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教学案例焉耆县第一小学刘爽蓉
一.案例背景1、教材分析《秋天的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名为写秋雨,实为写秋天。作者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各种动、植物忙碌的情景。描绘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作者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极尽描写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秋天的快乐。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篇语言艺术化,给人以美感。2、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二年级两年的知识与能力的训练与方法的实践、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已经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能够以文本为基础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具有初步的表达能力,能自信大方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3、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是美的,因为语文的博大深沉,温情似水,因为语文的有情有意,有理有思,因为语文通向最广阔的领域,因为语文面向最真实的生活……让孩子感受语文的美吧!感受生活的诗意,感受人生的价值……感受语文的美,不仅仅是为了语文。”我很喜欢这首小诗,不仅因为它本身的优美,更因为它深刻的内涵。教学《秋天的雨》,我力图通过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充分而真挚的美读,展开丰富而美好的联想,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下,将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与学生独特的个性感受融为一体,在读、品、想、谈、议的过程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平等的对话,在为学生提供自主实践的平台、创设感知悟理的情境中为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生成学生个性的体验,并引导他们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深刻体会“语文是美的”这一不可磨灭的事实,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渗透并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标,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设计特色】 ①、突出朗读,用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秋天的美,鉴赏语言的美。 、注重语言,加强语言训练,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依据课件,力求达到“情”与“景”的完美交融,感受到诗情画意的秋天。4、教学目标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通过朗读品味,感受秋天的雨带来的五彩缤纷的色彩。通过合作探究,领悟秋天的雨躲藏的好闻的气味。通过拓展迁移,了解动、植物准备过冬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二、课堂实录(一)激趣、感知,话秋雨师:孩子们,你们喜欢雨吗?你喜欢什么样的雨?生:我喜欢春天的雨,细细的,柔柔的。生:我喜欢夏天的雷雨,因为雷雨过后,可以看到美丽的彩虹。……师:我们学过哪些关于雨的课文?生:背诵师:大地经过春雨的滋润,夏雨的洗礼,秋雨姑娘像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门,……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秋天,走近秋天的雨。课件出示读书要求:①一边读书,一边标出自然段想一想,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内容。生:认真读书,勾画相关的句子。生1: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生2: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生3: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生4: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生5: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二)交流、品读,体秋意 抓“钥匙”,悟秋意: ⑴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生:齐读。师:每一把钥匙都可以打开一扇门,有人说:“书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知识的大门。”出示课件:你认为“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的大门”。生1:春雨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春天的大门;生2:小草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春天的大门;生3:尊重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友谊的大门;……生: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呢?生:说秋雨带着“清凉”,可又为什么说它还带着“温柔”呢?……师梳理问题,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小组代表:秋天的雨轻轻柔柔地来了,几场秋雨过后,天气凉了,树叶开始落了,果实快要成熟了,意味着秋天来了。所以说,秋天的雨像一把钥匙。
师:秋雨不像夏雨那样又猛又热,也不像冬雨那样又刺又冷,而像一位柔美的小姑娘,当我们还在为那炎炎夏日忧愁、烦恼的时候,她已悄然地为我们送来了清凉,打开了通向秋天的、通往丰收的大门。多么善解人意的秋雨呀!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表达内心对它的那份谢意!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抓“五彩缤纷”,赏秋色:出示句子:“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师:“五彩缤纷”是什么样子的?生:带着问题读书,勾画表示颜色的词语。生:交流,朗读带有表示颜色的词的句子。课件出示: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红色给了枫树,金黄色给了田野,橙红色给了果树。师:“五彩缤纷”就只有这些颜色吗?还有哪些呢?出示课件: “它把__色给了”___,____。”【设计意图:理解“五彩缤纷”所包含的颜色的丰富、色彩的绚丽、形状的多姿。】品读: ①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A、生自读。 B、出示“银杏叶”,结合图画,理解“扇子”。C、指导读;指名读。如果我把“扇哪扇哪”
去掉,行吗?为什么?生:不行。去掉“扇哪扇哪”,就没有扇的动作,怎么能扇走夏天的炎热呢?有了“扇哪扇哪”就说明在不断地扇,很有动态感。黄黄的银杏叶多像一把小扇子呀,秋风婆婆轻轻一吹,它们就左右摇晃着,像在扇凉呢! ②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A、为什么把“飘啊飘啊”读得那么轻那么慢? B、想象画面,读着读着,你好像看见了什么? C、齐读。(慢、轻、柔)③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shì)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A、理解、想象“你挤我碰”“争”生:体会水果有趣儿、顽皮、多、迫不及待、争先恐后。 B、带着丰收的喜悦齐读这句。【设计意图:体会拟人手法的好处。】 ④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A、体验:你就是一位美丽的菊花仙子,请摆好你喜欢的姿势随音乐起舞。生想象自己是菊花仙子,跟随音乐翩翩起舞。
师配乐讲述:秋风轻轻地吹,秋雨细细地下,一群美丽的菊花仙子在秋雨中翩翩起舞,有的正在微笑,有的含羞低头……千姿百态,漂亮极了。学生配乐,美美地齐读。师过渡:秋天的雨用五彩缤纷的颜色描绘了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卷呀!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出示课件:秋景。)生:欣赏秋之美,并跟随音乐及画面轻轻诵读课文。抓“气味”,品秋香:出示句子:“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生:齐读,闭上眼睛,想象感受。师:你闻到了什么好闻的气味?生:苹果、梨子、葡萄、柿子、菠萝、橘子……生:海棠花、金银化、菊花、桂花……生:烤红薯、炒板栗……师:同学们,假如此时你就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生:我想摘果子生:我想在树下乘凉……师:这么多诱人的气味儿!难怪小朋友的脚都被那香味勾住了,舍不得离开呢!让我们把这份丰收的喜悦读出来吧!出示例句: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小姑娘的笑脸,露出深深的酒窝,笑啊笑啊,盛满了秋天的美酒。
师:你们仿照这个例子来说一说其他的水果行吗?生:“秋天的雨,它把黄色给了香蕉,黄黄的香蕉像弯弯的月亮,摇啊摇啊,摇来了秋天的喜悦。”生:“秋天的雨,它把紫色给了葡萄,紫亮亮的葡萄像小朋友的眼睛,眨呀眨呀,眨来了秋天的丰收。”……抓“小喇叭”,听秋声:课件出示句子: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师:同学们,我们也来帮帮秋雨的忙,做个“小喇叭”到处去广播吧。生自主选择喜爱的动植物练读。师生互动,模拟情境。师:是呀,听到小喇叭捎来的消息,动植物们都在热热闹闹地准备过冬呢!多么快乐的景象呀!就让我们快乐的读读吧!生快乐地读书。师:秋天的雨,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秋色,闻到了那诱人的芳香,还听到了那充满关爱的声音。同学们,此时,你想对秋雨说些什么呢?生:秋雨,你给我们带来了凉爽,谢谢你!生:秋雨,你给我们带来了收获,谢谢你!……
师:让我们一起感谢秋天的雨,赞美秋天的雨!生:齐读最后一段。(三)深化、拓展,抒秋情课件出示秋天美景配乐整体图。师:古往今来,秋天是一曲唱不完的歌,是一首诵不尽的诗。古人曾留下“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等千古名句,同学们,拿起我们的笔,去描绘充满诗情画意的秋天吧!小练笔:⑴ 这篇散文诗,作者以秋雨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丰收的秋天。如果以秋风为线索,或者以秋天的阳光为线索,又可以怎样写呢?秋天的风,是一把钥匙……⑵ 这个秋天你观察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呢?请你也动笔写一写吧!三、案例反思这节课,我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情境,通过多彩的画面以及美妙的音乐唤醒学生对秋天的认识,使学生在视听享受中走进秋天。这一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在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有了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重点体会“秋天的颜色、气味、声音”
这三部分内容。由学生主动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句子,然后再来进行汇报交流。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灵魂。这样设计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降低了内容理解的要求。充分挖掘语文教学的资源,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使注重过程的多元化评价落到实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且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平时的积累来感悟课文内容。丰富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屏弃烦琐的提问与复杂的分析。通过让学生赏秋色、品秋香、听秋声来体验自然赋予人类的美感,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就是在这样的和谐、轻松的活动中快乐的学习。同时,朗读的过程就是学生感悟语言的过程。精美的画面效果让学生入情入境,通过让学生演来理解重点词语,教师与学生自然和谐地互动过程成为了孩子们潜心读书的过程。注重积累与表达的训练,教师对学生的背诵以及创造性的表达及时予以鼓励性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背诵和模仿表达的兴趣,很自然地完成了读写结合。当然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教师对学生的诵读以及创造性的表达未能及时予以鼓励性的评价,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只重视完成教学任务了。今后要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