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金色的鱼钩》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金色的鱼钩》课件

ID:1194587

大小:537.5 KB

页数:44页

时间:2022-07-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七言律诗通过对举世闻名的长征的生动描写,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长征,这个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中央红军1934年10月10日离开江西瑞金开始战略转移,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方面军在陕甘苏区胜利会师,长征共历时两年。■四路红军部队长征途中共转战14个省份,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其中,中央红军经过了1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和杂居区,渡过的主要江河有22条,翻越的主要大山有20座,攻占县城100余座。■长征中,红军平均每天行军37公里。在中央红军368天的行军途中,15个整天在打大决战,平均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为消灭长征中的红军,蒋介石调集了国民党中央军、粤军、湘军、桂军、黔军、滇军、川军、东北军、西北军、马家军及少数民族中反动武装等10多支部队数十万大军,千方百计进行围追堵截。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和红四方面军指挥部率领的右路军进入草地。行军队列分左右两路,平行前进。进入草地前,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粮。虽然尽了最大努力,但筹到的粮食还是不够全军之用。粮食不足,使红军在过草地时付出了太多的生命代价。首先是行难。茫茫草地,根本没有路。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或者拄着棍子探深浅。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二怕下雨;三怕过河;几乎每过一条河,即使是一米深的小河,都有战士倒下。 其次是食难。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草地才过一半,有的甚至不到一半。就靠吃野菜、草根、树皮充饥。有的野菜、野草有毒,吃了轻则呕吐泻肚,重则中毒死亡。前边的部队还有野菜、树皮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树皮都吃不上,更苦。没有能吃的野菜,就将身上的皮带、皮鞋,甚至皮毛坎肩脱下来,还有马鞍子,煮着吃。最后大家把缴获的敌人的皮鞋都吃光了,然而战士们的身体还是越来越虚弱,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有些同志踉踉跄跄地走着走着,突然一头栽倒,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再次是御寒难。草地天气,一日三变,温差极大。夜间气温降至零摄氏度左右,冻得人们瑟瑟发抖。还有宿营难。行军到了傍晚,往往要找一个土丘、河边、高地,比较干一点的地方宿营。如果找不到比较干一点的地方,就只好在草地里露宿。但是,夜晚太冷了,第二天一早起来,往往会看到草地上长眠着一些战士,甚至是跟自己背靠着背休息的战友。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茫茫的草地,走进在这茫茫草地上发生的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 金色的鱼钩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呢?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注意以下两点:1.快速度默读课文,注意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把和题目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颧骨两鬓搪瓷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读一读 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呢?“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么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断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 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么做的?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都碰到哪些困难?你有什么感受?同学们都被老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班长呀?请同学们找出对这位可敬的老班长的外貌描写。请同学们读这段话。 他的背有点儿驼,这是他为战士们任劳任怨的见证;他高高的颧骨,这是他为战士们艰辛付出的见证;他满脸的皱纹、斑白的两鬓,这是他为战士们尽心竭力的见证,但他唯独没有想到自己。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这段话,读出我们内心的感受。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就是这位可亲可敬的老班长,他为“我们”做了许多许多。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他这些天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呢。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了钓鱼钩。什么是“喜出望外”?他为什么会“喜出望外”?。(正当饥饿威胁着他们的时候,老班长忽然在池塘边发现有一条鱼跳出来。他想,可以钓鱼烧鱼汤给三个小病员吃。喝了鱼汤,他们的生命就能得救,可以走出草地了,所以老班长“喜出望外”。) 从“喜出望外”这个词语中,想想当时老班长的心情。(老班长正在为找不到吃的而忧虑,忽然发现有鱼,他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这也说明老班长有坚决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的高度责任感。) 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他吃了吗?从哪儿看出来?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从来没有吃鱼时,老班长是怎样向小梁解释的?老班长为什么坚持自己吃过鱼了?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着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有万根钢针扎着我的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你从“千斤重”这个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当“我”知道鱼的来之不易,以及老班长把仅有的一点儿东西都给三个病号吃,自己却硬咽草根、用鱼骨充饥时,“我”的内心极为沉重。“我”实在不忍心喝下这少之又少的鱼汤,实在不愿意看着老班长忍饥挨饿,也实在不希望看到老班长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所以觉得手中的搪瓷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通过这几段文字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 老班长牢记教导员的教导,所以坚持自己不吃鱼。老班长又向小梁讲述了目前的困难,说明自己为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必须这样做。这充分体现了老班长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后一刻,也没忘记要鼓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没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忠于职守的职责。这是一位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 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叫起来。但是老班长,他,他的眼睛慢慢地闭上了。 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老班长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你觉得老班长是一个这样的人?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班长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鱼钩,体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这段话揭示了课文的主题。“我”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不仅表达了“我”永远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也是为了留下这个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学习他们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课文总结这篇课文运用了()描写,()描写,()描写,()描写等手法,塑造了()高大光辉的英雄形象,让我们为老班长()和()的革命精神而深受感动,鼓舞和震撼。 课文总结这篇课文运用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等手法,塑造了(老班长)高大光辉的英雄形象,让我们为老班长(舍己为人)和(忠于革命)的革命精神而深受感动,鼓舞和震撼。 拓展延伸假如老班长的鱼钩就放在革命烈士纪念馆里展览,而你是这个展馆的讲解员,请你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这金色的鱼钩的故事。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⑴叙述的条理要清楚,讲清楚鱼钩的来历以及围绕鱼钩所发生的故事。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如,“朋友,这是一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也是一个不平凡的鱼钩,就是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鱼钩,曾挽救了三位年轻的红军战士的生命;就是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包含着一个十分动人的故事……”⑵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同学们,发生在长征中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倔强的小红军》、《丰碑》、《飞夺泸定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请你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 继承光荣传统为实现共产主义时刻准备着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沿着革命先辈的光荣路程,爱祖国爱人民,少先队员是我们骄傲的名称,时刻准备,建立功勋,要把敌人,消灭干净,为着理想勇敢前进,为着理想勇敢前进前进,为着理想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再见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