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比较分数的大小。2.比较分数的大小;正确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1.开始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说明分数的意义。可以指出,过去学过的0、1、2、3、4……都是整数。有时遇到不够1个,就不能用整数表示。例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苹果,每个小朋友只能分到半个,不能用整数表示出来的数,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2.教学例题时,教师可以用实物和图形进行演示,要强调平均分。教学教材第87页例1,要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块,两块是同样多的,每块是整个蛋糕的二分之一,有的同学可能会把说成“半个”。教师可以说明,“半个”是日常用语,用数学语言,应该说成是“二分之一”。然后结合实际,说明“二分之一”的写法。3.教学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时,要让学生实际折纸比一比,要强调平均分的两张纸大小要相同,才能正确地比较,也便于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如果直观能看出图形大小不同,进行比较就没有意义了。
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多彩的“分数条”1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教材第87页的内容,第88~89页“想想做做”第1~3题。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1.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2.会正确地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与例题配套的图片或课件。
今天,教师请来了两位小朋友和咱们一起上数学课。两个小朋友去秋游,看看他们为自己准备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师: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几个?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个。师: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几瓶?生: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1瓶。师: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师:这个结果还能像刚才一样用整数表示吗?生:不能。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
现在把这块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2)学写四分之一。四分之一应该怎样写呢?(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指出下面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分别是几。7.试一试。完成试一试,独立完成,小组交流。1.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2.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2题。利用电脑或实物投影集体完成。
3.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说一说,为什么填这个分数。说一说阴影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一。1.“认识几分之一”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是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
即从认识离散性的数到认识稠密性的数的一次质的飞跃。它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小学数学概念学习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学好这部分内容,既是为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作铺垫,更是为学生后续学习小数和进一步系统学习分数打下扎实基础。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经历动手折叠、观察、编笑话、猜想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合情推理能力。3.渗透“整体与部分”的数学思想,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在积极寻求“分数含义”的数学活动中,初步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教材第88页的例题、第89页“想想做做”第4~7题和练习十一的第3题。1.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同样大的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2.掌握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理解算理,掌握比较的方法。等大的圆纸片5张,等大的正方形纸片2张,水彩笔,投影仪。
1.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2.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 ) ( ) ( )1.教学第88页例2。(1)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是小熊吃的蛋糕多一些,还是小兔吃的蛋糕多一些呢?大家有什么好办法?生:用两张同样大小的圆纸片当作蛋糕,分一分,比一比。师:为什么要用同样大小的纸片呢?生:只有两张纸同样大小时,才能知道是谁的多。(2)在小组里折一折,比一比。(3)小组交流。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折一折,比一比。4.通过上面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两个完全一样的纸片,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大。
1.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第4题。(1)学生独立完成。(2)利用实物投影讲评。2.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第5题。(1)小组讨论完成。(2)全班交流。3.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第6、第7题。1.比较下面分数的大小。课堂作业新设计《科学天地》大一些。3.第6题:画图略 各占 第7题:答案不唯一,例如: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可以分成同样大的4份,第一份是这张纸的。思维训练教材习题练习十一
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大。教学中层次安排比较清楚,学生练习时能全面进行巡视,这样有利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以便于决定下一个教学目标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画一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同时也对学生学习新知识起到了一些引导作用。同时,及时对学生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可以清楚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进行纠正、指导,使学生不带着疑惑进入到下一个学习环节。本节课还注重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学生轻拿轻放,从细节入手,教学结束后能对新知识进行适当的小结。
认识几分之几教材第90页的内容、第91页“想想做做”的第1~3题及练习十一的第1、第2题。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2.在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会写几分之几的分数。1.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2.会读、会写几分之几的分数。一个正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实物投影仪。1.复习。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认识分数。(板书课题)1.教学教材第90页例3。(1)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同样大的4份,再把一份或几份涂上颜色。(2)全体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3)你能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吗?和你的同学一起研究研究。
(4)全体汇报,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与前面学习的分数有什么不同?2.试一试。(教材第90页)学生独立完成,利用实物投影展示。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1.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1题。(1)组织学生审题。(2)指名回答,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3.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 ( ) ( )课堂作业新设计3.3 4 7思维训练( ) ( ) (?)教材习题练习十一
1.略2.5 5 7 9在备课之前我对教材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的研读,虽然对重点和难点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和把握,但在备课的时候我却忽略了一个知识点——几分之几和几分之一的内在联系。这节课我主要是从分数的意义上帮助学生理解分数,而忽略了分数的组成。这样一来会造成学生对分数的组成不理解,下一节课“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进行起来一定会有很多困难。这一点的失败让我感觉到,对教材的解读不仅要深入,更要全面。认识几分之几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又一个知识点,是继学生学习了几分之一和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后的一节课,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而几分之几是对几分之一的又一次扩展,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认识几分之几不仅是学生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简单的分数计算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把1分米长的一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思路分析:平均分的份数是分母,这道题把纸条平均分成10份,说明分母就是10,取的份数是分子,所以每个分数要取的份数作分子。
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教材第91页例4、第92页“想想做做”第4、第5题及练习十一的第4题。1.理解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含义。2.掌握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纸各两张,水彩笔,实物投影仪。1.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 ) ( ) ( )2.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研究比较分数的大小。1.出示教材第91页例4。折完后比较一下大小。小组汇报,实物投影展示。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2.你还想比较哪两个分数的大小?(1)任选一组分数,利用手中的学具折一折,比一比。(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可以与同学共同研究完成。(3)集体讲评,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3.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两张完全一样的纸,平均分的份数同样多,取的份数越多,这个分数越大。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大。1.教材第92页“想想做做”第4题。(1)组织学生审题。(2)学生独立完成。(3)集体讲评,利用实物投影展示。2.教材第92页“想想做做”第5题。(1)组织学生审题。
(2)指名回答,说一说是怎样想的。1.比较下面两个分数的大小。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课堂作业新设计思维训练1.> > > > >教材习题练习十一4. 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大。
1.教学中运用知识的迁移,选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肯的评价,真诚的鼓励,引导学生始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利用手中的学习用品创造分数,学生劲头高涨,人人都投入到学习之中,合作氛围融洽,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教学理念。3.在巩固练习阶段,通过由易到难的梯度式习题把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又吸引到了某一焦点,在练习中加强了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又通过整理、总结,使本节课的内容得以升华。但由于在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为了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同学,一定程度上浪费了不少时间,使最后的练习及总结稍显仓促,时间上安排不太妥当。把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认识分数结合起来,以便加深对分数的理解。教材结合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分别安排了分数的大小比较,只出现通过操作或直接观察图形来比较分数的大小,不总结分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其意图就在于通过直观比较,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做学生是能接受的,对加深分数的认识是有效的。思路分析:这两组数,每组的分母是相同的,可以根据“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来即一部分。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材第93、第94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一的第5、6题。1.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2.提高计算能力。理解算理,正确计算。与例题配套的课件或图片,实物投影仪。1.复习。在图中涂色表示下面的分数。教师: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涂。2.引入。共吃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的加、减法。(教师板书)1.我们手中都有一张长方形的纸,你能利用它探究上面的问题吗?(1)小组合作折一折,涂一涂,算一算,教师巡视。合作探究之前,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2)小组汇报。2.练习。3.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该如何计算呢?生: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4.你知道小明比小红多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吗?(1)小组活动,涂一涂,算一算,教师巡视。(2)小组汇报。
(3)做一做第93页“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5.练习。6.通过这组练习,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减法?学生:同分母分数相减,只把分子相减,分母不变。1.教材第94页“想想做做”第1题。(1)组织学生审题。(2)独立完成。(3)集体讲评。2.教材第94页“想想做做”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讲评。3.教材第94页“想想做做”第3题。(1)组织学生审题。(2)学生独立完成。(3)集体讲评。4.教材第94页“想想做做”第4题。(1)组织学生审题。(2)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3)组织学生解答问题。
改错。课堂作业新设计思维训练教材习题教材第94页“想想做做”练习十一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1.有人说练习课最能看出教师平时对学生的训练是否到位。数学课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练习课更是找不到什么好的方法,如果在课堂上用不同的方式,只能是流于形式不能达到实效。2.练习课就是对于前一节的巩固练习。只有对知识掌握熟练学生才能得心应手,可是学生的不同步就使得课堂教学处于停滞状态。因此提出了一些对转变学习方式有利的课程观念,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在这些新的课程理念下,
要确立新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这部分内容教学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通过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分数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题提供了一个已经平均分成了8份的长方形,要求学生把这个长方形的涂上红色,再把长方形的涂上绿色,由此分别引出求和与求差的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对加法意义和对减法意义的理解列出算式。接着,启发学生借助直观图形以及已经初步获得的对分数的理解,自主探索算法并交流各自的思考与收获,从而掌握算法,获得成功的体验。例题教学时可以在涂色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列出算式,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各自计算时的想法。通过交流,使正确的算法得到确认,错误的算法和想法得到改正,以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算法,并促进对学习成果的反思,体会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价值。多彩的“分数条”教材第96~97页内容。1.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分数知识的掌握,整体“1”可以分成相等的若干份。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投影仪。1.二分之一写作( )指名两位同学回答第1、第2题。师:今天这节课咱们大家来解决第3题。1.剪一剪、折一折。师:同学们,请你把教材第111页的直条剪下来,再把4个彩色直条分别折一折,剪出,,,这些分数。学生自己动手,教师巡视并指导。总结:分母是几,“1”里面就有几个几分之一。师:打开教材第96页。照图中的样子做1个小正方体。2.玩游戏指导学生玩“抢1”游戏和“清0”游戏。游戏中让学生成为主角,教师起引导作用。师:通过游戏,你对分数又有哪些新的认识?有什么体会?1.这是一节数学活动课,教学活动课不仅要上出数学味,更要上出活动味。通过这一活动,
让同学更加深了对于“1”和几分之一之间的关系的认识。2.通过本节课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