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3、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阅读法、讲解法、想象法、讨论法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2、介绍作者。教师再相机介绍: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诗人,也是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被后人称为“世界童话之王”。17岁时开始发表作品,24岁时作品开始受到社会重视,总共创作童话168篇。《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等都出自于他的笔下。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为给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
二、细读文本,理解升华(一)学习“卖火柴”的部分1、默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怎样地)(干什么)。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在大街上又冷又饿卖火柴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着重抓住一些细节描写。找出这部分的细节描写,想想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a.对小女孩的鞋是细节描写: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小女孩穿的是她妈妈的拖鞋,她没有自己的,这说明她的家很穷。)b.对女孩的头发是细节描写: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可怜的小女孩受寒冷和饥饿的威胁,她不可能顾及自己美不美。)c.细节描写: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资本主义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头。)3、讨论:大年夜,天快黑了,又下着雪,小女孩为什么还在街上卖火柴?(抓住两点:一是“她不敢回家”;二是回家同样要挨冻。)4、指导朗读(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值得同情,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情)。5、小结这一段突出描写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没吃没穿,又冷又饿,得不到同情和帮助,我们读了也禁不住万分同情,作者主要通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运用对比烘托人物,语言朴素,感情真挚,让我们受到强烈的震撼!
(二)学习“擦火柴”的部分1、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找出文中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句子。a、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b、她又擦了一根。c、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d、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e、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2、齐读第一次擦燃火柴部分。(读出小女孩敢擦燃火柴的勇气,读出火柴光焰的奇异,读出火柴熄灭后回到现实的冷酷无情。)“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怎么理解?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卖不了火柴会挨打,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3、仿照这一段的学法自学后四次擦燃火柴的内容并完成表格。第几次擦燃火柴现实幻景 渴望 现实第一次 寒冷火炉 渴望温暖 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第二次 饥饿烤鹅 渴望食物 烤鹅不见了第三次 孤独 圣诞树 渴望快乐 圣诞树不见了第四、五次 痛苦奶奶 渴望幸福 跟奶奶飞走了
4、如何理解: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5、小结因为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才出现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想都随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部分主要写小女孩的五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显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6、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三)学习“小女孩死去”的部分1、齐读这一部分并思考:(l)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作者为什么要用“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因为小女孩在临死前看到很多美丽的东西,还和疼爱她的奶奶在一起,所以她冻死后嘴角还带着微笑,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同情心。)(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第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就彻底幸福了。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2、指导朗读(小女孩冻死了,我们对她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和怜惜。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读出来)。
三、拓展延伸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出示贫苦孩子图片的幻灯片。看看我们的世界,看看我们的中国,有的地方还充满战争,有的地方还很落后贫穷,这里的孩子还得不到好的教育,生活得还很艰苦,甚至连生命都无法得到保证,面对他们,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你的感受。四、总结《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让每一个读者都深受感动。两百年过去了,安徒生作品中这个充满幻想的孤苦伶仃的小女孩一直生活在我们的心中。课后,同学们可以去读一读安徒生的其它童话作品,希望同学们像今天一样用心去读,你一定会受益匪浅。五、布置作业读几篇安徒生的童话。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