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课题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及工作单位教材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传世之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地位尤其重要。这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课文技记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贫苦儿童的深切同情。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分为小女孩卖火柴、擦亮火柴取暖、冻死街头三部分。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在临死前为了暖和暖和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像。这种幻像与饥寒交迫的现实形成对比。通过这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安徒生笔下的形象是一个弱者顽强不屈的抗争与追求,这是安徒生自身的写照。这个气息可闻、身形可见的小女孩,她的可怜、她的孤苦激起了读者切入心底的同情,与安徒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童话世界里,安徒生对小女孩怜悯的爱最终变成了一种抚慰的爱——小女孩在痛苦的极点留下了微笑。安徒生最后给予小女孩的是永恒的爱。学情分析我班有50位学生,由于是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阅读探究能力。本文中所描写的小女孩,是生活在十九世纪中的丹麦,学生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了解不多。他们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情感的体验不是很深,因此,课前我安排学生查找相关资料,预习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及社会背景有所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就比较容易理解,学习兴趣就提高。此外,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我力求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童话的深刻含意。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丰富的想像能力、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2、方法与过程:通过对比、想像、朗读等多种方法,增强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激起小女孩的同情之心。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命运,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2、难点: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交流资料,引入课题1、谈话:你知道安徒生吗?读过他的童话吗?知道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吗?(指名谈。)童话是虚构的,是想象的产物,但它的故事却总能牵动我们的情,打动我们的心,因为它有着本质的真实,是基于现实的合理想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最出色的童话之一——《卖火柴的小女孩》。齐读课题。1、学生简单交流。2、学生对自己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只提取与学习相关的内容进行交流。
2、这个故事发生在大年夜,知道大年夜是什么时候?去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度过的?可是,在200多年前的丹麦,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她的大年夜却是这样度过的……3、播放小女孩在街头卖火柴的动画情境,提问:能说说你的感受吗?(指名汇报)4、小结:接下来让我们走近小女孩,去了解她的处境,体会她的感受吧!3、通过视频,唤起自己的生活积累,通过对比而触动情感。一是了解学生课前收集资料的情况;二是教师要大胆引导,先抛出童话的特点让学生引起注意,以便在后面的学习里有意识地体会。三是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处境,触动同情,引起质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2)想一想: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汇报初读的学习成果。(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3、教师出示句子:“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读出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和同情)1、朗读课文时带有自己的感情。2、初读课文后学生可能会体会到:那年的大年夜真冷啊!小女孩真可怜!小女孩的命运真悲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通过要求学生快速读课文来训练学生迅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略读能力,并通过重点句悟出感情。1、默读1—4自然段:说说你了解到什么?用“~~”把最让你动感情的语句画出来,多读读,在旁边写下你自己的感受。2、读后交流。适时板书:冷饿1、学生动笔画下自己动情的语句,将自己的体会批注在书上。通过默读,让学生潜心入文,读中体悟,感受小女孩“可怜”。
三、精读“卖火柴”部分(无人疼爱)(饱受欺凌)3、重点讨论:(1)这几句话所写“冷”的程度相同吗?是否可以交换?(2)感悟开头两句的作用。(特定环境对突出人物和中心的作用)(3)师生轮流分组读这几个句子。联系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想开去,你们有什么想说,有什么想问吗?4、(投影出示)为什么会这样?(提示:想开去)5、补充阅读材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内心的情感。(1)同学们,你们是否还记得以前我们学过的一些描写外国小朋友悲惨生活的课文?简单说说?(2)补充材料:来自安徒生的真实故事……(投影出示)6、与你身边的同学交流一下十九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他们的儿童过着怎样的生活?2、估计学生会谈到小女孩的冷、饿、可怜……3、学生联系现实生疑:小女孩的生活为什么会这样?4、预设学生会谈到:《凡卡》《小音乐家扬科》《小珊迪》……联系现实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引发对当时社会环境的追问和思考,启发学生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7、师总结:在这样的社会,在这样的世界中,可怜的小女孩,在又冷又饿、饱受欺凌、饱受折磨的情况下,除了幻想,又能干些什么呢?她是那么可爱,同时又是那么弱小!补充阅读材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推荐阅读同时代的作家作品。让学生体会到,广泛收集相关材料,查阅相关信息,才能真正有所得,引起学生对同时代作家作品的关注和阅读兴趣。四、品读“擦燃火柴”部分1、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女孩幻象的段落。想想她一共几次擦燃了火柴?分别看到那些幻像呢?但现实又是怎样的呢?2、学生自学后反馈,教师抓住文中描述幻象的语句,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小女孩看到幻象时的激动,喜悦和幸福。幻象现实第二次烤鹅饿第三次圣诞树没有欢乐第四次奶奶没有人爱第五次和奶奶一起飞走寒冷饥饿痛苦3、小结:现实中的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人疼爱,所以她渴望温饱,渴望爱,渴望幸福。所以她一次又一次地擦燃了火柴。然而火柴一灭,暖和的火炉不见了,喷香的烤鹅不见了,美丽的圣诞树不见了。当她擦燃了整把火柴的时候,她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出示句子,学生读)1、品读课文。2、动笔圈画文中描述幻象的语句并在全班内汇报交流。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4、在十九世纪,这样的地方,世界上有吗?朗读时既要把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求表达出,又要读出这只不过是美好的幻想,把这种凄凉和悲惨读出来。5、朗读示范。速度要慢,因“光明”实际上是黑暗,“快乐”实际上是痛苦。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意味着起向死亡。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读起来就知道该怎样的语句。现在你们懂了吗?三次幻想得样美妙,是为了什么?特点:越是幻想美妙,越感到现实的悲惨。3、体会含义:在人间,穷人和穷有的孩子,活着就是生活中有寒冷、饥饿、痛苦;只有死了,才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因此小女孩飞向那里,实际上是向死亡走去。4、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化体会,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传达自己的体验,课堂内掀起情感高潮,学生读得专注而动情,深刻的体验让学生收获了阅读的成功。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感动了每一个读者。安徒生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通过残酷的现实和美丽的幻象的对比,反衬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提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安徒生一生写下了一百多篇童话,受到全世界人们和在人的喜爱。希望同学位用心去阅读,相信你们一定会受益匪浅。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如果小女孩来到你身边,你会对他说什么、做什么?2、推荐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卖火柴的小女孩(丹麦 安徒生)美好的幻觉 残酷的现实命运悲惨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表项目评价内容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情感态度①积极参与活动;②主动提出设想、建议。合作交流①主动和同学配合;②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学习技能①会用多种方法搜集、处理信息;②回答问题全面具体。评价星级教学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富有一定的感染力,在教学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对小女孩的悲惨遭遇的的同情和残酷社会的不满与憎恨。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首先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以小提纲的形式:卖火柴、擦火柴、冻死街头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老师的引导到位,学生的思路清晰,一下就把握了课文的整体。在处理“卖火柴”的部分时,提出中心问题:小女孩在大年夜卖火柴的部分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为什么会这样?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联系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由。引领学生从字词句入手,在紧抓文本的同时,让学生提升了自己的感悟。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发挥自己的想象,说出了自己对课文的深刻理解。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了小女孩的可怜,为以后故事的发展奠定了一个感情基础。在处理“擦火柴”的部分时,重点讲解了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幻境,抓住了小女孩看到火柴燃起时惊喜的心理,及火柴熄灭时巨大的失落,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了小女孩那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带来的深切的痛苦。然后让学生以自读自悟的形式仿照第一次擦燃火柴的老师的学习方式自己学习,把课堂还给了学生,锻炼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在讲到课文的高潮部分,擦然火柴看到奶奶的场景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种情境。把学生带进了彷佛奶奶就在眼前的意境中。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奶奶,请把我带走吧!带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在孩子们深情的呼唤中,课堂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在处理“冻死街头”的部分时,课堂里面久久回荡着哀婉的音乐,用音乐衬托出小女孩的可怜,以轻声朗读的方式处理的这段,和小女孩同悲同泣。小女孩走了,但是谁也不知道她曾经多么幸福,她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在这里紧抓住两个“幸福”的不同含义,帮学生体会到了安徒生老爷爷在写下这两个幸福时那种对小女孩的祝福、同情,对现实的抨击,对当时社会的愤怒……,升华了学生的感情,学生对当时社会的认识,使学生及在场的老师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教师又机智的引导学生和当今社会的对比,激发了孩子内在的真善美,唤醒他们对别人的爱,对弱小的爱,对社会的责任……在作业设计中,利用学生学习这则童话的激情,趁此推荐了许多安徒生的童话,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总之,我感觉这节课上得很成功,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使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得益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熏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