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学案例一、名言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名言,今天,咱们就来比试比试,看谁的记性好,谁来说说有关时间的名言? 生: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生: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 生: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 …… 师:大家的记性可真好,从这些名言中,你们可以感受到什么? 生:时间真是过得太快了,转瞬即逝 生:时间是一去不回头的 生: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它 师:是啊,每个人都在感慨时间太少了,太快了,老师也想起了一句关于时间的名言,有感情朗诵“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能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吗?这句名言就是作家朱自清在一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中写到的。 二、交流资料,了解作家其人 师:课前了事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资料,你们找到了什么资料? 生: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散文很出名,除此文外,还有《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 生:我找到他因拒绝美国的救济粮,1948年8月因贫穷和疾病在北平逝世,毛主席曾赞扬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师:大家都找的很好,老师再来补充几点 三、初读赏读,激活学生情绪 师:今天,我们就要去学习朱自清笔下的《匆匆》,去看看他笔下的时间是什么样的?去感受作者那敏感的心。请你们静静地闭上眼睛,进入松弛的状态,回想过去一些美好的事情,做深呼吸运动,放松全身的肌肉。(听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读完后静呆半分钟,让学生回味体会,师板演几个重点字:涔、潸、裸、徘徊) 师:默读课文,整体感悟,想一想(出示投影) [评:在美妙的音乐中感悟课文内容,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入主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1、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告诉我们什么?2、课文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3、对这个问题,作者有没有作出回答?如果有,请找出答案。 师:谁来汇报? 生:作者想告诉我们时间过得太快了,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生:作者想告诉我们时间来去匆匆,不留踪影。 生:文中作者提出的问题是: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作者曾作出了回答,在文中第三段。 师: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体会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大家明白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吗? 生:它就在我们洗手的时候,在我们吃饭的时候,在我们沉思的时候,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悄悄地溜走了。
四、自由品读课文,品察文字的诗意美。 师:四人小组自读课文,读出声音了,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或含义较深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喜欢,有什么感受,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在书上批注,可以和同学讨论。 生:自由读书,讨论交流,写批注,师巡视。 师:同学们认真读课文,一定有很多收获,老师希望与你们交流,分享你们收获的快乐。 生:我喜欢“燕子去了------,有再开的时候”这一句。因为这句话很美,以燕子、杨柳、桃花为例,说明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的规律。 师: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举这些例子吗? 生:因为作者想拿这些事物和时间对比,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 师:是啊,“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时间是不能回头的。大家能通过朗读把这种体会表达出来吗?自己读一读。 生:自由朗读。 师:谁再来说? 生:“在默默地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说明时间的短暂。 师:你是怎么读懂的? 生:作者把日子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八千多个日子,也就是二十多年的时间,才像针尖上的一滴水。二十多年不算短,可是在时间的长河里,它却是那么的短暂。 师:你可真会读书。是啊,时间真是溜得悄无声息,令人毫无觉察。请大家通过朗读把这一特点表现出来。 生:全班齐读。 师:谁再来汇报? 生:“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爱恋。 生:“洗手的时候,------从我脚边飞去了。”这些话具体地写出了时间的来去匆匆。 生:我很欣赏“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因为这一句写得太形象了。平时,我们常常在叹息:“日子过得可真快啊!”“一天又过去了。”“我觉得时间好像不够用。”“时间真是如流水啊!”我们都没有注意到,其实,我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时间又从我们的嘴边溜走了。 师:大家读书都能做到有自己的见解,很好! 让我们通过朗读把时间的来去匆匆表现出来。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生:互读。 师:面对时间的流逝,作者有什么感受呢?谁接着说? 生:“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无奈和惋惜的心情。 师:作者在惋惜什么呢? 生:惋惜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不能做什么。 生:惋惜时间的来去匆匆。 生:惋惜自己的一事无成。 生:惋惜自己虚度光阴。 师:作者是在苛求自己。他只活了60岁,却留下几百万字的著作。正是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对时间有一种紧迫感,抓紧时间读书、做事,才有他后来的辉煌成就。作者这种无奈与惋惜的心情还可以从文中的哪些话体会到?
生:从“过去的日子如轻烟------”体会到。 师:作者在苛求自己,又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走这一遭呢?” 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生:作者不想赤裸裸的地离开这个世界,不想白白走这一遭。 生:作者不甘愿虚度此生。 生:作者想干出一番事业来。 师:对,作者是一个非常有骨气的人,毛主席曾这样赞扬过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在事业上,他都是如此。真是令人敬佩。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话,体会体会,该用什么语气读。 生:自由读。 师:哪一组的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 生:小组读 师: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不够好,没有读出无奈与惋惜的语气 师:你邀请你小组的人和你一起读读好吗? 生:读。 五、挑战名作家,仿写名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读得也很美。下面来作一个小游戏——挑战名作家 (投影出示)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师:请同学们仿照上面两句写一写对时间的感受 生:自由练习 六、作业超市:1、熟读成诵;2、完成两句仿写;3、推荐阅读:朱自清的《绿》《荷塘月色》《背影》及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