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案例及反思一、复习导入,感受可怜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学生叙述主要内容。师:抓住了事件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就能把一件事情概括得很完整,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读书方法。师: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课文1—4自然段,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可怜的小女孩)板:可怜为什么说她很可怜?生交流师:真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大年夜应该是无比温暖,无比快乐的,小女孩却——(出示课件)生齐: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师:本来她应该得到人们的同情和帮助,但是——(出示课件)生齐: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师:本来家是最温暖的港湾,可是——(出示课件)生齐: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二、对比阅读,感悟幻景师:从同学们动情的声音当中,我感受到了同学们是在用心体会人物的命运。刚刚我们是对课文1—4自然段进行了回味,我们知道了小女孩的可怜。那么随着故事的发展,课文又会让你读得出怎样的小女孩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童话,走进小女孩的内心深处。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5-10自然段,思考一下,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景象中,你读懂了什么?出示课件(如下)生交流•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是因为她();•第二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是因为她();•第三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是因为她();•第四、五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是因为她()。生1:她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一个温暖的大火炉,因为她很冷,渴望得到温暖;生2:她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喷香的烤鹅,因为她很饥饿,渴望得到食物;生3:她第三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因为她很孤独,想得到了一些快乐;生4:她第四次擦燃火柴看到了自己的奶奶,因为她太痛苦,渴望得到亲人的疼爱。生5:她第五次擦燃火柴,因为奶奶是她的全部,她想和奶奶生活在一起,摆脱悲惨的命运,过上幸福的生活。师:可见小女孩每次看到的幻象都是自己非常渴望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小女孩美好的幻景中去。(板:幻象美好)师:第一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看到——(出示课件:大火炉)。这是怎样的一个大火炉?看到大火炉小女孩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感受自读第一次擦燃火柴的相关句子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师:同学们,看一下,老师把中间的这几行字变成了红色,(大屏幕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变成红色。)这一部分内容是关于什么的呢?能看出来吗?生:是关于小女孩想象的。师:我把这部分想象的内容删去,然后稍微变动一下,改成这样一段话。(课件出示: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chī)!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火柴灭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好不好?生:不好。师:为什么这样删掉不好?师:那我们自己来设想一下,又冷又黑的夜,小女孩她衣衫单薄,赤裸着双脚,瑟瑟发抖地蜷缩在冰冷的角落里,这时候,她的小手拢在火焰上,什么感觉?生自由答:(温暖、舒服、幸福)师:你们看一下,咱们这么多设身处地的美妙的感受,其实都在安徒生的这几句话里边了,对吧?如果把它删去了,我们这么多美妙的感受都没有了,表达不出来了.这就是想象的力量,这就是童话的魅力。童话总是充满幻想,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师:带着你们的新感受把这段话读一下。(出示课件)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a.自读b.指名读(个别指导)c.同桌互读d.齐读师:读出了一份温暖,读出一份惊喜,其实安徒生的语言,就像一首诗,让咱们一起走进这首诗。生齐读: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
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师:小女孩此时该有多么幸福啊!但是——(出示课件,音乐停止。)读——生: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师: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小女孩一下子从美妙的幻境跌到残酷的现实面前(板:现实残酷)小女孩此时的心情怎样的?生:失落、难过。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生:这是一个可怜的女孩。师:更加可怜的女孩。(板:可怜!)(二)、逻辑导读,对比学习第二次、第三次幻景1、第二次幻景第一次小女孩看到了温暖的火炉,第二次她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生齐:喷香的烤鹅。师:因为渴望食物,所以看到了喷香的烤鹅,但是(出示课件)读——生齐:(读)火柴灭了,她面前出现了一堵又厚又冷的墙。2、第三次幻景师:第三次,她渴望快乐,所以她看到了——(出示课件)读——生齐:圣诞树。师:但是——(出示课件)生齐:(读)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3、小结师:每一次幻想都那么美妙,但是每一次幻想过后都在小女孩面前呈现出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写实与写虚交替进行,美好的幻象与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三)、品读感悟第四次幻景——奶奶师:天,越来越黑,越来越冷。那些窗子后面的灯光也一点一点地熄灭,小女孩的头上,肩上,胳膊上的积雪越来越厚,她用颤抖的手擦燃了第四根火柴,奶奶出现了,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奶奶是唯一疼她的亲人师:小女孩此时心情怎样?见到了奶奶,小女孩掀起奶奶活着的时候对她的疼爱。请展开想象的翅膀:奶奶活着的时候怎么疼小女孩?生1:奶奶活着的时候不会挨饿。生2:奶奶活着的时候她今天应该在家里烤火。生3:奶奶活着的时候她肯定在奶奶的怀里撒娇……师:小女孩有千言万语要对奶奶诉说,可她更想永远跟奶奶在一起。火柴又一次熄灭了,奶奶马上就要消失了,小女孩应该怎么样把奶奶留住,你就是小女孩,自己把这段话读一读。
出示课件: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1)生自读(2)指名读(个别指导)(3)全班齐读师:无论我们怎么想象,怎么朗读,也无法再现小女孩这样双手伸向天空,呼唤奶奶的情景。我们一起帮帮小女孩留住奶奶吧,起——生齐读: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四)、品读感悟第五次幻景——和奶奶一起飞走师: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所以,当奶奶出现时,她喜悦的同时,心里还充溢了……生:担忧,或者恐惧。师:为什么?生:怕奶奶不见了。师:是啊,为了留住奶奶,她最后一次擦亮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四次,尤其是第一次相比,有什么不同?生:从最初的犹豫,到终于抽出一根的下定决心,再到擦然一整把火柴留住奶奶,为了追求幸福,小女孩什么都不顾及了。故事是凄美的,小女孩身上体现出的不断追求幸福的脚步却是迷人的。师:此时的小女孩已经太虚弱了,她想让奶奶带她飞走,因为她受不了这些痛苦了,很想摆脱。她的愿望实现了。(出示课件:“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生:只有死才能摆脱,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啊?非常可怜(板:可怜!!)师:带着你们对小女孩深深的同情一起读一读这句话师:所以作者满怀同情地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师: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现在你能理解这个句子中两个幸福的含义了吗?生1:没有,第二个幸福指她的幸福就是死,只有死她才能摆脱痛苦、饥饿、寒冷,不用忍受痛苦、饥饿和寒冷对她来说是一种幸福。生2:第一个幸福指她得到的是幻想中的幸福。她在幻想中看到了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师小结:死了才能幸福。你觉得小女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板:可怜!!!)三、感悟结局,品味写法师:第二天清晨,小女孩坐在墙角里,脸上带着微笑,两腮通红,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此时你的心情如何?生:难过(2)再读读文章的最后一句
齐读——生齐: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师:读了这句话之后,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生:心情变得非常欣慰。师:非常欣慰。所以这明明是一个忧伤的故事,我们读起来却并不感到沮丧,明明是一个凄美的故事,我们读起来却并不感到绝望。研究安徒生童话的一位专家叫孙建江,他这样说:谁读一下?(出示课件)生:安徒生杰出的地方在于:他不能改变现实,却可以创造一个世界,一个人渴望得到的美好世界。师:其实安徒生童话的每一个结尾都是让人感到安慰的,或者给人希望,或者给人温暖,他的主人公都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身上闪耀着纯真的光芒,他们往往饱尝生命的苦难,却始终怀揣美好的理想。四、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安徒生是用生命写作的伟大作家,他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这些作品深得各国人民的喜爱。回去读一读《安徒生童话集》里其他故事,希望这些童话像小女孩的火柴一样,火光虽然微弱却能点亮我们的人生。案例反思:2015年4月16日我参加敖溪、龙家两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的上课比赛。因为不能上自己的班级,所以我选择了本年级各项素质都较好的六(2)班,教学的内容是《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课时,课前认真备课,制作课件,用有效的课堂的课堂提问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新课程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但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如果仅仅靠教师从课外书中来摄取,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陷入另一个误区。学生仍旧是被动接受的容器,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而加强学生参与教材篇内的整合与开发,不失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求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教材篇内的整合与开发,做到了到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此及彼,由果及因。文中描写小女孩的五次幻景,我并没有平均使用气力,而是以其中的第一次次幻景作为教学点,重点引导学生去朗读、感悟小女孩幻景的美好,并由此伸展开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学习其它几次的幻景描写。学生在感受“幻景”美好的同时,产生了探究的欲望,急于弄清小女孩产生幻景的原因,从而转入了对小女孩现实部分的阅读。通过“幻景与现实”这两部分内容的整合开发,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刻的感悟。最后学生由小女孩的命运想到了已学教材中的小人物的命运,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学习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这样的教学显得立体、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