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前后关系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浅在认识,这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学习倍数和因数,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2学情分析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和个人思维发展的不同,在抽象能力和语言表达和思考的全面性方面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引导。但由于本课是由乘法引入,且减少了以前老教材关于“整除”等繁杂概念,大大简化了叙述和记忆的过程,预期学生是可以理解并掌握的。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自己的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方面: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2、情感、价值方面: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三、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四、教学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五、谈设计理念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其次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六、谈教学过程1、操作交流、引入课题用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进行不同的摆法展示,由6种归纳为3
种,并引导学生通过算式来想他是怎么摆的。组织交流,引出算式与概念。2、教学概念、正反促成利用已有的乘法算式教学系统的知识概念,通过先扶后放的方法,教师通过讲授一道具体的乘法算式,向学生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并进一步要求学生根据另外两道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以巩固对所学概念的理解。这里结合具体的算式,充分利用学生对乘法算式中各数关系的已有知识,直观描述概念,是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也是为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逐步完善认识,深化理解提供了必要的空间。3、设疑,置疑,激发学生的反思力度在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时,通过提问“3的倍数有哪些呢?”同学互评,交流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形成了知识的整体性教学,加大了探索的力度,提高了思维的难度,随后,让学生应用例题学习的方法独立找出2和5的倍数,既巩固了对例题的理解,又为讨论一个数倍数的特点积累了感性认识。4、在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时,为了降低教学的难度,让学生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起合适的联系,我们仍然采用例1的数据,找12的因数,再进行教学内容的递深,独立找36的因数,形成了反思——学习——强化的整个学习过程。5、讨论互评,自主学习放手让学生学习找一个数的因数,从无序到有序,从自寻到互学,通过学生的回答,再结合老师的板书,让学生归纳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可以用乘法也可以用除法,从小到大,一组一组的找,这样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6、内容延展这节课是《倍数和因数》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初次接触这两个概念,因而操作、交流、讨论等一系列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初步的正确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他们多说,想想做做第2、3两题作为这节课的课后练习,在第二课时的巩固练习中,将会出现一些辨析题、拓展题,使学生达到灵活掌握、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