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卖火柴的小女孩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作品内容,注意养成倾听的好习惯。2.初步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情感,萌发同情和帮助他人的心愿。活动准备:1.课件《卖火柴的小女孩》;配乐歌曲:威廉姆斯《辛德勒的名单》。2.贫困家庭的生活图片。活动过程:一、用问题语言导入,激发幼儿欣赏作品的兴趣。师:你们喜欢过年吗?每年的除夕夜都是怎样过的?二、幼儿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中描述故事内容。师:有一个小女孩和你们一点也不一样,她穿着很单薄的衣服,圣诞节的晚上在雪地里站着卖火柴。她为什么不回家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她为什么光着脚卖火柴呢?光脚踩在雪地上是什么样的感觉?她透过别人家的窗户看到了什么,这些属于她吗?她是怎样的心情?别人家都在过节了,屋子里温暖又有好吃的,小女孩回家了吗?她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蜷缩在墙角里?她这时候的感觉是怎样的?她会想些什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暖和一点呢?小女孩划亮了一根火柴,她都看到了什么?这是一只怎样的火炉?看到火炉小女孩会说些什么?
火柴熄灭了,火炉很快就消失了,小女孩拿出了第二根火柴,她为什么要拿出第二根火柴呢?她又看到了什么?这是一顿怎样的年夜饭?小女孩会说些什么?火柴熄灭了,好吃的也很快消失了,小女孩划亮了第三根火柴,她又看到了什么?这是怎样一颗圣诞树?小女孩会说些什么?火柴熄灭了,圣诞树也很快消失了,小女孩看到天上有一颗流星,小女孩想奶奶了,她想看到奶奶,怎么办呢?奶奶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小女孩会怎么说?第二天人们在雪地里发现了什么?小女孩怎么了?小女孩还能活过来吗?小女孩有自己的名字吗?人们怎么称呼她呢?如果你给故事起一个名字,你会起什么名字呢?三、完整欣赏故事,提问并激发幼儿同情感。1.提问:小女孩为什么要去卖火柴呢?小女孩为什么会死呢?2.讨论:如果你是一个行人,碰巧在大街上看见了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看见她穿着单薄的衣服,还光着一双小脚绻缩在墙角里,你会怎么做?四、迁移经验,让幼儿了解现实生活中一个贫困家庭的现状,诱发起幼儿关心帮助他们的愿望。师:卖火柴的小女孩虽然只是一个故事,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可怜的孩子。1.看贫困儿童家庭的生活图片。2.比较一下和我们自己有什么不一样?3.小组讨论我们可以怎样帮助他们?
反思:这节课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有目的性的欣赏故事,包括观察--概括梳理故事主要情节--完整体验故事情绪这三个环节。第二部分是迁移情感在观察环节中,教师完全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让幼儿作为讲述者,用问题的形式引导着幼儿的自主观察,通过精心设置的问题,让幼儿能够自己开口说,有话说。概括梳理的环节是为了通过精炼故事的主要环节,整理幼儿逻辑思路顺序,降低部分幼儿对于故事内容的掌握难度。完整体验故事,既可以让幼儿更加完整的体验故事的情感加深对于故事的理解,也配合上面的环节,体现尊重幼儿间差异性,让语言发展程度不同的幼儿都能够选择自己或简单或复杂的表达方式。这节课最让我感到成功的一点就是这个故事并不是一个记忆组块非常明确的简单小故事,但是通过家长的反馈让我了解到,班上每孩子都围绕故事的主要要素讲出了几十个或简单或复杂的不同版本,每一个孩子都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方式复述了这个故事。迁移情感的环节虽然短小,但将故事引入生活,将社会领域引入语言领域中,结合实际,这个环节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达到了学校教育的在社区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使得这一节语言课有了更加广阔的延展空间。这节课的问题都是针对本班幼儿语言发展水平经过精心设计,但是课堂教学千变万化,仍需要进一步分析并完善以扩大推广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