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堂课《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采用“教-扶-放”的教学方法:首先,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自由读第一次擦火柴部分。思考: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种幻景?理解“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吗?” (卖不了火柴会挨打。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次擦火柴的内容。其次,指出学法。 刚才学习这一段用的是“读——想——读”的方法,先读课文,弄清写了什么?再抓重点词,为什么这样写?说明了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学习二、三次擦火柴部分。自学提示: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次、第三次擦燃火柴的时候又分别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再次,学习第四、五次擦燃火柴的内容。齐读并思考:(1)小女孩这次擦火柴看到了谁?她看到的奶奶是什么样子?小女孩此刻的心情怎么样?
(2)指导读第四次擦燃火柴的内容。(3)自由读第五次擦火柴的内容。出示:“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引导学生运用前四次幻景破灭的事实进行判断: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贫富悬殊差距很大,能不能找到这“三个没有”地方,那么小女孩为什么还有这种想法呢?让学生明白这一切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显示了现实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最后,小组讨论学习,整体回顾“擦火柴”这部分内容完成表格(出示表格)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看到的东西原因评杨扬一课《卖火柴的小女孩儿》世界著名童话家安徒生的一篇杰作。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写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再写小女孩蜷缩在墙角里擦火柴取暖,最后写小女孩捏着烧过了的火柴梗冻死了。
教学时,杨老师根据自己班学生的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依照目标教学设计的整个环节清晰明了。环环相扣。在读文、悟文、赏文、叙文中让学生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从而呼唤学生的同情心。当理解小女孩五次擦着火柴,五次美好的幻想的内容时,杨老师引导学生采用自学的形式来读文完成表格。这一环节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一种学习方式,不但综合了我们所学过的学习方法,而且锻炼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