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件

ID:1202580

大小:4.8 MB

页数:29页

时间:2022-08-0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卖 火 柴 的 小 女 孩安徒生 作者介绍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诗人,一生写过168篇童话,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童话大师,被誉为“童话之王”。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蜥蜴》《拇指姑娘》《丑小鸭》等。 背景资料1848年,朋友给在国外旅行的安徒生寄来三张画片,让安徒生根据这三张画片的内容编写一个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她让安徒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及母亲苦难的童年生活。他的母亲,幼年时是个讨饭的孩子……想着想着,他摊开稿纸,带着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对广大穷苦儿童的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奋笔疾书,写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优秀感人的童话。 1.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如何划分?整体感知第一部分(1-4):写在大年夜的风雪中,又冷又饿的小女孩因为没有卖出火柴,独自一人待在寒冷的街头,不敢回家。第二部分(5-10):写卖火柴的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幻觉中体验着温暖和幸福。第三部分(11-12):写小女孩被冻死在墙角里。 2.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本文写的是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流浪街头卖火柴,冷得几次擦燃火柴,产生一次次幻象,最后冻死在雪夜中的故事。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卖火柴——擦燃火柴——人被冻死。 课文解读1.阅读第一部分,你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有了哪些了解?说说你的依据。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①她美丽但很穷困:(外貌上)小女孩有着金黄色的长卷发,但穿着旧围裙,赤着脚;她的家里和大街上一样冷,风会从裂缝灌进来。 ②她很乖巧却也怯懦:小女孩得在大年夜出来卖火柴,又因为没挣到钱怕被爸爸打而不敢回家;她穿着妈妈穿的大拖鞋,却又被男孩拿走了,受人欺负。 2.为什么作者将故事时间放在下着雪的大年夜?“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这句话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大年夜。对一般人而言,大年夜意味着快乐幸福,团圆美满。 故事接下来却是一个小女孩的悲惨故事:下着雪,小女孩却只穿着旧围裙、赤着脚;团圆夜,小女孩却流浪街头叫卖火柴;对比反衬,快乐的节日氛围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3.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时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在下着雪的大年夜,冷风呼呼地吹着,没有衣物、地方避寒的小女孩“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火炉是她渴望温暖的体现。 4.怎么理解“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这句话?火柴是小女孩一家的生活来源,每一根火柴对小女孩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一天里一根火柴都没有卖掉,心里的内疚和恐惧使她更不敢浪费一根火柴。但她终于还是擦燃了一根,因为她实在太冷了。 5.体会“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一句中“终于”一词所包含的内涵。“终于”突出表现了小女孩是斗胆抽出了一根,因为刺骨的寒冷让她无法忍受,她别无选择。这也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 第几次擦燃火柴现实幻景说明现实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6.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小组合作,仿照前面的学习方法,找出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景及原因,完成下面的表格:寒冷火炉渴望温暖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饥饿烧鹅渴望食物烧鹅不见了孤独圣诞树渴望快乐圣诞树不见了痛苦奶奶渴望关爱奶奶消失了悲惨被奶奶带走渴望幸福小女孩冻死在墙角 ①看见火炉②看见烧鹅 ③看见圣诞树④看见奶奶 ⑤被奶奶带走 因为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才出现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想都随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显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7.第⑤段中为什么原本在我们看来毫不起眼的火焰在小女孩看来却“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而它发出的火光也是“奇异”的?因为此时此刻,天气十分寒冷,小女孩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哪怕一点光和热对她来说都是一种温暖,这是她发自内心深处的渴望。而当火柴燃烧冒出火焰时,她内心的渴望都被感染并放大了。 8.第10自然段最后一句中“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指什么?指小女孩死了。小女孩在幻想中什么也没得到,幻象越光明、越温暖、越欢乐,就会感到现实给予她的越黑暗、冷酷和悲惨。那么她认为在这个世界中她得不到的这一切,只有在奶奶去的那个地方才能得到。这就说明,在这个社会中她的现实太悲惨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现实世界中就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 9.小女孩在第二天清晨被发现冻死在墙角,为什么她的“嘴上带着微笑”?因为小女孩在临死的时候看到了那么多美好的幻象,她在幻象中得到了满足,因此感到高兴和幸福,她被冻僵死去时,还沉浸在充满幻想的幸福中。 10.“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两个“曾经”表明小女孩是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死去的。而这样美好的愿望又是谁也不知道的。说明谁也不关心她。 两个“幸福”:第一个“幸福”指的是小女孩在幻象中不仅看到了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烧鹅、美丽的圣诞树,更幸福地回到了慈爱的奶奶的怀抱,但这只是在幻想中得到的幸福。第二个“幸福”指的是小女孩得到的不是新年的幸福,而是悲惨的死去,她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通过两个“曾经”和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在心头的悲痛,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叙述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把对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写法借鉴 本文就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比如“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是虚写,而“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是实写;看见烧鹅向她走来是虚写,“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是实写。虚写与实写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更突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在习作中采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要让虚写的文字与实写的文字相互对比;回忆、想象要合理,要围绕主题思想。这样才能使文章更具有神秘色彩,或者更具有趣味性,才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罪恶的社会制度的不满。课堂小结 卖火柴的小女孩结构图示大年夜卖火柴下着雪,赤着脚又冷又饿,蜷缩五次擦燃火柴第一次:看见火炉第二次:看见烧鹅第三次:看见圣诞树第四次:看见奶奶第五次:和奶奶飞走冻死在大年夜:无人关怀美好的幻觉残酷的现实悲惨的命运 课后习题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