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一、教材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版小学语文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写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风雪交加的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凄婉的故事,也充分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二、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采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重点、难点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理出重点 师:同学们一定都读过童话故事,那你们当中有没有谁知道“安徒生”呢? 生: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他家境贫寒,14岁开始自谋生计。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师:你们了解他的作品吗? 生:他的作品《丑小鸭》我读过。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一篇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回到主页面。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读课文。读过之后,看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读的时候,要字字入目,把内容记住。能过目不忘才好呢!(学生自由读全
文,个个神情专注) 师:看懂了吗?记住了吗? 生:(齐)懂了,记住了。 师:老师要求大家先概括地讲,就是说,只把这个故事的大意讲出来。概括地讲比具体地讲恐怕还难。请你们再读书,思考一下该怎么讲,想过了自己小声练习练习。(学生默读、思考,各自练习)(老师对学生的读有要求,听有要求说也有要求。这既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又是对学生分析、归类能力的培养。) 师:哪位同学先说?其他同学要他细听。生:写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风雪交加的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师:说的真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吧!(二)、理解课文,交流感受自读1-4自然段,细心体会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师:从哪里看出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学生自读自悟,可以用读画、议的方法解决问题。)生(1):我从“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体会到小女孩很可怜,本来大年夜是合家团聚的日子,小女孩却在街上卖火柴,多可怜啊!生(2):我从“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知道小女孩是多么的悲惨,她一个人生活在人情冷漠的社会里,那里的人没有一点同情心。生(3):“我从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体会到小女孩很凄凉,爸爸不疼爱她,小女孩有家不能回,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又死去了。师:大家同意她们的说法吗?(生异口同声:同意)师:可怜的小女孩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倍受饥寒交迫的折磨,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终于擦燃了第一根火柴。
(三)、细读感悟,深谈体会1、小组合作学习第五自然段,学习第一次擦燃火柴时的情景,其他学生谈感受,或提问题。(采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并做以汇报。同时指导精读,要读出小女孩敢擦燃火柴的勇气,读出面对火炉喜悦舒服的感觉,读出火柴熄灭后的冷酷无情。学生在评读理解的过程中,使感情得到升华。学生把课文读得有滋有味了,内容自然而然也就理解了。)师:谁先汇报你自学的情况?生(1):大家请看第五自然段的第二行:“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怎么理解?生(2):这两句描写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的情景。这里“一把”和“一根”形成对比,突出了小女孩的胆怯心理。因为家中太穷,多卖一根就多挣一点钱,这里所说的不敢在这时是“不忍”“舍不得”也含有担心爸爸责备的意思。生(3):终于表现小女孩擦火柴的心理斗争的结果,她是实在耐不住寒冷了,尽管擦一根会少卖一个钱,可能受责备,但在这种情况下,也顾不了这些了。生(4):第一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看到了什么?结果怎样?生(5):我建议我们小组读读,大家同意吗?(看课件,理解,教师板书。)2、小组自学研讨其他四次擦燃火柴时的情景。(教师相应板书)教师要参与其中充当学生的角色,体现新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合作的伙伴,教学的民主性。要求是:读中有悟,悟中有题。(可联系课文前后,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多角度,深层次地谈,一生谈到这里,其他同学对此处有新的见解可直接站起来说。)3、小组分别按以上的方法自学其他部分。班上交流:有的在理解中看课件生(1):老师,我想谈小女孩第五次擦燃火柴时的情景。“赶紧”、“一大把”体现了小女孩见到奶奶的急切心情。生(2):老师,我觉得是小女孩对人间温情的渴望更深刻。师:你们回答的真棒!你们能读出来吗?
生(3):老师,我想提个问题,第十一自然段最后一句。“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你是怎样理解的?一连用了三个“没有”,更说明了什么?生(4):说明小女孩被寒冷、饥饿、痛苦折磨死了。生(5):老师,我再补充一点,说明小女孩只有死,才能摆脱这样不幸的遭遇。更说明社会的黑暗与冷酷。师:你们回答得真精彩。这一段怎样读好呢?生(6):见到奶奶,小女孩的心情是多么高兴啊,因为奶奶是唯一疼爱她的人,这种心情集中在“奶奶”这一感叹句上,所以这句声音要响,音要上扬,带着惊喜。“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表现出小女孩害怕火柴灭了,见不到奶奶的心情,要读得快些。和奶奶在一起时,要读出美好的感受。生(7):我想读这一部分,大家同意吗?师:老师给你们配乐好吗?谁想向他挑战读?(可采用单人、小组挑战读。体现读的指导。)生(8):我建议我们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在学生理解畅谈时,可随机出示课件中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时的情景及对应的文字。教师相对板书)师:我给你们提个问题好吗?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幻象?生(9):因为小女孩当时饥寒交迫所以会幻想到火炉、食物。她也想和其他人一样得到快乐,所以她幻想到。生(10):小女孩当时冷饿到极点,已神志不清了,才产生了这样的幻觉。这也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师:你回答得真全面。(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在感情的朗读中,使理解进一步升华,体会到小女孩在得不到别人的关心时,幻想到了疼爱她的奶奶。)4、学习第三部分(最后2个自然段)
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感受、质疑,班上交流。师:读到这里心里真不是滋味,小女孩的命运太凄惨了。谁能谈谈对文中最后一句话中两个“幸福”的理解?生(11):第一个幸福是小女孩临死前在幻觉中得到的;第二个幸福表明小女孩死了,自然感觉不到寒冷、饥饿和痛苦,也就彻底幸福了。(四)、知识深化,扩展延伸师: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帮助她吗?你想怎么做?师: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此悲惨,如果可以的话,你们能为她改写命运吗?写一篇小故事来帮助她吧!(激发学生的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人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