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首先《因数和倍数》这一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在导入时我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数形结合,变抽象为直观。如让学生动手操作把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倍数和因数,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从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从具体到抽象。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再一次有意识地感受1和12、2和6、3和4这几组数与12之间的有机联系,积蓄起最初的“因倍意识”,为随后学生有意义接受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打下基础。其次,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向学生质疑:有什么办法能保证既找全又不遗漏呢?学生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漏找,即找不全。学生怎样按一定顺序找全因数这正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所以在学生交流汇报时,应结合学生所叙思维过程,有机引导并形成有条理的板书,如:24÷1=24,24÷2=12,24÷3=8,24÷4=6。这样的板书帮助学生有序的思考,形成明晰的解题思路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像教材中那样利用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成对成对的板书24的因数,这样既不容易写漏,也不会出现重复。而且学生跟随着流程的进行,当找到的因数出现重复时,他们自然就不会再找下去了。书写格式这一细节的教学,既避免了教师罗嗦的讲解,又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像这样润物无声的细节,无论于学生、于课堂都是有利的。最后通过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思考并
讨论交流,整个教学过程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以有效指导和引领,帮助学生高效、高质地完成探索活动,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节课我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1.我的教学理念很清楚,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合作者。但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地方还是引导得过多,给学生的自主探索空间太小。如在找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这一环节时,由于担心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因数,对于因数的特征还不够了解,所以提示的过多,因此给他们自主探究的空间太小了,没能很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2.练习题设计容量有点少,个别学生还是会出现少写、漏写因数的情况。这说明了他对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没掌握好,对于这些还得多加练习,确保学生们在求一个数因数的时候做到不重复、不遗漏。3.我的个人语言过于随意,随意性的语言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对学生的评价没有注重,评价语过于单一,评价方式激励性不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积极向其他老师学习,多走进优秀教师的课堂。把握好各种学习机会,通过各种渠道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多反思认真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不断地反思提高自己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