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观察诊断报告一、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在整数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初步学习会感到困难。像+,|等,或者用语言表述“二分z-—、三分等,它是代表分数概念的符号或者数学语言,学生听说过,也可能见到过,但是他们并不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更不会写这些符号。学生只认识分数的“外貌”特点,而并非了解分数所表示的真止含义。数学是源于生活的。因此分数教学不能从符号入手,而应该从分数的产生入手,也就是从实际生活入手。教材第91页主题图呈现的教学内容,以儿童的生活情境为素材,使学生在玩中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有机联系。画中的情境,提供了分月饼、分苹果、分西瓜等平均分的素材和原型,通过思考,将其屮的数学信息进行交流、表达出来,不仅认识到“平均分”的普遍存在,也认识到分数产生的必耍性,为学生的口主建构打卜•基础。从两个学生平均分月饼引入+,在此基础上通过迁移类推到+,学生写分数、读分数,多次的感悟,从而使学生抽象、概括,认识到像这样的数是分数,使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分数的含义。但教材没冇出示文字表述,而是从“平均分”入手,使学生经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为各部分,整体与部分Z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新的符号来表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建构知识的网络,通过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又起到促进作用。主题图屮出示了五个与分数学习有关的小情境,后面的例题的情境也是从主题图屮抽取出来的,使学生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兴趣。二、教学目标设定本节课的教学口标、重点、难点为: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儿分之一;2、能正确地读、写分数;3、体会分数来白生活实际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基木意义。2、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3、学习分数的重要性。
三、前测及分析(-)前测卷及统计(注:正确率1表示做对人数占做的人数的百分率,正确率2表示做对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率。全班发出前测卷39份,收回39份。)1、选择:下面()个数是分数A、52B、5.2C、(做的人数38人,做对的人数27人,正确率1:71%,正确率2:69.2%)2、填空:|表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取其小的()份。(做的人数33人,做对的人数6人,正确率1:18.2%,正确率2:15.4%)3、下而图形屮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做的人数34人,做对的人数1人,正确率1:2.9%,正确率2:2.6%)4、根据下面的数涂色:I丄32(做的人数38人,做对的人数22人,正确率1:57.9%,正确率2:56.4%)5、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做的人数28人,做对的人数15人,其中第2小题填扌的有2人,正确率1:53.6%,正确
率2:38.5%)(二)前测分析从前测情况来看,学生知道有分数这种数,但是他们并不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更不会写这些符号。学生只认识分数的“外貌”特点,而并非了解分数所表示的真正含义。四、观察点我们深入研读了教材及对学生前测的分析,教学口标为: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儿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儿分之一,会读、写儿分之一。2、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杲,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3、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确定从以下儿个方面进行观察:「感知概念1、概念教学的有效性Y理解概念<应用概念2、学生的学习行为3、学生错误及教师的处理五、观察量表及观察记录(-)观察记录
(-)后测卷及统计(注:正确率1表示做对人数占做的人数的百分率,正确率2表示做对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率。全班发出前测卷39份,收冋39份。)1、选择:下面()个数是分数A、52B、5.2C、(做的人数39人,做对的人数37人,正确率1:94.9%,正确率2:94.9%)2、填空:占表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取其屮的()份。(做的人数39人,做对的人数22人,正确率1:56.4%,正确率2:56.4%)3、下面图形中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做的人数38人,做对的人数2人,正确率1:5.3%,正确率2:5.1%)4、根据下面的数涂色:112328(做的人数39人,做对的人数32人,止确率1:82.1%,止确率2:82.1%)5、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做的人数38人,做对的人数24人,其中第2小题填扌的有3人,止确率1:63.2%,止确率2:
61.5%)(三)后测情况分析从后测的情况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识了分数这样的数,半数的学生会讲述分数的含义,但对于产生分数的前提条件“平均分”还是落实得不够,从第3题中可以看出这一点,因而也可以认为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可能是一种表面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模仿,因为第5题的第2小题只有3个同学能填出扌,只比前测吋多出一个人。六、观察诊断1、本节课中在“内容理解”方面的优点:(1)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建构分数。(2)为使抽象的数学概念被学生理解,抓住了儿童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结构,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图与数互相对应。(3)通过让学生学生举例说分数,进一步理解、巩同分数,同时反馈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2、本节课在“内容理解”方面的不足:(1)教学环节注重形式,主次、轻重不明显。(2)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毎个知识点都是老师先示范,再让学生模仿。如,写分数,老师先写一次,然后让学生写;乂如,用“折一折”理解*,教师也是先一步一步地示范后才让学生折。这样做会局限学生的想象力,阻碍他们的理解能力。(3)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过少,整节课只有6分钟的吋间完成同桌讨论、独立动手操作,学生对知识内化的时间过少,只能被牵着走,导致模仿应付。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教师占用的时间过多,不符合当前的素质教育。(4)在处理学生的生成和错误的时候,教师显得不够灵活,甚至回避错误,只顾对教案按部就班。七、改进意见1、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思维上的一次飞跃,要顺利实现这次的飞跃,建议充分结合具体
情境、用实际操作来完成。“半块是这块月饼的一半”,这句儿童生活的语言,为学生从整数到分数Z间搭起一座桥梁,为从生活经验抽象出数学做准备,教师可以通过这句话,引出并强调“平均分”,从而认识*。2、每一节课都有它的重点,教师要对重点有充分的理解,在整节课的时间统筹方面要有合理的安排。3、练习貝有巩固和提高的作用,是木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给教师留有很大的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加工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在第93页做一做1题,第96页练习二I-1、2题屮,分别安排了:看图形的阴影部分写分数、看分数在图形上涂色和判断题,教材十分重视图与数的对应,突出了“平均分”。适时地渗透数学史,既了解了数学发展的丿刃史,丰富了数学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可惜教师在这淡淡而过。4、在本课的教学屮,我们可以四次以*为例,通过不同手段,多次感悟,突出了分数的木质内涵。第一次,结合主题图,突出“平均分”,学写、读分数;第二次,通过折纸,虽然折法不同,形状不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在教师指导下,写出分数;第三次动手涂一涂,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第四次判断涂色部分能不能用12表示,形与数的对立,突出了“平均分”。这样循序渐进,逐步抽象与提高,发展学生的思维。5、在教学过程屮,我们还可以作适当的延伸,例如,一个整体不仅仅是单个物体,还可以是多个物体的平均分,有了这样的经历,学生对于分数的认识更为深刻,而口为后段学习分数作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