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因数和倍数 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因数和倍数 教案

ID:1198302

大小:58.5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2-07-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单元因数和倍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非0自然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知道因数和倍数的含义;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知道2、5、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了解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2.使学生通过操作、交流、探索等活动,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3.使学生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发展数感。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难点: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课时安排:15课时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用动手操作和写不同的乘法算式,认识因数和倍数;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和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2.探索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感受并认识因数和倍数1.同学们手里都有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你能用这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并用算式表达出你的拼法吗?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拼法。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呈现算式和图形)在小组里交流摆法。 (1)学生可能会出现乘法和除法两种算式。(第一种摆法把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四个算式都罗列出来)4×3=126×2=1212×1=123×4=122×6=121×12=12观察第一组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师指出:因为4×3=12,所以我们可以说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同时板书:因数、倍数)你能根据6×2=12这个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指名说一说)12×1=12这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吗?(每个同学在下面自由地说一说。)(2)你能写出一个算式,让你的同桌找一找因数和倍数吗?(学生互说,教师巡视找出典型例子)(3)谁有特殊的例子来和大家交流一下。学生可能会出现0×7=0。在学生回答之后指出,我们研究因数倍数是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4)老师也写了一个算式,从这个算式里你能找到因数和倍数吗?24÷8=3我们不仅可以根据乘法算式找因数和倍数,也可以根据除法算式找因数和倍数。二、找因数和倍数1.你能找出36的所有因数吗?(1)试一试,看谁能挑战成功。(学生独立找36的因数)(2)交流找的方法。方法1:想乘法算式36×1=36,36和1是36的因数;18×2=36,18和2是36的因数;12×3=36,12和3是36的因数;9×4=36,9和4是36的因数;6×6=36,6是36的因数。方法2:想除法算式36÷1=36,36和1都是36的因数;36÷2=18,2和18都是36的因数;36÷3=12,3和12都是36的因数;36÷4=9,4和9都是36的因数;36÷6=6,6是36的因数。(在交流中学生很有可能不能说完整,而是通过互相补充得到36所有的因数) 板书: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观察36的所有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吗?(36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是36,……)(3)怎样找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是:从小到大找;一对一对找(4)试一试:你能找出15所有的因数吗?找完后交流,说一说15最大的因数是多少,最小的呢?你能找出16所有的因数吗?找完后交流,说一说16最大的因数是多少,最小的呢?小结2.3的倍数有哪些?你能找一找吗?(1)学生独立找3的倍数。(2)交流方法、答案以及在找的过程中的发现。(3)反思: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比较方便?一个数的倍数最小是几?你知道一个数的倍数有多少个吗?三、完成“试一试”。四、完成“练一练”。五、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掌握了哪些方法?六、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24页。第二课时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2和5的倍数的特征,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合情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进行综合判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练习:从小到大写5个2的倍数,写5个5的倍数。(汇报结果)  2.75是5的倍数吗?83呢?你是怎么知道的?3.谈话:你们通过笔算都能判断出哪个数能被2整除,哪个数能被5整除.想不想不用笔算就判断出一个数能否被2或5整除呢?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能被2、5整除的数)二、探究新知(一)教学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A. 1.练习:写出20以内(包括20)2的倍数  2.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并讨论)  3.引导学生明确: 右边的数个位上是0、2、4、6、8.  (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4.反馈练习:  (1)判断:下面这些数能否被2整除.  102、718、900、96、34(2)学生相互举例并判断:能被2整除的数 B.1.写出40以内(包括40)5的倍数.观察5的倍数(即能被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2.引导学生总结: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板书)  3.判断:下面哪些数能被2整除?哪些能被5整除?  60、75、106、130、521  4.思考:哪些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呢?(60.130)  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总结:个位上是0的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二)教学奇数和偶数的概念.1.提问:谁能说说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双数和单数?(从小到大举例说说)这些双数和单数与2有什么关系?2.总结并板书: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2、4、6、8.10……是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1、3、5、7、9……是奇数。3.学生举例:说明奇数、偶数.4.判断:0是不是偶数?为什么? 总结:因为0能被2整除,所以也是偶数。三、组织练习1.下列数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52、77、124、501、3170、4296、60032.按要求将下面的数分类.  47、75、96、100、135、246、369、718、900  (1)能被2整除的数:  (2)能被5整除的数:  (3)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3.完成“想想做做”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今后学习通分、约分、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希望同学们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五、作业  补充习题第25页。第三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自主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2,5的倍数都有一定的特征,让我们很快就能作出判断,那其它数的倍数有特征吗?比如,3的倍数?猜一猜。为了找得更清楚,我们用100以内的一个表格,把3的倍数找出来,并做上记号。不要找漏了哟。我们边找边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2.猜想3的这些倍数,它们有什么特征?超过100还有这个特征吗?(学生可能会猜想: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举例,验证:13,16,19这几个数是3的倍数吗?请检验一下。(学生通过检验发现这两个数不是3的倍数)生可能会出现畏难情绪,师适时调动学生:你们任意报数,老师一口报出是否是3的倍数,学生试一试。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1.分小组实验。实验要求:(1)在百数表中任意挑几个3的倍数,然后在计数器上拨出来,看看各用几颗珠子。(2)填好实验记录表3的倍数所用珠子的颗数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3)观察实验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4)交流、归纳:是3的倍数的数,用的算珠的颗数正好是3的倍数。 2.(1)那么,猜想一下,不是3的倍数的数,所用算珠的颗数又会怎么样呢?(2)实验验证,填好实验记录表:不是3的倍数所用珠子的颗数(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3.小结:3的倍数有什么特点。(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3的倍数所用算珠的颗数正好是3的倍数。下面,老师报数,你们在计数器上拨数,看看这个数要用几棵珠,判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29、45、351、67、284、96、132、256……(多拨了几个数后,可能有的学生不用计数器拨,直接会判断了)(2)教师故意追问:你怎么不拨计数器也知道用了几颗珠子?(引导学生发现,所用珠子的颗数,就是各位上数字之和。)(3)不用计数器拨,你能判断下面这些数是否是3的倍数。54、49、114、163、2031(4)现在,你们能说一说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了吗?学生归纳出:3的倍数,它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学生完成,师巡视,适时指导。不计算,你能很快说出哪几道题的结果有余数吗?48÷356÷3342÷3567÷3802÷3完成练习五第8-14题在每个数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7□20□□123□5从下面选出三张数字卡片,组成一个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你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这样的三位数?0567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与大家共享。五、作业  补充习题第26页。 第四课时质数和合数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质数和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2.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谁还记得把自然数,以是不是2的倍数为标准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哪两类?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这节课还将对自然数进行分类,根据每个因数的多少分类,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二、看书学习、探究新知1.实践感知,形成表象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78页,分别找出1~12这些数的因数,然后给它们分一下类,看一看应该怎样分。2.什么是质数、合数?举例说明3.1是质数吗?是合数吗?为什么?怎样用集合图表示。4.以前我们把自然数能否被2整除可分为几类?5.现在把20以内的自然数填入下表奇数偶数质数合数三、实践操作,发现规律1.同学们,我们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除了看他们因数的个数外,还要可以查素数表,现在,我们一起做一个质数表。 2.刚才,通过分类,谁说一下,“2”是质数还是合数?那么2的倍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把这些合数划掉,划完后想一下,我们划掉的是什么样的数?(除了2以外,所有偶数都是合数)判断: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3.同学们谁知道3、5、7是质数,还是合数,它们的倍数是合数还是质数?3、5、7本身不划,把它们的倍数划掉,划掉的是什么数。4.剩下的都是什么数?(质数)这些数有什么特征?判断:质数都是奇数5.怎样能迅速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师生共同总结。6.出示29、35卡片,它们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7.观察我们制作的质数表,最小的素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三、巩固练习1.对比判断(1)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2)质数只有两个因数。()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3)质数一定是奇数。()合数一定是偶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完成“想想做做”学生独立完成,老师适时点拨。3.趣味题老师有一位朋友给老师留了一个电话号码,但是它是个谜语,请同学们帮老师猜一猜,看谁猜得又对又快。电话号码数字的特点是:(1)最小的奇数又是质数(2)10以内最大的偶数又是合数(3)最小的合数(4)最小的奇数又是合数(5)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6)10以内最大的质数 (7)既是偶数,又是质数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对非0的自然数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五、作业  补充习题第28页。教学反思:质数和合数是《倍数与因数》学习内容的一个转折点,这一知识点上承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下接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通分、约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本册后续的重要内容。教材首先是从一个数因数的个数入手,进行分类,把这些数分成若干类,从中找到质数的特征,再找到合数的特征,逐步往下教学的。在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时,我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参与中产生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独立写出1-20这20个数的因数,再根据因数多少进行分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生通过交流,知道可以分为几种情况,并感悟到,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和1。然后又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数是质数?那些数是合数?最后再次讨论,探究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教学,我觉得概念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让学生自主探究概念的本质属性上,即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对提供的实例进行观察、比较,自己去发现,去揭示。这样不仅着眼于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究,能够主动地建构概念,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在课中,我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分类、讨论、质疑、释疑、归纳、验证,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 第五课时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教学目标:使同学掌握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学会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培养同学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1.要求每个同学说出20以内的质数。2.指名说出什么叫合数?什么叫质数?3.判断下面哪几个数是合数?5、6、23、28、31、60二、新课1.理解什么叫做分解质因数。(1)理解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比它自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先把例7中的质数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指名说,教师填写:(1)×(5)=5再把例7中的合数28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指名说,教师填写:有几种写几种。引导同学比较上面的等式,把质数和合数写成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有什么不同?同学回答后,教师归纳整理:一个质数只能写成1和它自身相乘的形式,不能写成比它自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而合数除了可以写成1和它自身相乘的形式以外,还可以写成比它自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因为一个合数,除了1和它自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2)理解每个合数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教学例8教师说明,把30写成比它自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教师引导同学写出30的分解式,同时在黑板上板书出来。然后,可以引导同学想:15是合数怎么办?请同学们把每一个合数换成比它自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同学写完,指名说,教师板书: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板书“分解质因数” 着重说明书写的格式:把一个合数写成分解质因数的形式,要分解的合数写在等号左边,把它的质因数相乘的形式写在等号右边。通常把几个质因数依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做练一练,把各数分解质因数后,再写成质因数相乘的形式。2.教学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上面老师板书的分解质因数的过程,书写起来比较麻烦,为了简便,通常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数。(1)介绍短除法。教师说明短除法是除法笔算的简化。先板书短除符号把被除数写在符号里边,把除数写在左边,把商写在被除数的下面,因为用口算,把除的过程简化了。用短除法分解30的质因数,就可以让同学自己试做。教师行间巡视。然后进行订正。(2)让同学观察上面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过程,归纳总结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①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定要用什么样的数作除数?从什么样的数开始除起?②除得的商假如是质数怎么办?假如是合数呢?三、巩固练习练习六第3-8题。阅读第40页下面的“你知道吗?”四、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什么叫分解质因数?怎样分解质因数?五、作业  补充习题第29页。 第六课时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学会找公因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因数1.操作活动。⑴先让学生用边长6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分别铺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再提问:哪种纸片能将长方形正好铺满?⑵交流: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⑶1、2、3、6有什么共同的特征?⑷4为什么不是12和18的公因数?揭示: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1.自主探索。提问:8和12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的公因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①先找出8的因数,再从8的因数中找出12的因数。②先找出1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中找出8的因数。2.明确8和12的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是4,指出:就是8和12的最大公因数。3.用集合图表示。 出示相交的集合圈,让学生把8和12的因数分别填在集合图中的合适部分,再看图说说各自的想法。4.完成“练一练”重点让学生操作与填空。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认识1.练习七第1题。2.练习七第3题。3.练习七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具体说说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四、全课小结提问: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引导:你还有什么疑问?五、作业  补充习题第30页。第七课时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点: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14和1630和1015和921和28 师:你是怎么求最大公因数的?(这几组数都是属于一般关系,找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可以用小数减倍法)二、完成练习七第5-8题。1.第5题⑴①让学生观察左边4题,说说这几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四组数都是倍数关系。②找出每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③比较和交流:有什么发现?(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它们中较小的那个数。)⑵独立完成右边4题,再比较交流发现了什么?(如果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是互质关系,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2.第6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分别是什么方法求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体会方法的多样性。3.第7题如果有困难,可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具体地找一找。(这里的分子和分母之间的关系都是倍数关系,所以最大公因数是比较小的那个数)4.第8题先帮助学生弄清题意,知道裁出的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15和9的最大公因数,再让学生在图中画一画,并回答提出的问题。三、小结: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  补充习题第31页。教学反思:本节课是练习课,课前安排学生预习第6题,通过寻找最大公因数的练习与对比,让学生初步感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一些简便方法。小组交流中,学生结合学习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时积累的知识经验总结发现:左边的4道题每组两个数都是倍数关系,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的那个数;右边的4道题,前三道题中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 这道题的处理我只是从两列数据的对比中找到了两种比较特殊的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没有对第2种进行深入的挖掘:最大公因数是1的两个数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两个数是连续的自然数,(2)两个数是不同的素数,(3)两个数是1和其他任何数的组合(4)一个素数、一个合数且没有倍数关系。如果能让学生经历这样有条理的思考,肯定会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识结构。第八课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学会找公倍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过程: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倍数1.操作活动。提问: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能铺满哪个正方形?拿出手中的图形,动手拼一拼。学生独立活动后指名在实物展示台上铺一铺。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⑴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⑵铺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满吗?2.想像延伸。提问:根据刚才铺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在小组里交流。3.揭示概念。讲述: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 说明: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同样可以用省略号表示。引导: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说明什么?为什么?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1.自主探索。提问: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① 依次分别写出6和9的公倍数,再找一找。提问:你是怎样找到6和9的公倍数的?又是怎样确定6和9的最小公倍数的?② 先找出6的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找出9的倍数。③先找出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找出6的倍数。引导:②和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哪一种方法简捷些?2.明确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18,指出: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3.用集合图表示。指导学生填集合图后,引导:12是6和9的公倍数吗?为什么?27呢?哪几个数是6和9的公倍数?4.完成“练一练”完成后交流:2和5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1.练习七第9题。2.练习七第10题。四、全课小结五、作业  补充习题第32页。教学反思:在教学重点与难点时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通过例2的教学让学生独立寻找6和9 的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并结合其他例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通过讨论,概括出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多种求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又让学生感受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但在刚接触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我还是要求学生先用一一列举的方法来找,等过几天,把这种方法运用熟练以后再进行优化。在用集合图表示公倍数和倍数时,部分学生可能是对图的理解不准确,导致在填数的时候出现了重复的情况。通过在黑板上具体示范如何填写,帮助学生理解,从而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公倍数的概念。练习四第1题的做法,先分别写,再合并的方法比较科学,对比《补充习题》上的第1题,书上的这道题过程性更突出一些,所以在做《补充练习》第1题时也要求学生把“分别写”这一过程列在旁边,提高填集合图的正确率。第九课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用不同方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方法,形成技能。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4和6   3和7  5和9 10和6二、完成练习七第12-14题。1.第12题让学生观察左边4题,说说这几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找出每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和交流:有什么发现?  (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中较大的那个数。)独立完成右边4题,再比较交流发现了什么?(如果两个数是互质关系,那么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2.第13题   3.第14题先让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并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列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三、小结: 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  补充习题第33页。第十课时整理与练习(1)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让学生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知识的体系,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2.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学会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培养同学分析和推理的能力。3.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回顾与反思提问: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说出:2、5、3倍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小组内逐一交流这3个问题,由组长组织。二、练习与应用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第2题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集体评议纠正。第3题填数后交流。第4题独立思考后交流。第5-6题在书上完成判断质数都是奇数。()合数都是偶数。()三、课堂作业四、作业  补充习题第34页。 第十二课时   整理与练习(2)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重难点: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过程:一、完成练习与应用第9、12题第10题先弄清意思是求3和4的公倍数。第11题是求45和30最大公因数。第12题要先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二、探索与实践1.第13题独立思考后交流归纳,9的倍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9的倍数。2.出示第14题题目。指导学生填表绘图。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小组内交流。三、评价与反思组织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四、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35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