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因数和倍数 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因数和倍数 教学设计

ID:1197992

大小:34.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7-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案例名称因数和倍数科目教学对象课时2课时设计者一、教材内容分析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计数法,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浅在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知识、技能目标: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能在1到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者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二)情感、价值目标: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教学难点是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班多数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缺少主动性,目的性。一部分学生怕困难,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主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展示课件,学生网络查找,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为了达到课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营造诗意氛围,激活学生思维。多媒体课件、网上资料。学生合作探究。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在教学过程中,为支持教师的教,我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增强直观性,趣味性;为支持学生的学,则选择了微机室的学习环境,并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增强自主性、实效性。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读明确学校目标。出示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及其关系;2、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已有乘、除法知识,通过尝试、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3、在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1、认真观看大屏幕,读学习目标。2、聆听教师的导入,进入课文的情景中。板书学习内容。有课件导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提示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习。二、出示问题,引导解决说一说什么叫做倍数?什么叫做因数?强调: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整数(不包括0)。再学生回答完后做总结: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如15能够被3或5整除,因此15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那么3和5就是15的因数.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解决出示的问题,并积极发言。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出示练习题:2的倍数有()3的倍数有()5的倍数有()学生通过思考后解决问题,并给出答案:2的倍数有(2,4,6,8,10,…)3的倍数有(3,6,9,12,…)5的倍数有(5,10,15,…)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练习题,通过训练强化,让学生明白,本节的知识点,以便到达更好的效果。四、学后总结,强化记忆总结: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小组讨论:互相说说自己在本节课的所得,并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回顾本节知识点,跟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七、教学评价设计 倍数和因数这一内容与原来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因数倍数。而教材是通过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并写乘法算式来引入因数和倍数。我在教学时做了一些下的改动,例题从12个相同的正方形拼长方形开始教学,学生对这个活动已经很熟悉,几乎人人都知道有不同的拼法,都能顺利地拼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因此,我要求不用12个长方形拼,而是在脑子里“想像拼”,不能想象的就在本子上“画拼”,“拼”好后,我也要求只用一个乘法算式表示你的拼法,这样不仅节省了不少时间,更主要的是我觉得这样的操作活动,虽然看起来不热闹,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思维被调动起来了,主动参与到了知识的学习中去了。    能不重复、不遗漏,有序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在根据1×12=12,2×6=12,3×4=12三个乘法算式说出了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后,教师紧接着提问:12的因数有哪些?学生看着黑板上的算式很快可找出12的因数,接着再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根据一个乘法算式可以得到12的几个因数?在学生回答之后,我接着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自己找一找36的因数有哪些。在汇报时,重点解决如何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虽然这样的教学设计,看起来学生的主动探索过程好像削弱了好多,但根据试上这课时的情况看,这样的设计比直接让学生自主探索36的因数有哪些学习效果要好一些。直接探索36的因数有哪些,放得太开,学生无从下手,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有的不知道该如何找因数,有的没有找全,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了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后接着去找36的因数,那么他所关注的是如何有序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这样的思考更有针对性,目标也更明确,对知识的掌握也能做得更好。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