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设计 (2)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设计 (2)

ID:1203680

大小:42.01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8-0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了一个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课文的重点是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这些幻象与小女孩的现实处境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衬托出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都生活在社会主义幸福大家庭中,他们可能很难理解那个社会,但他们会同情跟他们年龄相仿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就为学习本课奠定了情感基础。学生对童话会很感兴趣。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腿、裂缝、填满、橱窗”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2.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三、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1.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世界。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在文中空白处写一写。3.结合具体的语句汇报(非常寒冷;非常饥饿--光着头赤着脚;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独--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分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4.找生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评价,并提建议。再自由读这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怜。5.指名朗读。6.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等)可是,她又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有。附板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丹麦 安徒生)美好的幻觉  残酷的现实  命运悲惨附检测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duōsuō  linghún   shèngdànjié  kǎoé   (  ) (    ) (     ) (   ) huǒyàn chúchuanghuǒcháigěng jīèyáolán(  )(    )(      ) ( ) ( ) tuōxié   làzhú   shǎnshuò (     ) (   ) (     )二、读读课文,填一填《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重点写了小女孩____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现了____次幻想。第一次看到了________,说明了小女孩当时________,渴望得到________;第二次看到了________,说明小女孩当时________,渴望得到________;第三次看到________,说明小女孩当时________,渴望得到________;第四次看到了________,说明小女孩当时________,渴望得到________。作者写前三次幻想时,都是由现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幻象与小女孩的现实生活形成强烈的________,突出表现了小女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积累的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现了四次幻想。第一次看到了火炉,说明了小女孩当时很寒冷,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看到了烤鹅,说明小女孩当时很饥饿,渴望得到食物;第三次看到圣诞树,说明小女孩当时没有欢乐,渴望得到快乐;第四次看到了奶奶,说明小女孩当时没人疼爱,渴望得到长辈的疼爱。作者写前三次幻想时,都是由现实----幻象----现实。这些幻象与小女孩的现实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现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教学反思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一方面鼓励学生在阅读时积极质疑问难,允许有不同的见解;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起对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与结果评头品足。本文的教学中就是积极体现三者之间的平等,教师、课文、学生一起共进,一起深化。在教学过程中时不时冒出来的学生的问题和特别的话,都是平等对话的具体体现。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本文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生的情感、体验、理解、价值取向都发挥得很到位,甚至可以说是入木三分。这也是我在本文的教学中感受颇深的一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上下文,能用自己的话理解文中重点句子。2.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都生活在社会主义幸福大家庭中,他们可能很难理解那个社会,但他们会同情跟他们年龄相仿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就为学习本课奠定了情感基础。学生对童话会很感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二、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提出问题。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三、感情朗读,体会“幸福”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使她感到幸福,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来。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大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3.观看表现美丽幻想的动画片,找生朗读,感受女孩虚幻的幸福。4.选择你认为女孩看到会感觉最幸福的部分,练习朗读,把它的美丽与美好读出来。四、感情朗读,体会现实1.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句子: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2.交流:现实的残酷,女孩命运的悲惨。3.比较句子:(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2)她又擦了一根。(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体会: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而这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才能得到满足。所以,“ 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死亡中,在另一个世界中,女孩终于摆脱了现实的残酷。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五、总结写法与读法1.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有感情朗读、质疑思考、讨论交流、联想入境,都是品味读书的好方法。)2.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对比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合理的想象,种种的“美好”,实际是那样平常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悲剧的结局。)六、拓展延伸1.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鱼公主》等,你读过了吗?附板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丹麦 安徒生)美好的幻觉  残酷的现实  命运悲惨附检测题:一、这些句子你是怎么理解的?1、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么理解的?————————————————————————————————————————————————————————————————二、这个命运悲惨的小女孩现在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你同情她?你对当时人剥削人、贫富悬殊的资本主义社会有什么想法?你想帮助她吗?————————————————————————————————————————————————————————————————三、你读过安徒生的哪些作品?和小伙伴互相借阅《童话选》,再读一些安徒生以及其它的中外著名童话故事。————————————————————————————————————————————————————————————————参考答案:1、这是小女孩擦着了一大把火柴产生的幻象,它是小女孩盼望的生活,它需要这种社会。小女孩的这个愿望反映了所有穷苦人民的愿望。可是小女孩当时的生活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小女孩和奶奶一起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也就是她们离开了当时的社会,小女孩死了。2、这句话要分两部分理解:“她曾经多么幸福”,指她曾经有过的幸福。大年夜她还在卖火柴,冷极了,饿极了,她不敢回家,她的生活中没有幸福,曾经有过的幸福,就是她擦着火柴时出现的幻象,她在美丽的幻象中死去。“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指在新的一年里她幸福了,因为她摆脱了寒冷、饥饿、痛苦的生活,她死了。透过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教学反思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尊重学生,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感悟” 的新理念,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感受深的句、段,谈自己的体会。在引导中不仅注重了对小女孩的可怜与悲惨生活的理解,更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烘托出当时那种凄凉的氛围,激发同学们对小女孩的同情。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发挥教材的课程功能,依据教材、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有机重组,以争取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请同学们利用多媒体找出作者安徒生给了这个可怜的小女孩一个怎样的结局,并引导学生自主质疑,使他们带着疑问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的学生在比较中品读,在品读中有所感悟,形成见解。教学中既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他们内心感悟更趋多元化。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