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师生共探讨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在师生同玩“尾巴重新接回”游戏的探索奥秘活动中,让学生充分经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概念的产生过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教学准备:课件、记录表、画有动物图画的正多边形。教学过程:(一)激发欲望,经历活动,记录相关数据。1、第一次猜想、验证。(1)猜想。教师:(举起一个正六边形纸板)请看,这是一个正六边形。(举起一个正方形纸板)这个呢?学生:正方形教师:也可以说是正四边形。背面有个图案,谁能把它拼好?(请学生到黑板前将图片拼好)。教师:是什么?学生:猴子教师:是一只可爱的小猴子!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两张图片来玩游戏。我把正六边形固定不动,让正四边形绕正六边形沿着一个方向转动。(教师转动正四边形图片即尾巴所在的图片一次)如果这样叫转动1次,那么(再次转动图片)这样呢?(学生:2次。)(第三次转动图片)这样呢?(学生:3次)教师:你们注意到没有,当正四边形开始转动的时候,猴子的尾巴——
学生:断开了!教师:(将图片恢复成原状)我想请大家猜一猜,从这个时候算起,转动几次,猴子的尾巴又能重新接回?学生踊跃举手,猜6次、12次、18次、24次等。教师:有同学猜6次、12次,有同学猜18次,还有同学猜24次,到底是几次?怎么才能知道?学生:(脱口而出)转一下。教师:行,我来转,你们大声数!(1)验证。教师转动图片,学生数数1,2,3……数到第6次时,尾巴没有接回,学生愕然。教师:接回来了吗?继续转!教师继续转,学生继续数,数到第12次时,尾巴重新接回。教师:刚才谁接对了?掌声送给他!教师:我们把刚才的活动记下来。我们把大的正六边形记作图1,小的正四边形记作图2.刚才转到第几次重新接回?(教师板书)学生:12次教师:如果继续转,到第几次,尾巴还能重新接回?学生:(齐)24次!教师:24次,为什么是24次呢?学生:因为24是12的倍数,12X2=24。教师:12X2,同意吗?其他学生纷纷表示同意。教师:继续往下写?(学生略迟疑后答:36)再继续?(学生迅速回答:48,60,72……)还能写下多少个、(学生:无数个。)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次数:12,24,36……
教师:这个游戏叫“尾巴重新接回”。怎么样,好玩吗?(设计理念: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它深深的吸引住了每一个学生,气氛非常地活跃。猜对的学生并不多,但所有的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参与欲望,都想再猜一次。)1、亲身经历猜想、验证、记录过程。教师:这么好玩的游戏,你们想不想自己玩一玩。教师:好,听清楚老师的要求。一会老师会给你们一些这样的图片(出示正五边形和正四边形、正八边形和正四边形的两组画有动物的图片),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也像刚才那样,先猜再转,最后将数据填在表格里。表格是这样的,你能看懂吗?图片和表格就放在学具袋里,开始!图1的边数图2的边数首次接回转动次数二次接回转动次数三次接回转动次数……各小组学生急切地开始玩这个游戏,小组成员有分工有合作,有序地进行猜测、操作、数数和记录。活动一结束,教师迅速将表格收起来,将数据记录在黑板上。老师:我刚才认真地看了同学们的记录,发现拿到想图片的小组数据都是一样的。我们已经把它写在黑板上了,没问题吧!(设计理念:学生真的过了一把瘾,看了!猜了!又亲自动手玩了!第二次玩这个游戏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秩序井然,这主要是前面老师做了示范,并且教师对小组怎么玩作了比较细致的要求和说明。这两组多边形的边数,也是有意设计,一组是5和4,是互质关系;一组是8和4,是倍数关系。这样有利于学行从多种不同情况的接回次数中去发现和归纳奥秘)(二)观察数据,发现奥秘,引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师:刚才我们玩了两次尾巴重新接回的游戏,得到了这样一些数据。教师:第一次,猜对的人不多;到第二次你们自己玩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同学一下子就猜对了。你们是不是发现了——(诀窍?规律?奥秘)那奥秘是什么呢?(老师补充板书“的奥秘”)也就是说,这些重新接回的次数与什么有关?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设计理念:)
教师:有的同学已经有想法了。这样,先请大家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把你们的意见写在作业纸上,然后我们请小组代表来汇报。汇报交流1组:我们小组发现:两个图形边数相乘就能得到一个重新接回的数据。教师:你能不能到这里来,结合黑板上的数据来说说你们的发现?这样,大家会听得更明白些。教师:这是他们小组的发现,你们对他们的发现有什么看法?学生2:我觉得这样虽然可以找到一个重新接的数据,但是不能找全,而且不一定能保证找到的是第一个。教师:你能不能像他那样也举个例子来说明你的观点。学生2:比如说当图1的边数是6,图2的边数是4时,它们相乘的积是24是第二次重新接回的数!当图1的边数是8、图2的边数是4时,它们的积32是第四次重新接回的数了!教师:你们听的明白吗?虽然乘起来能够得到其中的一些重新接回的数,但是还有一些数,它们并不是两个边数的乘积,也重新接回。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大家的讨论和汇报,尾巴重新接回的次数与什么有关?是什么关系呢?学生:尾巴重新接回的次数——两个图形边数的公共倍数教师:同学们,像这样的数,同时是两个数公共的倍数,在数学上有一个专有的名称——公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