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圆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和已经较系统地认识了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曲线图形的开始。它与“圆的周长和面积”、“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关系十分密切。所以正确树立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是本课的首要任务。(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学生的认识特点、年龄特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2、使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4、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以及使学生受到“认识源于实践,并为实践服务”思想的启蒙教育。(四)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因为这是今后系统地学习“圆”的知识的重要基础。又由于学生操作能力不强,手与圆规的协调能力较差,画圆有困难。因此,确定圆的正确画法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二、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这节课采用演示、操作等直观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教师的教具演示和学生的画、折、量等动手操作,使学生获得充足的、丰富的感性材料。三、说学法。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很注重学法的指导。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并利用多媒体将知识直观、动态地展示出来,并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意识。四、说教学程序(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教师出示硬纸圆,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把圆片贴在黑板上,并出现课题:“圆的认识”由于学生对圆已有了感性的认识,教学时直接引入正课,这样在时间与精力的分配下上,都尽可能大量节省。(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1、自主探索画圆的方法3
让学生尝试画圆,碰到困难时,教师才给予适度指导。圆的画法是本课时一个教学难点,我采用操作法与尝试法相结合,力求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尝试精神。2、会用圆规画圆这是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一个环节。教学中让学生尝试画圆。通过画圆,让学生思考并懂得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圆的位置由什么来决定。这一教学环节中,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画圆的方法。通过这些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同时又使学生加深了对圆的认识。3、通过举例、对比认识圆屏幕显示画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形),通过让学生给这些图形分类,使学生认识到圆不同于以前所学的各种平面图形。它是一种平面曲线图形。4、认识圆的和部分名称(1)找圆心。请学生拿出圆形纸片,小组合作交流后让学生观察:圆上的那些折痕有什么特点。通过提问,让学生明白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2)半径和直径找到圆心后,并度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看是否相等。学生在画、量的基础上,口述操作过程,并概括出“半径”的概念。再让学生把半径通过圆心延长到另一边圆上,就得到新的线段。教师指导学生概括出“直径”的概念。这部分教学,通过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的操作,在有了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描述操作过程,把感知内化为表象,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概念形成后,多媒体出示练习题判断图中哪些是半径、直径。这是概念形成后的应用,检查学生对圆的各部分名称认识的情况,体现了学生认知思维发展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感知——表象——概括——应用(3)认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又是继续学习圆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又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测量、观察、比较等活动后,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我力争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活跃的课堂学习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在群体中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有利于在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内化为表象,形成思维;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互助精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讲清用什么办法得出“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的长度等于半径的2倍”这一结果的。(三)、多层训练,深化理解精心安排课堂练习,以教材为主,在不脱离教材的同时,突出思维训练,形式多样,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和谐、有利巩固所学知识,开拓学生思维。(四)全课总结五、教学效果预测《圆的认识》这节课属于概念教学,3
我在设计本课时想到的是不仅仅要让学生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更要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去认识圆,圆是一种常见的图形,在此之前学生就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我让他们不仅要动脑筋想,动口说,还要动手折、画,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空间观念。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要恰如其分,提问的问题要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小组讨论不要流于形式,要讨论在问题的焦点上,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让他们的思维真正动起来,真正实现“教,就是为了不教。”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