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四尺小学体验探究课堂教学导学案课题14、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时间3月26日课时编号导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导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具应用多媒体课件教法学法选择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法前置作业查找有关安徒生和童话的资料导学过程创设情景、问题导入:1、欣赏《卖火柴的小女孩》图片并介绍:这是一个大年夜,一个举家团聚的日子。孤苦伶仃的小女孩走在大街上又冷又饿,她的命运又该如何呢?【设计意图】这样的语言导入,目的是虚拟一个适合学习课文的情境,把同学们从今天的现实生活引入到文本的境界中来,和小女孩零距离接触,便于在精神上和小女孩同悲、同喜、同期待,这便于深入语言文字去体会人物情感,理解课文中心。指导自学、合作探究: 一.学习第一部分。1、默读第一部分(1—4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时间:大年夜,地点:大街上,天气:冷极了。一幅悲惨、凄冷的景象。) 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着力抓住一些细节描写。读读这部分内容,想想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3.交流(反馈) (1).对小女孩的鞋的细节描写 (衬托“穷”) (2).对小女孩头发的细节描写
“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说明小女孩美丽,引起人们的同情) (3).对周围环境的细节描写。 (天气衬托悲惨、凄冷,圣诞节衬托社会黑暗,贫富不均) 二、找结局,确定研究主题。 1、打开书,从课文中找出能点明小女孩最后命运的句子。2、指名汇报: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1)、引读:“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 )。 (2)、出示最后一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齐读这句,(放课件)读了这句,你有什么疑问呢? (1)“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怎样看到的?为什么会看到? (2)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设计意图:其一,文章结尾告诉每一个人,小女孩在现实中被冻死了,与第二层次的学习同属“现实”部分,在文章的学习上有一气呵成之感;其二:让学生们知道,在那样的现实条件下,小女孩被冻死是不足为奇的,符合孩子们的心理认知特点。)3.课件出示问题:(1)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2)擦燃火柴后小女孩看到了什么?4.学生汇报,填表。小女孩第几次划火柴出现什么幻象说明她渴望什么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5—11自然段),找找能表现小女孩“幸福”的有关词句,好好读读,找你感受最深的一处,写写体会。汇报:仔细研读“幸福”。 (一)、她擦燃火柴后,看到了暖和的火炉是幸福的。 1、请学生把有关词句读读。2、再读得幸福点,自己练练。请同学读。 3、自信自己能读好的同学站起来幸福地读读。 4、师:读到这里。我仿佛听到了小女孩的声音,你们听到了吗?你们好像听到她在说什么?(多么温暖,多么明亮……) 5、师:这一刻,她是幸福的,没有了寒冷,她拥有了温暖,舒服。她还感受到其他幸福吗? (二)、她擦燃火柴后,看到了喷香的烤鹅是幸福的。 1、生朗读。 2、再幸福地读读,你有什么感受3、师:对一个饥饿的人来说,这真是妙极了。把美妙读出来。生朗读。 4、师:多么丰盛的食物啊!(板书:食物)烤鹅的肚子里填满了梅子和苹果,可以马上就吃,相信那是很幸福的感觉。 (三)、看到圣诞树的时候,她是快乐的。 1、生汇报。2、随机(学生介绍圣诞节)。 3、师:小女孩此时也是快乐的,把她当时的心情读出来。女生读。朗读比赛。 4、这一刻,她是幸福的,她拥有了过年时的快乐。(板书:快乐) (四)、看到奶奶也是幸福的。 1、生汇报。(板书:疼爱) 2、喜悦的心情读一读。 (五)、奶奶带她走时很幸福。(板书:幸福) 1、指答。 2、幸福地读:你读懂了什么? 3、读所有幻景。 四、引导研读“不幸”。师:(面色凝重)可是,小女孩向往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生活,她得到了吗?
现实又是怎样的呢?学生汇报:课件出示:a.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b.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c.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1、学生齐读,思考:从这三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火柴熄灭后,陪伴小女孩的仍然只有寒冷、饥饿和孤独) 2、想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些幻想与小女孩的现实处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衬托出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板书:命运悲惨、虚实结合 3、小结:幻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冷酷的(板书:现实 冷酷)所以,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引读第十小节)五、比较五次擦火柴感情的变化这一次擦火柴和前面四次一样吗?为什么小女孩一次又一次擦燃了火柴?(不一样,“敢从……又擦着了……又擦着了……又擦着了……赶紧擦着了……”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揭示残酷的现实迫使小女孩从开始的犹豫到最后的果断,渴望幻景永不消逝)师:从不敢到敢,从一根到一把,这也是小女孩的不幸,她太冷,太饿,又太缺少疼爱。小女孩的幻景是那么幸福,现实是那么不幸。 六、升华情感。 1、引言:到现在,我们已经感受到幻景越幸福,可这是幻想,永远不可能实现,而小女孩是那么渴望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生活,让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幻想中享受一下吧。再读这句话。 2、小女孩带着寒冷、饥饿、痛苦飞走了,她永远不可能得到她向往的生活。这就是真正的不幸。她死了,也没有人理解,人们不理解,只知道她穷,她冻死了。我们理解了,而且理解很深。再读最后一句。(1)、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设计意图】为突破难点进行这一设计,引导学生感受小女孩现实的悲惨,内心的渴望美好,同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问,把握文章中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于的深切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三
1归纳概括、提升认识:1、读完这个童话,一定有很多让你感动的地方吧?每个读完这篇童话的人都想对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说些什么吧。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2、请同学们把你要对小女孩说的话写下来。3、推荐作品,以读引读1)、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安徒生是世界着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你读过他的哪些什品?2)、师出示安徒生作品目录,激发学生阅读欲望。《皇帝的新装》、《丑小鸭》、《拇指姑娘》、《一串珍珠》、《雪人》等。【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思考与合理想象的能力以及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基础知识、达标训练:一、按要求回答: (1) “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怎么理解? (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了”,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 (3)请用“没有…没有…也没有…”写一个句子: (4).改句a.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改成反问句: b.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他当摇篮。改成直接叙述: 二、读读课文,填一填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重点写了小女孩____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现了____次幻想。第一次看到了________,说明了小女孩当时________,渴望得到________;第二次看到了________,说明小女孩当时________,渴望得到________;第三次看到________,说明小女孩当时________,渴望得到________;第四次看到了________,说明小女孩当时________,渴望得到________。作者写前三次幻想时,都是由现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幻象与小女孩的现实生活形成强烈的________,突出表现了小女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业布置、分层训练:1、《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想象性作文(选做)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作文、漫画、录音采访等形式,表现《我和××比童年》,(可以是课文中的小女孩,爸爸,爷爷……) 3、关注世界,从各种媒体关注世界,通过各种媒体收集资料,寻找21世“卖火柴小女孩”。走近那些生活在中东地区饱受战争折磨的贫困儿童,写写他们的故事。【设计意图】在感受小女孩悲惨与辛酸的前提下,让我们的学生再了解与“小女孩”命运相似的同龄人,从而更大限度地激活自己的爱心,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板书设计:14、卖火柴的小女孩(虚实结合)幻景 —— 幸福现实 —— 冷酷(命运悲惨)【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是直观地对本文的表达方法与人物命运的归纳总结。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