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星期天【教学目标】1.会写“媚、蚁”等13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3.初步了解“我”的心情变化过程。体会期待已久而又落空的失望的心理,学习换位思考,摆脱烦恼。【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难点:初步了解“我”的心情变化过程。体会期待已久而又落空的失望的心理,学习换位思考,摆脱烦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那个星期天》。看课题,猜想一下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什么。板书:那个星期天。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默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2.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语。生字:媚砖蚁叨绊绞耽揉绽搓惶吻偎3.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说一说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提示: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提示:总领全文,开篇点题,说明事件和时间。2.读句子“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作者盼望的时间之长,也从侧面显示作者盼望时的焦急、无奈。3.想一想,这么漫长的等待,作者的心情会不会发生变化呢?预习后面的课文,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一课学习的生字、词语。2.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说一说经过漫长的等待,作者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小组接龙读第2-6自然段。指导读出不同语气。(第2自然段开头要带着平静、讲述的语气读,读出回忆的感觉,中间要读出肯定,最后一句要读出一些愉悦;第4自然段要读出在等待中,“我”百感无奈,心里急躁,语调要低沉。)2.第2自然段中“这不会错、都不会错”表明了什么?提示:“我”非常坚定和肯定,表明这件事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3.第3自然段中,“我”为什么要吓唬母亲?又为什么忘了吓唬她?提示:“我”吓唬母亲其实是想和母亲做游;“我”忘了吓唬她是因为看到母亲提着菜篮子要出去,担心母亲忘了带我出去,所以急着提醒她。4.“这段时光不好挨”在第4自然段中起什么作用?(全段的中心句,总领后文描写的一系列活动。)5.“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这两句话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直白写出“我”的心理状态。)
6.第4自然中“我”在等待时做了哪些活动,这体现出“我”怎样的心理状态?(苦苦等候、百无聊赖的心理。)7.找出第5自然段中语言描写的句子,体会“我”的焦急不安。8.第6自然段中“我”“蹲在她身边、看着、一声不吭”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母亲似乎已经忘了要带我出去,“我”为了让母亲知道“我”仍然在等着她,便死守在离她最近的地方,用最无声的动作表达最焦急的心情。)9.第6自然段描写了“我”怎样的心理状态,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交流完之后指名学生回答。10.概括自然段意:第2-6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写“我”在母亲一次次的推迟下,由满怀期望变得疑惑焦急再变得一声不吭等待。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有什么感受?提示:用光线的变化和声音,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写出等待中的孤独、时间的漫长及等待无果后的悲伤。2.
“母亲惊惶恐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惊惶”说明了什么?(“惊惶”表明母亲并不是一个不疼爱、不体谅孩子的母亲,她只是因为繁多的劳作暂时忽视了“我”的感受。)3.说说你对“我”的母亲有什么看法?(鼓励学生回答)4.探究:《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的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5.学习本课写作手法,引导学生体会本课的细节描写。【课文小结】本文记叙了“我”的一次难忘的星期天,这一天由于母亲的一次次推迟,“我”的心情由高兴到焦急,再到无奈和失望,表现了一段铭刻心头的记忆,也体现了无奈心酸而又至纯的母爱。【板书设计】(1)母亲答应“我”出去玩希望、激动等买完菜出去焦急、兴奋难以忘怀的那个星期天(2-6)等下午去焦急、无奈“盼望”等洗完衣服去焦急、无奈(7)希望落空失望、委屈【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我”的心情的变化,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采取小组接龙的方式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本课细节描写很多,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细节描写的作用。我按照划分的课文层次,重点分析了第2-6自然段中的词句,既有提问,也有讨论交流,多种方式并举,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