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企石镇星光小学作者:吴月娥通讯员:黄月欢设计理念: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发挥语言的感染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故事扣人心弦,情感强烈深刻,教学时要充分把握好“由怜生爱,由爱生悲,由悲生愤”的情感脉络,升华情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幻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女孩悲惨的命运。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读词、导入新课。1、出示“凄美”的一词,全班读一读。2、指名反馈“凄美”的意思。(凄惨而又美丽)3、人的都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个凄美的故事,说它凄惨,我们能从上节课学习“卖火柴”(板书)这部分的内容深切地感受到,现在大家回忆一下,“卖火柴”
这部分内容主要写什么?(在一个寒冷的大平夜,一位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当人们沉浸在快乐,团圆的大平夜,而小女孩却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可见,她的生活多么的凄惨,可是,为什么说它又是个美丽的故事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擦火柴”,“冻死街头”(板书)这两部分的内容就能从中找到答案。(设计理念:用“凄美”一词的导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复习上节课“卖火柴”所学的内容,又引出这节课所学的内容。)一、学习课文,感悟火柴带来的幸福。1、默读“擦火柴”这部分内容,并划出小女孩擦了多少次火柴。以及第一次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什么?2、读后问,小女孩一共擦了几次火柴?(五次)3、五次的幻象内容各有相同,小女孩第一次看到的是什么美丽的东西呢?请同学们轻声朗读第五自然段。4、指名反馈,小女孩擦燃火柴后看到什么美丽的东西?(板书:大火炉)5、出示课文插图,大家看图,想象此时此刻小女孩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幸福、快乐、喜悦)①出示句子: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大火炉前面……多么舒服啊!②“奇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6、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大火炉?也就是说小女孩的现实(板书:现实)是怎么样?(联系上文描写寒冷的句子),因此,她渴望(板书:渴望)得到什么?(老师边叙述边画出表格,再根据学生回答填空)7、小女孩实在太冷了,她渴望得到温暖,因此,就产生了幻象——大火炉,可见:作者的想象和描写完全基于现实,十分合理,我们把这种写作表达方法叫虚写。8、可是小女孩要擦燃这根火柴容易吗?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出来的。①出示句子: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于了一根。②说说你是怎么感受她的不容易?(引导: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暖和自己的小手吗?这个“敢”字你体会到什么?但最后“她终于抽于一根”“终于”这个词又说明了什么?(她实在太冷,最后还是鼓起了勇气抽出一根)。③小女孩只是擦燃一根火柴而已,为什么却显得如此的艰难和矛盾呢?(引导联系上文: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④指导有感情的朗读。9、可是这么艰难地擦燃的这根火柴,却很快就——(学生接读)。①出示句子: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上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②这时小女孩的心情怎样?(失望)③指导朗读。
10、幻象是多么的美好!可火柴一灭,又回到了现实,小女孩手里只拿着一根烧过的火柴梗。刚才看到的幻象是虚写。现在又回到现实是实写,这种表达方法是虚实结合,这样的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更能体会小女孩的生活悲惨。)11、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注意要读出小女孩抽出一根火柴时内心的艰难与矛盾,当看到大火炉时幸福和喜悦,当火柴灭时,回到现实的失望。(设计理念:引领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反复朗读,反复口味,从字里行间去感受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12、小结学习方法。①找出描述幻象的句子,感情朗读。②联系上下文说现实。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迁移学法,自主学习。1、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总结方法,小组学习余下的四次幻象,并完成表格。擦火柴幻象现实渴望1大火炉寒冷温暖23452、指名反馈,完成表格。3、从这四次的幻象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设计理念:这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采取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地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反馈,大胆交流自己的见解,达到自由表达感悟,集体求同存异、真正理会文本内涵的目的。)4、教师根据反馈小结:现实中的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人疼爱,所以她渴望温饱、渴望爱、渴望幸福,所以她一次又一次地擦燃了火柴。5、比较小女孩前后几次擦火柴的内心活动。我们知道小女孩在擦第一根火柴的时候,内心显得是那么艰难和矛盾。可她后面几次为什么一根接一根地擦,最后还“赶紧”
擦着一大把呢?前者的踌躇和后者的毫不犹豫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为什么呢?(表达小女孩强烈的内心需求。她渴望幻象中的一切成为现实,永远不消失。)1、当看到慈爱的奶奶,小女孩不惜浪费“一大把”火柴要留住幻象中的奶奶。你看,她见到亲爱的奶奶,就急迫地叫起来。①出示句子:“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就会不见的!”②指导朗读(要读出小女孩极端恐惧,极度激动的心情。)③小女孩说了几句话,每句话都用上了感叹号,表达了什么?2、小女孩一共擦了五次火柴,就用了5个自然段,但这部分内容却有6个自然,那么,这个自然段起到什么作用呢?(承上启下)你是怎么知道的?3、出示句子:“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小结:因此,这个自然段不光起到过渡的作用,还暗示小女孩的死。过渡:小女孩死了,她在旧年的大平夜冻死了,一起朗读“冻死街头”这部分内容:一、深化课文主题。1、读了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疑惑呢?①小女孩死了,为什么她嘴上还带着微笑?②小女孩悲惨地冻死街头,是那么的不幸,作者却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呢?2、出示句子: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3、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4、教师引导,(前一个“幸福”是因为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后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5、在当时的社会,对一个穷苦的孩子来说,死就等于幸福。这告诉我们什么呢?(社会的冷酷,世界的冷漠。)(设计理念:通过强烈的对比,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体会她面对寒冷,面对饥饿,面对痛苦的美好幻想,深层次地衬托出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也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是冷冰的天气,冷冰的人们,冷冰的社会。)6、小结:课文没有写小女孩最终幻想的破灭,而是让小女孩在美好的幻想中飞走了,这是因为,作者实在不忍心让这个有着悲惨遭遇的小女孩再一次失望了,作者让小女孩用死亡来摆脱冷、饿、苦、痛,用死亡来摆脱这个悲惨的世界,还有比死更能说明悲惨的吗?这表现作者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以及对当时社会黑暗的无情揭露与控诉。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一个有着美好幻象的小女孩,最后冻死了街头,想必大家心情都非常沉重。今天,我们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小女孩说吗?2、学生自由表达后,然后自由朗读课后习题习4《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六、总结全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感动了每一个读者,安徒生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通过残酷的现实和美丽的幻象对比,反衬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安徒生一生写下了一百多篇童话,受到全世界儿童和大人的喜爱,希望同学们用心去阅读,相信你们一定会受益匪浅。七、作业。1、阅读安徒生的作品2、写几句话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设计:14、卖火柴的小女孩卖火柴——→擦火柴——→冻死街头擦火柴幻象现实渴望1大火炉寒冷温暖2烤鹅饥饿吃饱3圣诞树没有欢乐快乐4奶奶没有人爱爱5和奶奶一起飞走痛苦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