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简析:《千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的教学内容。2、千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本课教学前,学生对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的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能感知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这不仅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单位间的换算打下基础。3、教材的知识结构: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让学生知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感知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通过看、算、走等丰富的实践活动来体会和理解千米的认识,认识1千米=1000米,体验和感悟千米的实际长度,通过想想做做让学生进一步感知1千米的长度,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熟练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初步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在实践活动中掌握1千米的测量方法。②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察、实际估测和数学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践、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思想。5、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解决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二、说教法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我分析了学生的状况。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且三年级学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但三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千米的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长度单位使用不合适,
以及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等错误。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体验法及尝试练习法等,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起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三、说学法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与学习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交流;学会自学与总结。四、说教学程序设计(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1、小朋友们,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今年普遍长个儿了,有的同学都快赶上老师高了。你们看看马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呢?师生交流。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身材高度的比较与猜测的交谈,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2、你能把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有序地说一说吗?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呢?如果测量1支钢笔的长度,你想使用什么长度单位?那测量1枚硬币的厚度,你想使用什么长度单位?能用分米作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吗?用什么作单位更合适呢?那如果测量徐州到北京的距离,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呢?你是怎么想的?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交流,诱导出测量徐州与北京距离的现实需要与已学长度单位不够用的认知矛盾。3、那么测量较长距离的长度,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就嫌小了,需要使用更大的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就是千米。(板书:千米)看到千米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发言。4、教师归纳学生发言:什么情况下用千米作单位呢?1千米有多长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板书:千米的认识)设计意图是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二)自学探究,认识新知1、提示自学刚才小朋友们看到“千米”一词,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老师已经整理成自学提纲。出示自学提纲:(1)通过看书你认识了什么单位?(2)你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有什么认识?请小朋友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把书本第44页的内容读一读、画一画,学完后与同桌的同学交流交流。学生自主学习。2、自读交流通常测量什么样的物体长度要用到千米作单位呢?千米一词后面为什么要加“﹡”,它表示什么意思?你在哪儿见过千米呢?书上提供的这些场景,你了解吗?通过自学,你还知道了什么?(板书:1千米=1000米)3、理解练习做“想想做做”第3题。适时交流怎样思考的。4、感受1千米(1)估计1千米的实际长度(出示米尺)这是一根1米长的米尺,如果用这根米尺量,量多少次是1千米呢?1000个1米就是1千米。请小朋友们估计一下,1千米远的路程有多长。学生自由估计。(2)借助跑道的长感知1千米体育场直道的长是100米,看看100米的跑道有多长。像这样的几个100米是1千米?那么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直道的长?如果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几圈是1千米?体育场环形跑道一圈是400米,跑1千米你认为要跑几圈?(3)借助身边的环境感知1千米
我们刚才借助操场、体育场的跑道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如果要从学校出发走1千米,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老师下面所说的途经的地点、路程。教师叙述,学生闭上眼睛倾听、想象,感受1千米路程。(4)算一算,找一找做“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观察后指名描出图上1千米的长度,独立完成再交流。5、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认识了千米,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其实千米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课前老师收集了一些,请欣赏。]课件播放:南京长江大桥长约7千米,是在长江上由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跨江大桥;长江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非洲的尼罗河长6671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我国杭州湾大桥长36千米,是全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万里长城约长6700千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三)多层练习,巩固新知1、填一填做“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讨论,用什么单位合适。2、连一连先让学生连线,再说明理由。3、估一估做“想想做做”第6题设计意图是:进一步感受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四)回顾本课,自由小结总之,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注重让学生体验数学。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三年级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是长度单位教学中的难点。所以本节课着重让学生创设体验过程,引导体验生成,帮助学生较好地在体验中构建起千米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