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经历由生活经验到认识分数的过程。2.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3.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教学难点: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几分之一的表象。学情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和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知上的突破,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初次学习会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借助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彩纸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第一天,熊大和熊二去超市买了4瓶饮料,熊二说:“我要喝3瓶。”熊大说:“不行,我们应该一样多。”每只熊分到了2瓶饮料。第二天,熊兄俩又一起去超市买食物,这次,它们买到了2个大苹果,每只熊分到了1个苹果。第三天,兄弟俩又一起去超市买食物,只买到了一块大月饼。两只熊呆住了,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所措。应该怎么分才算公平呢?于是他们把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只熊分到了半块月饼。3
师:看来同学们,也像熊大和熊二一样,是一个懂分享、有爱心的孩子。那问题来了,“半块”能不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呢?老师告诉你们:半个月饼,可以用表示。【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导出课题分数】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认识。当我们的整数不够用时就要用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表示。(板书:几分之一)1.折一折:请两生上讲台,一学生把这个圆折成一样的两份,另一学生把这个长方形折成一样的两份。学生自习观察折法,进一步体会平均分。教师剪成两部分,展示在黑板。小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2.举出反例:只要把一个图形分成两份,每一份一定是这个图形的吗?为什么?(教师在黑板展示圆形、长方形的不平均示意图)小结:只有平均分才能用分数来表示。【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只有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二)认识、。1、把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分之(),写作。2、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5份,学生指出它的五分之一,并涂上颜色。小结:不管什么图形,只要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一。3、引出分数的概念: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设计意图:由圆形和长方形的平均分中,认识三分之一和五分之一。让学生明白:不管什么图形,只要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一。】3
(三)读、写分数。刚才认识了,我们再来看看它怎么写。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先写一条小短横,表示平均分,它的名字叫“分数线“;再写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了2份,它的名字叫“分母”;最后写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1份,它的名字叫“分子”。这个分数读作二分之一。一起读,再读一次:二分之一。小结:分数的写法是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设计意图:在认识、、的基础中,把握分数的各部分意义。】(四)动手折纸——认识。如何折出一个正方形的?1、生独立折纸:用准备的正方形彩纸,独立折一折、涂一涂。2、请三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折法(多种方法),教师分析,讲解,课件展示折纸的方法。小结:同一个图形,不同的折法,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五)结合生活实际: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还能找到今天所学这样的分数吗?【设计意图:让学生能运用已有经验在操作中认识分数,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1.课本91页“做一做”第1题。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课本94页“练习二十”第2题。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师根据学生所说进行梳理)1.要得到一个分数,必须平均分;2.把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3.分数的写法、读法及各部分的意义;4.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