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数和因数》说课设计姜堰市张甸中心小学李玲芳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0—72的倍数和因数,试一试及“想想做做”1―3题。一、说教材(一)阐述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在前面已经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以及整亿数,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计数法,并完成了整数的四则运算的学习。通过今天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整数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并为后面学习公倍数、公约数,分数的约分和通分打下基础。本课的重点是理解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学生对这一新知相当于是“零起点”,根据教学内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1.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其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的特征。2.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思考能力,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四)说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五)说教学难点:不重复、不遗漏,有序地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六)说教学准备:生:每人准备12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师:多媒体课件。二、说教法、学法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5
其次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三、说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大体有这样四个环节:(一)从解决实际问题走进倍数和因数1.合作交流、揭示主题为了更好的体现生活化的数学,我利用书中拼长方形的这么一个教学例题,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在课堂开始我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新授,我出示例题:请同桌同学拿出课前准备的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试一试能摆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在学生汇报完解决方案之后,让学生用乘法算式把这些方法表示出来。随即出示板书。【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直接引入新授环节,既体现了数学的价值又为倍数和因数的意义的教学做了有效的铺垫。2.教学概念(1)正反促成待学生用各种乘法算式将解决问题的方式一一表示出来之后,针对概念的教学我运用讲授法,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直接呈现给学生,因为这一知识学生是“零起点”的无法进行感知和探索。举一题为例3×4=12可以说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4和3都是12的因数。考虑学生表达上的困难,将表述的话语完整的进行板书,以便于学生后面的学习中进行举一反三。在揭示概念之后,让学生照样子根据其他的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以考察学生是否学的灵活并能够学以致用,再利用四人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举一些这样的算式,照样子说一说,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保证让课堂上的每个孩子都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以达到巩固的目的。(2)设疑,置疑5
针对学生容易产生的错误进行预设,在全班交流的时候,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学习品质,及时发现学生表述中的错误,例如:12是倍数,6是因数此类的情况,及时利用学生产生的错误为教学服务。如发言的学生没有出错,老师也可以前期做好准备,在课堂教学时巧妙设障,帮助学生明确概念,让学生体会倍数和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对于书中说明: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可由老师直接作出说明和强调。这样,通过观察、分析、交流等形式完成对倍数和因数意义的教学。(二)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展开寻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教学根据以上所设计的板书1×12=122×6=123×4=12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用乘法已有感知,于是我大胆的放手让学生独立的进行探索:“你能找出多少个3的倍数?”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全班交流,学生之间积极互动,“捕捉”对方的想法,完善自己的认识,初步掌握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教师再将学生的方法进行整理,将这些乘法算式有序的进行呈现。学生在找3的倍数的时候就已经感受到3的倍数是无限的,那么就告诉学生无法一一表示出来就用“……”表示。于是就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考虑到寻找一个数的倍数并不困难,随即进行巩固练习,完成“试一试”并增加两组题为了在练习中体现层次性,使孩子在学习中根据需要有一个量的分层和一个思维的分层。最后再利用课件将这几组题一并出示请学生观察,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征。通过小组内交流比较,发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随即再利用课件将重点部分突出显示,出示学生的总结。通过这样的环节完成对寻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这样一个目标的教学。(三)从新知中迁移出来进行寻找一个数因数方法的教学寻找一个数的因数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我让学生从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中进行迁移,思考“怎样找出36所有的因数?”有困难的也可以小组里先商量一下,因为有的学生思维较好所以通过这样的小组讨论的机会让一部分学困生在老师讲授之前先在同伴中进行学习。此时老师巡视,有目的地去了解学生的方法以便展开后面的教学。【设计意图】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我预设课堂上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可能是用乘法想的,有的找的不全,而有的找的很有序;也可能是利用除法来思考的,同样有可能出现无序和有序的情况。大多数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用乘法,将这一方法作为重点进行讲授,让学生进行比较“有序”和“无序”5
两种情况,引导:对他的方法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或提问的?(使学生在比较、交流中感悟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和科学性。)而如果学生不太容易接受除法找的这种方法,那么老师就做一个适当的介绍,利用学生对乘、除法运算及其相互关系的已有认识,学会灵活的思考,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合适的联系。不做硬性要求。因为学生的思维水平是有差异的,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是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让学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以体现出教学的灵活性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最后再对寻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一个概括。要使学生注意按一定的顺序一对一对地找,找到两个数接近为止。同样进行“试一试”的练习,通过尝试做题巩固方法。最后将所有练习的题目一并出示,观察发现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由于有一个数倍数特征的借鉴,所以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通过迁移、类比、观察等方法达到突破难点、完成对找一个数因数方法的教学。四、说练习的设计及板书设计为了更好的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我及时的安排了这样的一些练习:先后完成书中“想想做做”的第2、3两题。第2题联系学生的生活,利用表格形式让学生填写,在填数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我认为在练习中要注重学生对于表格中数据的观察比较,将乘法算式和一个数的倍数联系起来,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体会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在第3题练习中,我既巩固了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又立足于倍数与因数之间的关系,联系除法算式,发现倍数和因数与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样从乘法算式迁移到除法算式,把倍数和因数与乘除法紧密联系,是对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的又一次巩固和提升。考虑到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内容比较枯燥,课本上的两个练习形式也比较单一,所以在课堂最后设计一个小的游戏环节:“找朋友”每位学生手中都有一张数字花瓣,请他在小组内找到能和自己做好朋友的一个数字,并说说和这个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这一练习,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大的灵活性带动学生学习更高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体验中结束对倍数和因数这节课的学习。板书设计:5
倍数和因数1×12=122×6=123×4=12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4和3都是12的因数。倍数因数最小的倍数最大的倍数个数最小的因数最大的因数个数本身没有无限的1本身有限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