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秋天的雨》 摘要:“意境”大致内涵就是写景和抒情的完美统一。《秋天的雨》语言优美,结构巧妙,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浑圆境界。 关键词:景物;感情;意境 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和艺术概念,主要用于诗论和画论中。意境理论起于唐代,后逐步发展,到明代,境界、意境作为内涵基本相同的术语,其意义已和现代大体一致。近代学者王国维借鉴西方文艺理论,对传统观念加以阐发,提到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被认为是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在《人间词话》开篇就提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2)他把“境界”即意境看作创作和审美的最高标准。他说:“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3)指出了意境所应具备的鲜明生动性和艺术感染力。 那什么叫意境呢?意境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形象体系。在这种体系中,既有十分鲜明富于启示性的生活景象的图画,又包含着十分丰富可供思索体味的意蕴,二者有机融合而成和谐的艺术境界。 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怎样绘形表意的:
一、巧妙地使用线索 本课标题为“秋天的雨”,实际上并非写雨,而是以雨为线索,贯串全文,构造一幅虚实相间,空灵玲珑的秋天世界。写雨为虚写,为营造氛围,为增加美感,为巧妙组织,而实写秋天季节的特点。第一自然段写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秋天到了。第二自然段写秋天的颜色,第三自然段写秋天的气味,第四自然段写秋天里植物和小动物的生活情况,最后总结秋天的特点。每一自然段的开头都是“秋天的雨”,如一串形状各异的珍珠把全文穿在一条漂亮的丝线上,然后写秋天各种特点。作者构思巧妙,虚实相间,不但写出了雨的特点,而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梦幻般的氛围中,突出了秋天的特点,而且还留下了不同程度的空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体会的天地,造成了一种虚实结合、扑朔迷离的效果。 二、景物注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 作品中出现的物象一般都染上了作者浓郁的感情色彩,甚至完全成为情感的象征而失去其自然形态性质的规定性,让人分不出是写景还是写人,是写景还是抒情,景和物水乳交融,融为一体。如第一自然段中:“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的大门打开了。”
秋雨哪里还是秋雨,她就如一位善解人意的妙龄女郎,能看透你的心思,你经过了夏天的炎热,正需要清凉和温柔。她不言不语把这些送进你的心坎,不求回报,真心实意地关心着你。难道你不被融化吗?难道你不想跟她走吗?秋天的门打开了,你情不自禁地跟着她向前走。那种欢喜和快乐是发自内心的,是自然的真情流露。 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作者精心构形,巧妙传意,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全文从始至终运用拟人,以小朋友的语气行文,自然而流畅,合适而得体。“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这种比喻形象生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都用过钥匙,会立即想到钥匙的形状和作用,也会迅速联想到秋雨的特点。“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秋雨真是一位巧夺天工的画师,她把热情而又充满浪漫的红色,送给了枫树;秋雨似人似仙,既神奇又充满柔情,让读者顿生几分怜爱。枫叶也是知恩必报,它化作秋天的使者,带着秋风,带着凉爽,报答秋雨。 综上所述,《秋天的雨》一文,描写物象典型而又准确,结构巧妙而又浑圆,语言多变而奇幻,感情含蓄而蕴藉,色彩绚丽而协调,用词恰当而隽永,可谓景随情生,情虽景来。即是一首跳跃闪动的诗,又是一幅恬静多彩的画,也是一支悠长动听的歌。全文情景交融,形意合一,让人进入一种恍然如梦,如痴如醉的境界。物化于心,心融于身,给人一种回味无穷,意欲未尽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