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一、说教材《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是一则童话,写于1845年,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不朽的传世之作。课文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全文以火柴为线索,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使小女孩产生了美好的幻象,渴望得到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二、说学生从学生基本素质看,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上,个别学生的思维特别宽广、新颖。三、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3、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四、说教学重难点《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悟、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高段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根据以上理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美好的幻象。与此同时,基于六年级学生年龄段的特点,理解含义深的句子,体会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的强烈不满的
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五、说教法、学法“教师教完全是为学生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学生自主读和做交流的方法并配以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六、设计理念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标准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因此,本节课中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到读中,人人动口、人人动脑,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领悟、品味、积累,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真正体现课程标准的人文精神。七、说教学流程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我所设计的环节如下:一、复习导入。复习本课结构,导入新课。二、感悟美好的幻想。引导品读小女孩擦燃火柴后所出现的五次幻象,感悟幻象的美好。三、感悟悲惨的现实。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所面临的悲惨现实。四、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作者感情。学习故事结局,总结全文,体会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五、拓展延伸。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六、作业设计。写几句话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全集》。
本节课的教学突出了以下几点:1、突出感悟: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情感强烈的课文,各个时代的孩子读了这篇课文,都会有一种心灵的撞击──小女孩寒冷、饥饿、孤独、痛苦,她渴望幸福,向往自由。我在教学中,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口头上,而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有根有据的找理由,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因此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深刻的,独特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感悟!2、注重朗读:这节课我非常注重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与朗读密切结合起来,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层层加深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理解与同情,将朗读与感悟并行推进。3、多次对比:我在教学过程中,几次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与她的现实生活进行对比,以及将小女孩第一次与最后一次擦火柴的情景作比较。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幸福的年代,不知道生活的艰辛与困苦,因为他们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一次次的对比,将学生对小女孩的悲惨生活的感悟推向高潮,并引发学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4、读写结合:由于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感悟与对比,所以作业就安排了小练笔,对于学生来说完全是水到渠成,毫不勉强,读写结合,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