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数的认识》案例分析谢湾海尔希望小学——吴丰娥一、设计科学、合理的、富于思考性的问题,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本节课中,教师在关键处提出一些内容恰当,难易适度、并富于思考性的问题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了分层递进,逐步深入的设计方案。比如:师:“……既然叫‘倒数’那肯定和什么有关?”生:“数”。师:“倒数,与数有关,还与导有关,大家有什么问题提出来么?”生又问……,教师依次板书:是什么?什么样?怎么求?干什么?分层递进,逐步深入。这样有序的引导,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过程。二、教师利用问题,将学生思路引向既定方向,由教学内容的灌输者转变成为了启发者。在本节课中,教师不是把教学内容按部就班地搬进课堂,不管学生乐意听还是不乐意听,听得懂还是听不懂,独霸讲台,一讲到底,搞“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搭桥铺路”激活学生思维。比如:师:什么关系?请举例说明……师:你这么肯定,为什么?……师: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师:哪种数的倒数最好求?那种数的倒数最难求?……师:为什么分数的倒数最好求?……等等问题,或启发学生思考,或提问、设问,或引导学生讨论、互问等,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他们发挥自己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真正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学习过程让学生参与,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引导学生动脑思考,边学习边训练,促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来。确实体现了启发式教学。 三、有效地组织学生展开合作、探究、讨论,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在此案例中,我们能看到几处学生通过讨论获得结论的场景。比如:生:1的倒数是1生:不对!生:怎么不对?生:不对!1是带分数,我们应该把它化成假分数,也就是,然后分子分母调换位置是
生:我补充一点,1和1的乘积肯定大于一。所以它们俩肯定不是互为倒数……又如:生1:0的倒数是谁?是0么?生2:不是,0乘以任何数都是0,不可能得1。所以0没有倒数。生3:如果把0看成是,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成了,但是0不能作分母……以上这些片断,使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在教师成功的组织下,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场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合作学习,最终获取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