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教学随笔今天作文课是写一篇导游词。在教学之前,我一直在纠结,到底是写本单元中的《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还是写学生去过的风景名胜呢?如果写已学的三篇文章,雷同的文章会多如牛毛,如果学生自由写,肯定在指导上不好操作,直到铃声响起来,我才冒然决定:让学生介绍我们的学校。一节课的作文指导,一节课的学生习作,再用一节课进行评改。一个下午的奋战,事实证明我这样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事实就是,全班86个学生都能把笔动起来,且大部分学生写得很不错。在作文的指导上下功夫,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刚接触导游词,对于这种文体的写法一无所知。我就从导游词的框架入手,先写前言,再总述,然后分述,最后结尾。前言怎么写,可以出示例文,让学生明白前言可以是你与游客之间的交流,也可以进行自我介绍,还可以对游客提要求。总述的写法是对你要介绍的地方做一个总的概述。然后重点指导学生写分述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学校已经很熟悉了,所以可写的东西就一定会有,但这也是难点所在,由于教学本单元的《颐和园》这一课,我教会了学生什么叫移步换景的方法,所以,拿来现学现用,从介绍学校的大门开始,再根据游览的顺序一个景点一个景点的介绍。在介绍景点时,怕学生有平分笔墨之嫌,所以,我重点要求学生注意详略得当。在介绍的过程中,我还要求学生使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描述。最后,写一个漂亮的结尾,这个结尾可以是号召性的,也可以是寄托自己的情感的。学生在动笔的过程中,会出现方位把握不够准确的地方,所以,我把学校画了一个平面示意图,这个问题也轻松解决了。在进行作文评改时,发现很多学生对于教学楼有几栋,有几层,有几间教室表述不够精准,我再次让学生联系自己所处的教学楼,进行亲身感悟,这样,学生就轻松地表述出来了。起步作文怎么教,我个人认为,只要把每一个教学点落到实处,再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就不怕学生写不出好文章。
《秋天的雨》仿写训练之教学随笔《秋天的雨》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深意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以秋雨为线索,描绘了一个丰收美丽快乐的秋天。文章的语言富有儿童气息,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秋天的美景,并运用了总分总的写法,从秋天的色彩、秋天的香味、秋天的小动物几个方面描绘了秋天。教学设计中,我重点设计以“读”为主线贯串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把抽象的、文学性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想象,让一幅幅秋天的图画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同时,通过模仿句式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秋天的色彩这一段时,我把具有典范作用的一段出示:“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教学中,我先带着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感受文本独特的语言美,然后启发学生:“秋天的雨还把什么颜色给了谁呢?”让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写几个美丽的句子。学生有了课文的引导,结合生活经验,笔端流淌着美丽的文字:——“它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一张张笑脸,笑哇笑哇,带来了丰收的快乐。”;“它把橙红色给了柿子,橙红色的像一个个灯笼,照哇照哇,照亮了整个果园。”;“它把紫色给了葡萄,一串串葡萄水灵灵的,闪啊闪啊,闪出了秋天的光亮。”…抛出的“砖”引出了一块块有灵气的“玉”。我再乘胜追击,“秋天的雨来到了菜园里,它把什么颜色又给了谁呢?”学生思考片刻,文字马上涌现出来:“秋天的雨来到了菜园里,它把黄色给了南瓜,圆滚滚的南瓜想要你马上去滚回去呢,它把紫色给了茄子,油光发亮的茄子挂在枝上,多么惹人喜爱……”学生从生活中走进文本,再从文本中走到生活中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这段文字进行了仿写,再造,得出了自己的东西。“模仿→变化→创造”这一过程得以实现。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自己要有教学的敏感性,哪一个教学点能体现教与写的结合,就应该提炼出来进行训练。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挖掘课文中的读写训练点,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习写作方法,以阅读促写作,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用语文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课前交流,考观察。听说,我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今天,我想亲自验正一下,考题是猜一猜。你们有信心证明自己是最棒的吗?猜一猜:老师姓什么?(预设一:老师的工作牌上写了姓名——善于观察;预设二:听见别人和老师打招呼——善于倾听。)二、回忆交流,善观察。廖老师教的班上有一句流行语:你最近观察了吗?有什么发现?谁想和我们分享自己的观察?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画思维导图,学生模仿画自己的思维导图。师:这个思维导图相当于我们的大脑,帮助我们记忆自己的观察内容和发现,为写作提供素材。三、游戏引路,说观察。师:这节课,我们做一个有趣的游戏,名字叫猜一猜。游戏之前,提出三个要求:(1)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2)老师说了些什么;(3)学生配合谈体会。能做到吗?环节一:绕纸圈1、演示:老师拿出一个彩色纸卷,拉开后将一边绕一圈,两头合拢粘成一个纸圈。2、引导学生说清楚:(1)第一步:老师把纸卷拉开了(怎样拉开——慢慢、徐徐、渐渐、缓缓、小心翼翼……),变成彩色纸条。(2)第二步:把彩条绕成圈(将彩色纸条一边绕了一圈后对折)粘好,变成纸圈。(纸卷——纸条——纸圈)(板书绕:拿拉开绕粘)环节二、猜纸圈1、猜一猜。如果老师顺着纸圈从中间剪开,猜一猜这个大纸圈会变成什么?2、说一说。引导学生把现场的气氛和猜测的答案用不同的表达形式说清楚。(1)现场环境描写: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交头接耳……(2)会变成什么?学生猜——两个纸圈、一个大圈、一根纸条、两个套在一起的圈……引导学生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还可用上“一会儿……一会儿……又一会儿……”(小结:在交流时,我们尽量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语言才会更丰富。)(板书猜:有的……有的……还有的……)环节三:剪纸圈1、师边剪纸圈边引导学生说:
(1)老师开始剪时,你们是怎样做的?神态:同学们瞪大眼睛环境怎样:教室里安安静静心情:着急、期盼、兴奋、激动、跃跃欲试、迫不及待(都想知道结果)(2)老师剪得怎样?听见“咔嚓咔嚓”的声音,说明教室里安静极了。(3)精彩的时候到了——倒计时“五、四、三、二、一”,全班同学一起数着,结果变成了一个大圈!2、学生看到结果后谈感受:同学们表情怎样?——“呀!”“目瞪口呆”怎么会这样?学生谈心情:兴奋激动高兴;惊奇、失望、难过;3、连起来说一说。四、回顾观察,写片断交流。1、明确要求:游戏中,我们观察了三个环节,请你任选其中一个环节写一段话。(体现层次:黑板上板书了绕纸圈的动作词,选择第一个环节得☆;第二个环节有提示语,只要把猜测的内容写上,得☆☆;第三个环节有难度,需要根据关键词把过程写具体,得☆☆☆。)2、学生动笔写片断。第一个环节:游戏开始了。只见张老师( )第二个环节: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就猜了起来()第三个环节:老师开始剪了。她拿着()3、交流评价。①观察仔细,回放镜头也要仔细。②好作文是反复修改出来的,对照同学们刚才朗读的片断,修改自己不足的地方。③把三个片断连起来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你可以给它起个什么题目?《猜一猜》《好玩的游戏》《神奇的纸圈》,在你的思维导图上写上这个内容。(关键词:猜游戏纸圈)五、游戏揭秘,勤观察。这个游戏中,我们看到的现象叫“莫比乌斯圈”,是一位叫莫比乌斯的人发现的。其中的道理很深奥,但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建筑、立交桥。回家后,你试着绕两圈、绕三圈、绕四圈……剪一剪,让父母猜一猜,结果一定会让你们全家大吃一惊。如果你能把那个过程和结果写下来,再写上日期、星期和天气,又是一篇非常棒的观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