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说课稿韩城市新城三小闫小丽说教材分析:全册课文分六组,安排了两个重点训练点,其中第二组课文安排了“注意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第四组课文安排了“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而第五组课文正是对这两个训练点的承接和运用。《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小女孩又冷又饿,为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这种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说学生分析:小学六年级学生,已具备把握故事内容,揣摩文章中心的能力了,但用何种方式实现语言文字的理解到感悟文章的中心,却是他们的误区;如何把感悟的思想,用适当的方式传达出来是他们的难点;如何把文本的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和行为,更是他们的盲区。基于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学习童话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式。3、学习通过形象的朗读表情达意。说重点和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体会课文的中心。说教法:根据本课相似的内容结构和情感结构;语言文字有丰富的情感内涵。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和体验,本课内容教学:采用“以点破面,举一反三”的教法;情感教学:采用“真情朗读,唤醒人性”
教法;思想内化:采用“入境联想,读讲结合”的教法。说学法: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教育专家王崧舟曾说“阅读教学,情,要学生在读中感,理,要学生在读中悟,法,要学生在读中明。”所以本课教学采用通读,把握情感脉络;精读,品悟文字魅力;情读,表达心灵感动的学法。说教学媒体的目的和运用:1、目的: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波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是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2、运用:擦火柴是文章的重点段,小女孩共擦5次火柴。在理解5次擦火柴时,教师及时出示小学农远资源上制作精美、图文并茂配以入情入境的范读课件,给学生以多种的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融入到文本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达到情感共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现代技术的使用为学生和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大屏幕出示自读提示,通过自学,学生从课件上一目了然的获得学习方法,省去了教师繁复的讲解,为后边的学习奠定基础。配乐齐诵最后两节,进一步唤醒学生同情弱者。运用信息技术,不仅突破了教学上的重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和学习热情,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走近文本
导语:圣诞节之夜,多少个家庭,在享受着天伦之乐:屋子里灯火辉煌,美味飘香。特别是宝塔一样美丽的圣诞树上,大人们早偷偷地把各种包装精美的礼物,像繁星一样挂满了枝梢。孩子是大年夜的小公主、小王子,他们穿着新年的盛装,刚享受完丰盛的年夜饭,又被拉到圣诞树前猜圣诞老人送的是什么礼物。这样的孩子幸福吗?但这些孩子中没有我们,我们今天被安徒生爷爷请到屋外,在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的大年夜,去看一看,上节课我们刚认识的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去关注她的命运将何去何从?设计说明:这样的语言导入,目的是虚拟一个适合学习课文的情境,把同学们从今天的现实生活引入到文本的境界中来,和小女孩零距离接触,便于在精神上和小女孩同悲、同喜、同期待,这便于深入语言文字去体会人物情感,理解课文中心。二、深入文本,走进人物(一)整体感知课文第二部分内容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她分别看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概括初读收获,教师板书课文情节脉络(二)深入研读第一次擦火柴的部分1、先出示课件,然后根据要求,自读第5节。用笔作批注,用心去领悟。自读要求:(a)从---------(句子、词语、标点)中你读出小女孩------(情感),从中你感受到了-----------。(b)用你的朗读,汇报小女孩和你的情感。2、个性朗读,汇报交流。3、评价、指导朗读,张显童话语言特点,表达语言文字中的丰富情感。4、归纳学法:通读,把握情感脉络;精读,品悟文字魅力;情读,表达心灵感动。设计说明:这一段的教学,前三个环节,我始终用多种形式的有感情朗读为主要学习方法。以读来理清这一段文字的情感线索:擦火柴前极度矛盾——出现幻象时极度幸福——火柴熄灭后极度失望;
以读来理解具体语言、文字、标点中的丰富内涵;再用富有个性地有感情地朗读来汇报自己的理解。边读,边评价,边改进。在读中悟,在听中明,在读中交流,在读中收获,让课堂书声琅琅,生机勃勃。另外,这一段,作者用极其张扬的文字、极其浪漫的幻想,在读者面前展放了悲、喜交替的画面,以幸福渲染悲凉,以极至反映极至。这样诗画般的语言,只有用有感情、有表情地读,才能表现童话语言的无穷想象力。才能实现以语言、文字震撼心灵,放飞思想的语文教学理想。第4个环节的“归纳学法”旨在努力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逐渐去扶翼,终酬放手愿”的理想教学境界。归纳学法是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三)(用学习第一次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交流、汇报第二至第五次擦燃火柴的部分1、各小组任选自己喜欢的一个情节,读、悟,组内交流。自学提示(课件出示):我读的是第-----次擦燃火柴,我是从------(地方),体会小女孩-------(情感)。2、以读汇报理解,适时评价,及时释疑。3、特别抓实一处朗读,一处理解。朗读:第四次幻象中小女孩呼唤奶奶时,可以用导读、设境读,读出呼喊的激烈和凄惨,突显小女孩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悲壮情境。理解:第五次的火柴,没有写熄灭,而是写“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是课文的一个盛载中心的关键句,理解、感悟这一句,是本课教学重难点之一,要启发同学们充分交流自己的理解,再用朗读表现悲惨,表达同情)。设计说明:第二至第五次擦火柴部分放权给学生自学、交流、朗读汇报的教学方式,是基于本篇课文相似的内容结构和情感结构,基于六年级学生的阅读潜力,基于对第一次擦火柴部分的深透学习。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避免了教学环节的重复,不为热闹,只为高效,更是为保护学生学习的激情,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启发质疑,走近作者
过渡语: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又饿又冷,死在了街头,到这里,故事本该画一个句号,可是,作者为什么又写以下两节呢?1、教师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听了以后,你产生了哪些疑问?设计说明:这两段文字内涵颇深,范读的目的在于借助教者形象的表达,在关键地方给学生传达一些疑点,启动学生质疑。让学生自己提问,以便促动学生挖掘课文的社会意义,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2、引导学生质疑、讨论、理解下列句子意思,深入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感情。①“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②“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③“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对这句话内涵的理解,是本课教学的又一处难点。可以用改变环境对比的方法,协助学生揭示人性的冷漠,社会的黑暗。如:同学们,如果在我们今天的这个国家中,在大年夜,有这么个漂亮的小女孩死在街头,人们会怎么做?政府会怎么做?而小女孩生活的那个社会中的人又是怎么做的呢?)④课件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又是一个难句。可抓关键词:两个“幸福”,结合课文去理解,进一步当时的体会社会现实)3、配乐齐诵最后两节,进一步唤醒学生同情弱者的善良人性。(配凄婉的《二泉映月》)四、发散说话,走向生活过渡语:多么凄美的童话,多么令人同情的小女孩!活着时,面对她的是冷冰冰的天气,冷冰冰的亲人,冷冰冰的社会,她死了,悲惨地死了。这个故事曾在全世界的儿童中间不知引发了多少话题,很多善良的孩子都曾写过发自肺腑的美文,要解救卖火柴的小女孩,但《卖火柴的小女孩》已成了一个时间不能改变的悲剧,倒是今天,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贫困的人,面对他们你又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出来和大家共享。
设计说明:我设计的是一个开放的话题,它是建立在学生的情感和心灵已受到文本的内容和思想震动的基础上的一个说话训练,设计的目的是触动学生去践行语文课程中人文关怀的思想,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语文人,而不只是语文的看客、过客,甚至是只是感知语文,不行践行语文的“文盲”。五、作业设计:安徒生写过很多童话故事,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比如;《丑小鸭》、《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课外去读一读吧!设计说明:(旨在进行阅读积累,鼓励学生领略童话世界的神奇,进一步认识安徒生这位伟大的“世界童话之王”。开阔其视野,促进学生发展。)说板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一次火炉冷温暖第二次烤鹅饿食物悲惨遭遇第三次圣诞树痛苦欢乐深切同情第四次奶奶孤独疼爱第五次和奶奶飞走死亡这样的板书既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又能给学生以语言文字的训练。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协助师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