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分数除法 (3) 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分数除法 (3) 教案

ID:1200227

大小:383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2-07-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____三分数除法____第三单元教学三、分数除法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经历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并能运用法则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2.感受分数除法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学习通过一些实例探索发现某些简单规律的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能运用法则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除法计算。经历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教学难点:经历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课时:13课时第一节分数除法的意义与计算第1课时:倒数的意义教学内容:P30主题图和P31例1及相关习题课时目标:1.在观察比较中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教学重点:倒数的意义与求倒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意义。教学用具:课件,展台板书设计:倒数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方法:分子分母调换位置。与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的倒数是0没有倒数 的倒数是0.75(=)的倒数是教学流程:一、欣赏主题图,激趣引入1.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课件出示主题图)2.提问: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这些问题你们能试着列出算式吗?它们都是些什么算式?4.引入课题:我们一起学习分数除法二、情境引入,认识倒数1.观察,发现特征请观察下面每组数,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和与与3和预设:(1)每组数的分子与分母交换了位置;(2)每组数中的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2.揭示、理解倒数的意义:像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提问:你能理解什么是互为倒数?(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个具体的数。)3.举例、验证:写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说一说谁和谁互为倒数,谁是谁的倒数。并验证它们的乘积是否一定是1?预设:小数和整数,分数和分数,整数和小数等不同形式举例:0.5和22/3和3/20.25和4三、求一个数的倒数。 1.出示书上的填一填表格,生独立完成后汇报自己的做法,主要讨论6和1怎样求倒数。2.讨论0有倒数吗?然后进行总结: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就可以了。3.巩固练习:练习九的1题,把互为倒数的两个数连起来4.深化(求小数.带分数.字母的倒数) 课件出示:10.71.2(a≠0)独立尝试后进行交流。(求带分数的倒数先将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求小数的倒数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四、练习,巩固提高1.对口令。(同桌中一人任意说一个数,另一人很快的说出相对应的倒数)2.辩一辩。(课件出示练习)(1)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3)18不是倒数,是倒数。()(4)因为x×y=1,所以x和y互为倒数。()(5)所有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3.练习八第2题。4.开放性练习。(课件出示练习)×()=()×4=×()=1(括号里都可以填哪些数字?根据是什么?)(依据倒数的意义)完成P33第3题。五、小结课堂今天这堂课你学习了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课后反思:通过观察对比几组互为倒数的数,学生初步感知倒数的特征,理解了乘积得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根据倒数的意义和特征,掌握了求倒数的方法,都是把它转化为分数,再把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就得到了这个数的倒数。易错题在求整数的倒数,通过引导和归纳,效果得以转变。 第二课时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内容:P31例2及相关练习题课时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利用已有知识理解和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和算法。2.通过实践运用,选择合理的方法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设计:分数除以整数÷3=4÷5÷3=4÷(5×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3==……(分数的基本性质)÷3=×=……(倒数的意义)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学习新知1.直接出示例2的题目的前一个问题,列出算式,理解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2)2.提问:你打算怎样计算÷2?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预设三种方法:(1)把化成小数来计算(2)÷2可以看作将4个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2个,即(课件演示)板书:÷2== (3)把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的,所以÷2=×=(课件演示)4.提问:你如何评价这三种算法?(让学生认识到前两种算法的局限性,同时引出第二问的学习)数形结合,通过画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就是分数乘以这个数的倒数。5.问:怎样计算÷3?6.放手让孩子去探究,汇报交流,如果学生没有想到的方法,教师进行引导。预设以下三种方法(板书)①÷3=4÷5÷3=4÷(5×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②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分子分母同时扩大,使分子能被3整除。  ÷3=÷3==③÷3=×=(课件演示)重点强调学习第三种方法。观察以上几种方法,哪些方法你看懂了?7.对比÷2和÷3的不同算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既简洁又普遍适用?能从中找出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吗?小结: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追问:为什么0除外?(0不能作除数)8.即时练习:书P32的试一试。二、拓展练习,熟练运用1.对口令:一人任意说一个分数除以整数的算式,另一人将它转换成相对应的乘法。2.课件出示教科书第32页课堂活动第2题:议一议,下面说法对吗?要求学生说出判断的根据或举例说明。3.练习八的4题,独立完成后订正。三、小结课堂 今天我们对什么知识进行了探究?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课后反思:学生对于分数除以整数,能理解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自己探索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去计算,有的也会利用前一节课的知识用分数乘以整数的倒数。教师通过对比,重点强调通过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及算理,从而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就是分数乘以这个数的倒数。通过课堂练习反馈,算理学生掌握较好,算法上出错在忘记约分,这方面需要继续强调并练习。第三课时分数除以整数练习课教学内容:P33-34练习八相关习题课时目标:1.进一步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2.较熟练地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教学重点:熟练地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教学难点:熟练地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板书设计:分数除以整数练习课一个分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这个分数;一个分数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分数。教学流程:一、基本练习1.判断,课件出示以下题目,并说明判断的理由(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2.5和0.4互为倒数。(3)因为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4)和8是倒数。(5)因为××6=1,所以.和6互为倒数。2.练习八的5题,独立完成后,并说说有什么发现? 发现:(分数乘整数,先约分,再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做题可以用此结论答题又快又对。二、指导练习1.练习八的6题,独立完成后,说说比的过程。你还有什么发现?(一个分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这个分数;一个分数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分数)2.练习八的9题(提示:解方程的格式),再次回顾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三、独立练习1.练习八的7题,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并说出等量关系。(总长度÷段数=每段长度)2.独立完成9.10.11.12.13题,由学生当小老师进行讲解(要求说出数量关系式)。四、拓展练习1.练习八的15题,理解题意后,学生尝试完成,然后进行汇报。2.思考题在□内填上合适的数。□/11÷3=□/11□/13÷4=9/□生先独立思考,师再引导启发1小题得数□/11的分母不变,说明□/11的分子一定是3的倍数。2小题得数9/□的分母可能是13.4或13×4的积。因此□/13的分子可能是13的9倍或4的9倍,也可能就是9。考虑得数如果可以不是最简分数,填法更多。课后反思:这节练习课,孩子们通过基础、指导、独立和拓展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发现孩子们对一个分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就小于这个分数,反之,一个分数除以小于1的数,商就大于这个分数,运用不熟练。这需要一个过程。在解方程中,不少学生忘记了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尤其是忘记写“解” ,这需要进一步强调和练习。第四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内容:P35-36例3.4及相关练习题课时目标:1.通过猜想.类推.验证等活动,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反思意识,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设计:一个数除以分数(1)把化成0.75,900÷=900÷0.75=1200(m)。(转化成小数)(2)900÷=(900×4)÷(×4)(3)900÷=900×4÷3=900÷3×4=1200(m)=900××4(商的性质)=900×(倒数的意义)=1200(m)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教学流程:一、回顾旧知,引入课题1.计算÷8,说说为什么这样算?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除法。板书课题:分数除法。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出示例3,提出问题:怎样求每分行多少千米?(生独立列式,强调数量关系式,理解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请写出数量关系:路程÷时间=速度2.提问:900÷应怎样计算?你能转化为我们已学的知识解决吗?试试看(可以用算式或线段图表示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放手学生自主完成。3.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又怎样算的?4.全班汇报,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把化成0.75,900÷=900÷0.75=1200(m)。(2)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4倍。900÷=(900×4)÷(×4)=900×4÷3=1200(m)(3)利用线段图理解:900÷=900÷3×4=1200(m)(4)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整数的倒数,我想:这里也可以乘分数的倒数,所以:900÷=900×=1200(m)。……5.理解算理:(1)评价:你认为以上方法怎么样?很多同学可能很赞成第(3)种方法。(2)验证:既然第(3)种方法这么简单,我们能不能想办法说明这种方法是正确的?(小组合作讨论后,全班交流)(3)通过学生交流,老师画出线段图配合讲解:①已知分行900米,求分行多少米,该怎么算?(900÷3)②900÷3还可以写成怎样的算式?(900×)③求1分行多少千米,怎样算?抽生说想的过程。 900××4④你能把900××4这个算式转化成900×算式吗?(乘法的结合律)6.小结:教师口述:3/4分行900米,那么1/4分行(900÷3)米,1分就有4个1/4所以还要乘以4.教师用语言描述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请两位同学及同桌相互说一说算理,帮助理解算理从而掌握算法。看来第三种方法真的简便而可行,你能总结一下,整数除以分数应怎样计算吗?7.即时练习:P35试一试:8÷,21÷,6÷8.提出问题:如果把被除数换成分数,又该怎样算呢?独立完成例4:÷试一试:P369.归纳概括:说一说,如何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小结: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三、巩固练习1.课堂活动第一题先计算,再思考第1行算式中的除数有什么特点?第2行算式中的除数有什么特点?把所得的商与被除数比较大小,你有什么发现?如果被除数不为0,当除数比1大时,商小于被除数;如果被除数不为0,当除数等于1时,商等于被除数;如果被除数不为0,当除数比1小时,商大于被除数。2.课堂活动第2题根据第1题得出的规律,不计算,直接比大小。3.练习九的第2.4题4.练习九的6题,独立改错,汇报时讲清楚错误的原因。课后反思:对于整数除以分数及分数除以分数,学生能掌握方法,但是在新课教授时,结合线段图说算理,说得太少,因而对算理没有充分理解和掌握,计算时,对于一些结论的直接运用,需进一步巩固。 第五课时连除、乘除混合运算教学内容:P36例5及相关练习题课时目标:1.运用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分数连除、分数乘除混合的运算。2.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反思意识。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认真、仔细的习惯。教学重点:运用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分数连除、分数乘除混合的运算。教学难点:运用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分数连除、分数乘除混合的运算。板书设计:分数连除.分数乘除混合的运算÷÷×÷=××=××==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1.通过完成P36课堂活动例3引入新课先独立完成4道题目,再议议他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在这个过程中讲清楚分数加、减、乘、除法分别是怎样计算的。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二、探究新知1.学习分数连除出示题目,÷÷(1)观察算式特点,说说这是一道什么算式?(这是一道分数连除算式)。(2)你认为该怎样计算?学生试做在练习本上。(3)交流算法,请有不同情况的同学上黑板板书。 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①÷÷②÷÷=×÷=××=÷==×=③在做的过程中没有先约分的。(4)交流汇报:哪种方法你比较喜欢?为什么?强调:在做分数连除计算题时,可以把其转化成连乘计算题再进行计算,注意在做的过程中可以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2.学习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出示题目×÷(1)观察,说说这是一道什么算式?(这是一道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2)比一比,看谁能又对又快地计算出结果。(3)指名板演,交流方法,选择优化的算法。3.总结:通过刚才的讨论,你认为怎样计算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计算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可以先将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进行计算。强调:计算方法归纳为:一变两不变。第一个数不变,乘号后面这个数不变,除号后面这个数变成乘以这个数的倒数。4.完成试一试。(交流方法)三、巩固练习1.练习九第10题。  独立完成,汇报计算结果,集体订正。2.练习九第12题。然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汇报结果,相互进行评价。课后反思: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学生易错在什么时候是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在计算时能约分的马上约分,使数字变小方便计算。重点归纳强调计算方法:一变两不变。第一个数不变,乘号后面这个数不变,除号后面这个数变成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在通过大量练习,把算法得以巩固。第六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P37-38相关习题课时目标:1.通过练习,充分理解分数乘除法的算理,灵活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2.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反思意识。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教学流程:一、基本练习1.练习九的第1题。先独立完成第1道,说说算方法有什么不同?(重点理清楚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尤其是理解算除法也要转化成乘法来算)2.练习九第3.5题(说说数量关系)。二、指导练习1.完成练习九第8题生独立完成后,也观察一下有什么发现?(已知一个数的几分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时,学习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尝试练习:(1)8的是多少? (2)一个数的是8,求这个数?2.练习九第7题(提示解方程的格式)。三、拓展练习1.思考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汇报。(1)由题得:a÷=b÷=c÷=c,a÷=c,c>a;b÷=c,cc>a。(2)假设这个等式等于1得,a=,b=,c=1,因此,b>c>a。2.a×=b×=c×,判断a.b.c的大小关系。课后反思:学生通过一节课的练习,对分数乘除法的混合运算方法得以掌握,进步较大,对于计算过程中的约分还需大量练习,尤其对11、17、19数的倍数,由于不太常见,数感较弱,还需通过练习提高技能。第二节解决问题第一课时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教学内容:P39例1及相关习题课时目标:1.通过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基础上,会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2.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反思意识。教学重点: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板书设计:解决问题黄沙重量的等于水泥的重量图书总数的等于180本 ①解:设黄沙有x吨。②24÷=24×=60(吨)  x=24  x=24÷  x=60   答:黄沙有60吨。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1.先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再说出数量关系式。(1)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 (2)一堆煤,已经运走。(3)乒乓球队有是男生。2.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工地运来黄沙60吨,运来的水泥是黄沙的,运来水泥多少吨?(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式(2)列式解答,汇报时强调:求运来水泥多少吨就是求60的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3)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关于分数的新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探索新知1.将复习题改成例1。提问:你会怎样分析理解数量关系?预设:(1)抓含分率的关键句,找准单位“1”(2)画线段图来表示数量关系(3)写出数量关系式2.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提示学生可以用方程解,也可以用算术方法解。3.汇报,交流 ①解:设黄沙有x吨。②24÷=24×=60(吨)  x=24  x=24÷  x=60   答:黄沙有60吨。③24÷2×54. 分析方法,理解不同的解题思路。(1)让展示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是什么。你是怎样想的?(2)重点分析第二种方法,让学生明白:已知黄沙重量的有24吨,求黄沙重量。用除法计算。(3)小组讨论.汇报:方程解答和算术方法解答各自有什么优点与不足?5.即时练习(1)练习十一的1题,审题,找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式:图书总数×=连环画本数(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汇报交流6.总结问题类型:这两道题在数量关系上有什么相同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或者用方程计算)三、巩固练习1.课堂活动第1题。根据主题图,教师先示范,抽生思考后,说一说。然后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2.练习十第1、2题。带领分析题意。找哪个量是单位“1”?数量关系是什么?独立解答,汇报交流。四、作业练习十一4.7.8题课后反思:学生在理解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的基础上,会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大部分孩子习惯用除法解决此类实际问题。在练习中,引导孩子解决这种问题的解题步骤:找准单位“1”、说出正确的数量关系,然后列方程或用算术方法求解。第二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比较教学内容:P40例2及相关习题课时目标:1.通过对比练习,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正确解答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2.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反思意识。教学重点:根据等量关系式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根据等量关系式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设计:解决问题①120×=100(种)答:长江流域可供开发的矿产资源有100种。②解:设全国的矿产资源有x种。x=120120÷=148(种) x=120÷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单位“1”已知的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方程解决或者有除法计算。单位“1”未知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1.先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再说出数量关系式。 (1)文艺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2)科技书的正好是文艺书的本数(3)文艺书的本数相当于科技书的(4)科技书的倍相当于文艺书的本数2.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和分数出发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解决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自主解决问题1.出示例2的3个信息,提问:根据这3个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长江流域可供开发的矿产资源有多少种?(2)全国的矿产资源有多少种?3.分别确定解决两个问题需要的信息,分析单位“1”,写出数量关系式。4.生独立列式解决。5.汇报板书:①120×=100(种)答:长江流域可供开发的矿产资源有100种。②解:设全国的矿产资源有x种。  x=120120÷=148(种)  x=120÷  x=148  答:全国的矿产资源有148种。6.议一议。这两个问题在数量关系,解答方法上有什么不同?(1)小组进行讨论,多留时间给他们(2)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得出:①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用乘法计算;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用除法计算 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方程解决或者有除法计算。7.及时巩固(1)练习十一的5题,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并列式(2)汇报分析,从单位“1”、数量关系式、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进行分析。其余同学进行补充.完善。三、巩固练习1.补充条件和问题列式解答,修了全长,?补充条件和问题,看谁补充的最合理,并进行解决。2.课堂活动第2题。  (1)议一议这段话中分数的意义。  (2)提出问题:月季有多少株?美人蕉有多少株?  (3)独立解答。  (4)汇报展示,相互评价。3.练习十第12题。  明确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确定解决方法。4.练习十第9题。课后反思:学生能根据题意,正确找准单位“1”,写出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或方程,个别学生写的除法数量关系式却列的方程,也就是说没有把数量关系式和算式或方程一一对应。当堂课老师给予了纠正和指导,在后来的作业中有所改进。第三课时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内容:P42例3及相关习题课时目标:1.学会有条理分析信息,弄清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2.学会列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混合的实际问题。3.接受勤俭节约的习惯教育。教学重点:学会列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混合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学会列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混合的实际问题。板书设计:解决问题方法1:  解:设小红存了x元钱。方法2:  x=88×小华存的钱数:88×=66(元)  x=66÷小红存的钱数:66÷=55(元)  x=55答:小红存了55元。答:小红存了55元钱。教学流程:一、探索新知1.明确信息。说说从情境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整理出以下3条:(1)小明存了88元。(2)小明存钱数的是小红的。2.在这些信息中,哪些信息与小红的存钱有关系?并请学生说出理由。第(1)(2)条信息都与小红的存款有关系。因为小红的存款与小明的存款有关,3.拟定解决方案。根据这些信息,怎样求出小红的存款是多少元呢?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单位“1”是什么?请先独立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最后全班汇报解决方案。想想有没有不同的解决方案。4.汇报板书:方法1:   解:设小红存了x元钱。  x=88×  x=66x  x=55答:小红存了55元钱方法2:(小明的是多少?)解:88×=66(元)(已知小红的6/5是66元,求出小红存的钱)  小红存的钱数:66÷=55(元)  答:小红存了55元。5.交流想法,质疑问难你看懂了哪一种方案,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对解法中的哪一点不明白,可以咨询其余同学。一种是算术解法,一种是利用方程来解。6.小结:当题目中出现多种数量时,我们还是应该抓住含有分率的关键句,写出数量关系,再结合数量已知、未知情况确定解答方法。三、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1题,(1)请学生拿出测量的数据,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已掌握的方法,独立解决。(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并理清思路。(3)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方法1:  解:设××的身高为x厘米。x=40(不定数)÷   x=160  答:××的身高为160厘米。  方法2:   40÷÷=160(厘米)  答:略(4)请学生对比本题与例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在解答时要注意什么?三、总结提高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发现自己有什么不足之处吗?在解决信息比较复杂的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四、作业练习十一1-6题课后反思:一道题中,涉及多个量分析时,给予学生指导还是要找准单位“1”,正确知道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就能正确列式,可以用算术方法也可以用解方程来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大量练习,说一说思路,这样效果会更好。第四课时用分数乘除解决问题教学内容:P42例4及相关习题课时目标:1.体验从实际生活中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方法。2.学会分析信息,寻找等量,能按照构建方程的基本程序和格式解决问题3.用不同方法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重点:学会分析信息,寻找等量,能按照构建方程的基本程序和格式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用不同方法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板书设计:解决问题西陵峡长度的+2千米=巫峡的长度(40-2)÷=76(千米)解:设西陵峡长x千米。   x+2=40  x=76答:西陵峡长76千米。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1.同学们去过长江三峡旅游吗?虽然有的同学没去过,大家也从自己查阅的资料中了解了有关三峡的知识,老师也搜集了一段美丽的三峡风光短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呈现一段美丽的三峡风光,从中定格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的三张图片) 西陵峡  巫峡  瞿塘峡2.老师除了收集到了美丽的三峡风光,还了解到这样的一条信息。教师用课件出示信息:巫峡长40千米,比西陵峡长度的多2千米。提出问题:西陵峡长多少千米?二、探索新知1.分析信息,弄清题意。(1)学生仔细阅读信息,然后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这条信息的。(2)汇报对信息的理解(3)根据对信息的理解,寻找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板书:西陵峡长度的+2千米=巫峡的长度  西陵峡长度的=巫峡的长度-2千米巫峡的长度-西陵峡长度的=2千米2.根据等量关系,独立选择等量关系方程并解决。汇报交流,列方程解决其实不难,独立完成汇报就可以了。3.发散思维(1)请学生想一想,此题还可以用算术方法解答吗?师生共同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根据线段图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2)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解答出现的问题,存在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 (3)小组汇报解决方法,并要求汇报的同学阐述清楚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说清楚,要求西陵峡的长度,就先求西陵峡长度的是多少,再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求出西陵峡的长度。4.分析方法请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用哪种方法解答?为什么?三、巩固练习1.找出下列题中的等量关系。 (1)小华有邮票60枚,是灵灵的还多8枚。灵灵有邮票多少张? (2)一张椅子40元,比一张桌子的还少5元,一张桌子价格是多少元?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2.课堂活动第2题。(1)先让学生与同桌之间说一说等量关系,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掌握情况。(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提示学生在用方程解决后可以在选择其他方法进行解答。(3)学生汇报时要求先分析自己解题思路,再展示算法。(4)评价哪一位同学的表达题意,分析问题方法可以值得借鉴。3.对比练习(1)小华有邮票60枚,比灵灵的还多8枚。灵灵有邮票多少张?(2)小华有邮票60枚,灵灵比小华的还多8枚,灵灵有邮票多少张?独立分析题意,独立完成,汇报后说说这两道题的区别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两种题的?四、总结提高谈一谈自己在今天课堂上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五、作业练习十一7-13题六、拓展作业思考题,先独立思考再汇报。(关键明白:第一次从地面弹起的高度就是第二次下落的高度。)课后反思: 讲解此例时,可以列出不同的数量关系,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列出不同的方程,多请学生说解题思路,在同桌里或小组里说一说,培养孩子说数学,用标准规范语言叙述的良好习惯。也要提倡画线段图数形结合,帮助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