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数和因数说课稿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70—72页:《倍数和因数》。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已经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教学倍数和因数的认识、以及找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节课,是学习好本章的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一方面可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整数的认识,增强根据树的特征灵活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的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2、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思考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倍数和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四、说教法: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我采用了讲授,课件展示,引导启发等教法。五、说学法: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思考能力。让学生运用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六、教学环节:(一)智力竞猜,引入新课。(二)操作发现,理解概念。(三)探索方法,发现特征。(四)巩固练习。(五)自我梳理,探索延伸。3
第一环节:“智力竞猜”走学生喜欢的形式,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争强好胜之心,“竞猜”有两个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以此引出“相互依存”的关系,为理解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作铺垫。第二个环节:操作发现,理解概念,我准备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1)操作体验,初步感知倍数和因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小组合作,试一试能摆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并思考一下其中蕴涵着那些不同的乘法算式,然后电脑演示,相应的操作。(2)在具体的乘法算式中,理解倍数和因意义。教材没有给出抽象的意义,而是结合乘法算式进行直观的描述,这样不仅降低了难度,而且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拓展了空间。因此,教师首先根据算式介绍倍数和因数的意义,然后让学生根据其余两道乘法算式模仿的说一说,充分的读一读,在通过“能说72是倍数,8是因数吗?这一反例的教学,充分感受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3)及时练习。我把“想想做做”第1题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既达到了巩固的目的,来自学生自身的材料又更加真实,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为了促成学生不仅从乘法的角度去思考而且也可以从除法的角度进行,我在练习中加了45÷3=15这道题,为后面找一个数的因数做好伏笔。 第三个环节:是探索方法,发现特征,分两个层次进行,首先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我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了一个个问题链,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之间积极互动,完善自己的认知理解掌握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并结合“试一试”,通过交流比较,发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第二个层次先安排学生“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使学生利用操作得到的算式进行,观察,这样比较自然,而且为于找一个数的因数指明了方向。学生交流时突出了方法的多样性,既可以根据乘法算式想,也可以根据除法算式想,交流后引导学生“一对一对”的找是必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最后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自主发现、归纳出一个数的因数的某些特征。第四个环节:是巩固练习。基础判断练习.可以巩固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感受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热情,而且可以综合应用求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再次认识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3
第五环节:是自我梳理,探索延伸。“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收获”可以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自我梳理,同时通过探索“1小时等于60分”的好处“,可以巩固倍数和因数的相关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七、设计理念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我打算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通过竞猜激趣、操作、小组练习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进行自主探索,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考的方法。 八、板书设计: 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得出了一个数的倍数以及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教师适机板书。这也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键,是一条牵着学生走的主线。 九、教学反思: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