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2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倍数和因数 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2022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倍数和因数 教案

ID:1196583

大小:5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7-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倍数和因数》的教学设计启东市和合小学范益显教学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教学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学习找一个自然数的倍数和因数。学习本课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教材第一部分教学倍数和因数的认识,第二部分教学找一个自然数的倍数和因数,前者是形成概念,后者是应用概念。教材通过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不同长方形的操作,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从直观上感知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依据乘法算式具体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然后利用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让学生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教学目标:1、结合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自然数之间存在的倍数与因数关系,进一步丰富自然数的知识。2、经历探索的过程,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同时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3、结合学习内容,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数学的奇妙、有趣,提高数学思维的水平,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教法上让学生自主探索,体现其主体性。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在学法上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了观察、猜测、操作以及与他人交流讨论等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使学生有法在手,乐于探索。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教学环境:Powerpoint2.资源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动画导入,铺垫激趣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谁来说说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他们两人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父子关系)(大头儿子是小头爸爸的儿子),反过来可以怎样说?(小头爸爸是大头儿子的爸爸),那,我和你们的关系呢?可以怎样说?是啊!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同样也存在着这样的关系。(揭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动画“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父子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的,以此迁移到数学上。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为理解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做了很好的铺垫。)二、操作实践,理解意义1、今天,小头爸爸给大头儿子出了一道题:你能用12个同样大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请同学们取出小正方形,我们也来拼一拼,摆一摆。想一想:一、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二、用一个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2、组织交流后汇报板书: 4×3=126×2=1212×1=12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由此,我们还得出三道不一样的乘法算式。3×4=12从数学的角度看,我们可以说,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倒过来还可以说,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让学生读一读。5、谈话:指板书,在另外两道乘法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你们会说吗?6、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7、在18÷6=3,讨论:3是因数,6是因数,18是倍数,这句话对吗?(同桌交流)(设计意图:通过辨析来明确倍数与因数是一种关系,要通过完整的语言来表达,要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不要只说成谁是倍数,谁是因数。)9、看来我们不仅能在乘法算式中找到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也能在除法算式中找到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三、探索方法,有序思考(一)找一个数的倍数1、师:在刚才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知道12是3的倍数,18也是3的倍数。思考: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3的倍数是3与一个数相乘的积)谁来从小到大有序地说一说3的倍数?说得完吗?(课件出示:3的倍数:3、6、9、12、15……)2、师:你能有序地找其它一些数的倍数吗?(请打开书本,完成71页上的“试一试”)3、观察2、3、5的倍数,你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可以结合表格思考一下:课件出示表格左半部分:一个数的倍数最小最大个数板书齐读发现的结论。4、练一练。想想做做2乘坐小艇每人应付4元,你能把下表填写完整吗?乘坐人数12345   应付元数48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一方面可以巩固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发现有关倍数的一些规律。最后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三个例子,交流归纳出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二)找一个数的因数1、我们已经会有序地找一个数的倍数,那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全12的所有因数?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合作。写出12的所有因数。 想一想,怎样找才能保证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小组讨论)2、根据学生回答交流。交流时注意:(1)你是怎么找一个数的因数的?(2)你怎样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3)找到什么时候结束?用乘法找:()×()=12,怎样有序地找?学习写法:12的因数有:1,2,3,4,6,12。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找?除法可以吗?12÷()=()强调:按顺序一对一对找,一直找到两个因数相差很小或相等为止。在(1)×(12)=12中,12既是12的因数,又是12的倍数。(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个教学难点。我让学生先找12的所有因数。因为12的因数个数较少,比较容易找全。通过回答明确可以用乘法或除法来找一个数的因数。并通过活动,经历从无序到有序,从重复遗漏,到不重复不遗漏的过程。再讨论“如何才能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让学生对自己的方法进行反思。明确:按一定的顺序,一对对的找,找到两个数接近为止,这样才不遗漏和重复。)3、接下来请你找一找36的因数,说说你是怎样找的?想一想:怎样才能找全?4、试一试:15的因数,16的因数有哪些?15的因数有:1、3、5、15。16的因数有:1、2、4、8、16。5、观察探索:你发现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出示表格右半部分:一个数的因数最小最大个数6、练一练。想想做做324个同学表演团体操,把队伍的排列情况填写完整。排数1234681224每排人数2412      排数都是24的因数吗?每排的人数呢?四、拓展提高:1、游戏:看谁反应快。规则:凡是学号符合以下要求的,请站起来,看谁反应快?(1)谁的学号是5的倍数?(2)谁的学号是30的因数?(3)看到同学们玩得这么高兴,老师也想加入你们。我想找1号的倍数,请学号是1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全体起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练习,并体会到1是所有自然数的倍数。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2、判断(1)6是因数,30是倍数。()(2)36的最小倍数和最大因数都是36。()(3)20以内3的最大倍数是18。()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提什么问题?出示表格:说说一个数的倍数和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不同之处?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最小最大个数关于“因数和倍数”,还有许多的知识等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探索……。六、布置作业:《补充习题》p53页。《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倍数和因数》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要上好一堂课非常不容易,在课前认真分析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查阅了有关参考资料,进行了认真备课。现将自己的一些想法总结如下:一.数形结合,减缓难度这一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在导入中我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数形结合,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把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并用不同的乘法算式来表示自己脑中所想,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由于方法的多样性,为不同思维的展现提供了空间,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而透过数学潜在的“形”与“数”的关系,为下面研究“因数与倍数”概念,由形象思维转入抽象思维打下了良好基础,有效地实现了原有知识与新学知识之间的链接。这样,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出了新知识,减缓难度,效果较好。二.自主探究,掌握方法“你能找出多少个3的倍数?”“观察上面几个例子,你有什么发现?”教材努力淡化“告诉”的痕迹,而是在提供必要方法指导的基础上,将学生推向主动探索和发现的前台。学习找倍数的方法时,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用乘法和加法比较方便。学习找因数的方法时,根据因数的意义,利用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来找。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特征,引导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来感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三.分解难度,学有所得 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是重中之重,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求得方法。我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分解了难度,让学生先找全12的所有因数。12的因数较少一点,容易找完整,再让学生结合找12的因数的方法总结出如何去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利用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做到有序、不重复、不遗漏。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如何找全36的所有因数,学生通过自己探索都能完成学习任务。四.游戏提升,体验快乐在最后的环节中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根据学生的学号,先找倍数朋友,再找因数朋友,最后为“1”找倍数朋友。这样由浅入深的设计让学生在游戏中再次体验因数与倍数的特点。为“1”找倍数朋友则是一个思维的升华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1的倍数。这样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求知欲的支配下去进行有效地思考。这一环节使课堂气氛更加热烈,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当然,本堂课的学习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一是:学习找一个数的因数是一节课的重点。但是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已经给学生降低了难度,却还是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还是牵着学生走,这是我觉得比较欠缺的部分,如何在课堂中做好引导者的角色是以后在教学中要注意的。二是:教师注重了找因数方法的指导,学生也基本都掌握了,但是教师欠缺了因数写法的指导,导致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只写下了除法算式,而不会将因数排成一行挨个写下来。学生在熟练了找因数的方法后,除法算式是放在自己心里的,只讲答案写下的,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点。三是:当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时,教师应该及时跟上个性化的语言评价,激活学生的情感,将学生的思维不断活跃起来。《倍数和因数》的专家点评:范益显老师的《倍数和因数》的教学设计,特点鲜明,亮点频现,实效性强:1.从学科课堂教学来看:作为一节典型的概念教学课,本课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教者在设计中坚持这样的理念: 教师的教不再是“仅仅是给学生一份知识的行囊”,而是为学生搭建平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经历概念的错误—模糊—-清晰的不断完善过程,真正的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学中能注意就地取材,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从而提高练习的兴趣,以更有效的巩固所学知识。一、设疑迁移,点燃学习的火花。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本课采用动画片中的父子关系作为谈话进入正题,看似不相关的话题中隐藏着共同点:一一对应、相互依存。为感知倍数和因数进行了有效的渗透。    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时,当学生发现3的倍数写不完时面面相觑,左顾右盼。而学生通过讨论,认为用省略号表示比较恰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从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快感和掌握新知的成就感。教师一声亲切的问候:“怎么停下来了呢?”、一声惊讶:“哦!写不完呀?”、一句激励:“能想出办法吗?”。看似教师“怠工”的预设,是为了学生“越位”的生成。二、渗透学法,形成学习的技能。由于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如何让学生体会“无限”、又如何有序写出来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教师设计了尝试练习——引出冲突——讨论探究这么一个学习环节。学生带着“又对又好”的要求开始自主练习,学生找倍数的方法有:依次加3、依次乘1、2、3……、用乘法口诀等等。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围绕“好”展开评价,有的学生认为:从小到大依次写,因为有序,所以觉得好;有的学生认为:用乘法算式写倍数,既快而且不受前面倍数的影响,可以很快地找到第几个倍数是多少,因为简捷正确率高所以觉得好。如此的交流虽然花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但是学生从中能体会,归纳出更有利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活用教材,拓展学习的深度。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是重中之重,教者在教学中给学生分解了难度,让学生先找全12的所有因数。12的因数较少一点,容易找完整,总结出如何去找一个数的因数: 从学情来分析,相对于除法,学生更熟练、更喜欢运用乘法。以学定教,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学生自主利用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做到有序、不重复、不遗漏。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如何找全36的所有因数,学生通过自己探索都能完成学习任务。课尾,又设计了生活中的数学题:根据自己的学号,结合所学的新内容,将整堂课的内容进行整理和概括,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比较,对后续的学习进行适当的铺垫。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收到了课虽止意未尽的良好效果。纵观整节课,学生在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尝试练习、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教师把舞台让给了学生,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整节课似行云流水、波澜不惊,学生在思维上得到了充分训练,学生的探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也在逐步的提高。2.从信息化的实施看: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教材多样化,使学生的教材变得立体,形象性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立足学生的学习实际,直接的、生动的、全方位的去展现数学学习资源与生活的联系,真正发挥了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作为知识的载体,以及作为教学媒介的作用。(启东市和合小学陈春荣)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