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评课稿西门小学吴青今天,我们听了肖老师上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节课为我们教学提供了一个学习研究的平台,也体现了我校对新课程理念的探究。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主问题探究式”有效课堂研究,其中,中高年级课堂基本框架为:创设情景——主问题合作探究——练习达标——拓展延伸四个环节。这种主问题探究的有效教学模式在肖老师的课堂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对于这节课,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学习。一、问题探究,特征鲜明肖老师正确理解了课标的基本理念,巧妙地设置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命运是什么呢?”这个主问题,精心编排了三个子问题,如“小女孩的鞋和头发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你们想说说她的命运吗?”“小女孩五次擦着火柴的幻象是什么?”以及“她为什么敢一次又一次擦着火柴?最后的命运是什么?等等,并以主问题为主线,以子问题为轴心,采用一线串珠式、螺旋渐进式的教学模式,抽丝剥茧、逐层探究,师生互动,交流自然亲切。可以说,肖老师的这堂课主问题设置得当,子问题编排适量而有效,符合单元教
学要求及教学内容的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很好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肖老师首先与同学们聊过年的话题,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谈过年吃团圆饭,放鞭炮,得压岁钱等愉快的话题,紧接着引导学生观看课文插图,通过对比,引入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的可怜情景,来反衬出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为引领学生走进课文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三、点拨引导,层层递进肖老师紧紧抓住“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命运是什么呢?”这个主问题,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在小组汇报后,又引导学生找出小女孩几次擦燃了火柴?每一次都看到了什么?产生幻象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肖老师又充分利用课件进行点拨引导,并指导学生朗读相关的段落,并通过范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在读中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层层递进。从她渴望得到温暖、幸福和疼爱中,最后总结出小女孩冻死街头的原因是因为她渴望得到真正的幸福。四、读写训练,拓展思维
通过肖老师的引导、点拨,激起了学生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最后在布置作业时,肖老师设置了“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你身边,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会什么做呢?”的写作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本节课一大亮点。五、板书合理,言简意明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它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一堂课的好坏,透过板书设计这面“镜子”就可以看出来。本节课板书简单清楚合理,使学生一看就明白课文内容、写法以及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