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闪烁、灵魂”等词语。2.理解重点句。(l)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2)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3.培养学生理解词句,领悟课文中心的能力。4.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育方面: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三、教材分析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作者开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接着,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教学的难点是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一、教学方法1.对于安徒生的童话,学生是不陌生的,这不仅是教材选用过安徒生的《丑小鸭》,还因为安徒生及其作品近百年来(1913年周作人先生最早把安徒生的作品介绍到中国)在中国广泛的影响。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安徒生童话他们可能会觉得浅近,因此,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给学生一个新的视角,激发他们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是每个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2.要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注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可以结合课后思考2引导学生读悟结合。在朗读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读悟,重点读好擦火柴的部分,可以通过幻象和现实对比朗读的方式,读出小女孩内心渴望的美好和现实的严酷,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作者深深的同情,从而体会作者表达方法及表达效果。朗读时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出幻象描述的情景。3.本文教学的难点是,如何让今天中国的小孩子体会到当年小女孩的生活情境,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与辛酸,这是培养孩子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的着力点。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把读、思、议结合起来,不要人为地割裂。例如,在“卖火柴”这部分,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结合具体语句相互交流感受,重点认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设身处地地引导孩子走进文本。在“擦火柴”这部分,可以先整体默读,启发学生说一说,小女孩共擦燃几次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再讨论:她为什么接连不断地擦燃火柴?再以第一次擦燃火柴为例指导精读,读出小女孩敢擦燃火柴的勇气,读出火柴光焰的奇异,读出火柴熄灭后回到现实的冷酷无情。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讨论:她为什么会在火柴的光亮中看见大火炉?让学生体会到,因为小女孩太冷,期盼大火炉出现,可见作者的想象和描写完全基于现实,十分合理。第二、三、四、五次擦燃火柴的内容让学生仿照这一段的读法自学。最后,把这部分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整体上加深理解和感受。4.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思考题3提到的两个句子,教学中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可以鼓励学生就有关句子提出自己的疑问,之后组织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讨论,交流各自的理解和体会,体会到句子的言外之意和其中饱含的作者的感情。5.课后的第4题为学生交流读书感受提供了一个平台,要用足用好教材。可以引导学生读读《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这首小诗,体会作者对小女孩命运的关注和同情,以此打开话题,让学生也写几句话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深情地读给小女孩听,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在写话的同时,使情感得到熏陶和感染。6.教学时要注意本组的编排特点及编排目的,学完课文后,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的童话作品及其影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走近安徒生”或“安徒生童话故事会”等形式,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这也是课后选做题的设计意图。
7.本课生字教学应注意“兜”字的写法。“兜”字一共是11画,笔顺是:兜。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启发谈话。同学们一定都读过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所写的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2.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他家境贫寒,14岁开始自谋生计。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童话就是其中之一。【百度搜索】:安徒生简介http://baike.baidu.com/view/2140.htm(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同桌交流)2.检查自读情况。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写作顺序是怎样的?(本文写的是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流浪街头卖火柴,冷得几次擦燃火柴,产生一次次幻象,最后冻死了。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具体顺序:卖火柴一一擦火柴——人死去)板书:卖火柴擦火柴人死去(三)学习“卖火柴”这一部分内容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大年夜,地点是街上,当时的天气冷极了,一幅悲惨、凄凉冷清的景象。)【百度搜索】:西方的圣诞夜——平安夜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2348821.html【百度搜索】:圣诞夜吃什么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59332a98ffafdfa2&hl=zh-en【百度搜索】:中国的除夕http://baike.baidu.com/view/2562.htm?fr=ala0_1_1
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着重抓住一些细节描写。读读这部分内容,想想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交流(反馈)a.对小女孩的鞋是细节描写。(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说明她被人欺负。)b.课文中对女孩的头发是细节描写,“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美丽。)c.“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是细节描写。(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资本主义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头。)d.“天快黑了,又下着雪”是细节描写。(这样写能进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怜与孤独。)4.指导朗读。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值得同情。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情。5.总结扩展。这一段突出描写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没吃没穿又冷又饿,得不到同情和帮助,我们读了也禁不住万分同情,那么作者是怎么体现出这种感情,让我们受到强烈的震撼呢?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呢?讨论交流。(体现在:(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2)动用对比烘托人物;(3)语言朴素,感情真挚。)(四)布置作业l.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感情。(五)教师巡视,学生质疑。第二课时(一)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1.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生答)(l)自由读第一次擦火柴部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吗?”怎么理解?
(卖不了火柴会挨打。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2.指出学法。刚才学习这一段用的是“读——想——读”的方法,先读课文,弄清写了什么?再抓重点词,为什么这样写?说明了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几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景部分。3.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第几次擦燃火柴现实幻景说明现实第一次寒冷火炉渴望温暖火柴灭了火炉不见第二次饥饿烤鹅渴望食物烤鹅不见了第三次孤独圣诞树渴望快乐圣诞树不见了第四、五次痛苦奶奶渴望幸福跟奶奶飞走了4.小结自学情况。因为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才出现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想都随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显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5.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二)学习“小女孩死去”这一部分内容1.读后思考。(l)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2)作者为什么要用“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为什么要写明是在大年夜冻死的呢?(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几句话。(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证明她是在幻想、幸福与欢乐中死去,这就使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再加上“大年夜”这本应得到的欢乐和幸福,更增强了这种对比效果,加深了人们对女孩的同情,启发人们深思。)2.指导朗读。小女孩冻死了,我们对她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和怜惜。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读出来。(三)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回忆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2.前后桌讨论,总结写法。(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2)想象丰富深化中心。3.学习表述。这篇文章是童话,也是很典型的一篇文章,读了之后不觉热泪盈眶,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呢?也就是作者如何表述的,我们讨论学习一下。(1)这四次幻想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作者以小女孩心理特点和具体环境为依据,符合小女孩的迫切要求,这样是合理的,脱离了实际,凭空捏造的想象只给人虚假的感觉,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一个方面。(2)详细的刻画,环境的衬托则是我们所要学习表述的另一个方面,文章细致的描写(例如:小女孩的头发、小女孩的鞋),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环境的衬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也反映出女孩的可怜凄凉。 对照以上两点,用笔在书中画出这两方面。(四)总结、扩展1.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可怜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同时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我们长在红旗下,生在幸福中,该怎样做呢?(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2.感动之余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五)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词。2.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一、教学反思《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是一篇极富感情的文章,不宜层层分析,那样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因此在在教这一文时,我从整入手,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读本文,感悟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富有一定的感染力,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对小女孩的悲惨遭遇的的同情和残酷社会的不满与憎恨。
一、从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出发,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体会小女孩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的情景并读有关的语句,让学生产生同情之心;接着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与小女孩的生活作对较,进一步体会小女孩的命运之惨,从而产生了怜爱之心,并在爱中产生了悲愤之感,反衬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满。二、采用“五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思、读中感、读中赏、读中评。这些通过学生的语言表达出来。从学生的现实中出发、感悟小女孩在幸福中死去的语句。在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的五次幻想中,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找有关体现小女孩可怜和幸福的语句,在读中发展自己的感受。在教学这五次幻想中,我是指导精读第五自然段,体会小女孩“可怜”和“幸福”的语句,能把打动自己感情的句子说出自己感受和体会。这样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小组互相讨论的学习中,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而下的四次幻想,是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完成相应的表格(附表格),对最能打动自己的文段表说自己的感受。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精读和悟读中加强了文章重点字段的理解。三、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假如小女孩在我们身边,你会怎样关心她或你会与她说些什么?通过这一虚拟的情境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感染力也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对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读写本文或把假如小女孩来到我身边,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四、朗读能力的培养在这次教学中,我应用了多种阅读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精、悟、选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讨论读等,达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生情的目的。该教案是否已经用于实际教学;如果已经用于实际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有哪些环节可以继续改进;如果还没有用于教学,原因是什么,计划什么时间用于实际教学。一、教师个人介绍省份:山东省学校:青州市云门书院双语学校姓名:郭西花职称:中学二级教师电话:0536----3222003电子邮件:guoxihuaguoxihua@163.com通讯地址:青州市东门大街53号个人简介:郭西花,女,汉族,1981年4月17日生。2003年从事教育工作,执教小学语文学科,担任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