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品味语言,想象画面,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儿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勾画批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方式品读文中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揣摩、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进行续写,从而升华文本。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对弱小穷苦的同情,对苦难人生的关注,对美好追求的赞颂。【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以及小女孩儿的悲惨命运,社会的不公,挖掘作品中蕴涵的人道主义精神。【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回顾一下大年夜(除夕)里,你们是怎样度过的?心情如何?(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喜悦,你们一定过得很快乐。你们看这儿有一位外国小姑娘,她的大年夜(圣诞夜)又是怎样度过的呢?你们想不想了解呢?(出示小姑娘的画面)(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形;读好每个词,遇到不懂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读通每句话,读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2.教师检查学生初学情况。4/4 (1)出示词语:赤着脚、圣诞节、蜡烛、饥饿、刀叉、火焰、尸体、填满、围裙。(2)学生自由练读,指名练读。(3)检查读文情况: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3.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思考:这篇童话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交流预设: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姑娘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4.再读课文,理清线索。文章先写的什么,接着写的什么,最后写的什么。交流预设:第一段(1~4):大年夜小女孩儿因为没有卖掉火柴,不敢回家。第二段(5~11):小女孩儿坐在墙角里,擦燃火柴取暖,展开幻想。第三段(12~13):小女孩儿在大年夜冻死路旁。(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一)教师听写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二)学生用上节课学习,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二、品读课文,领悟情感(一)课件出示学习提示:1.围绕“卖火柴的小女孩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一问题进行默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2.在文中找出相应的理由,勾画出来,也可以在文章旁边做批注。(二)全班交流。1.交流预设:课件出示学生可能会说:小女孩儿是非常可怜的、非常穷苦的、非常孤单的……因为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儿在街上走着……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句子、修辞甚至是标点来品析小女孩儿这个人物形象。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对以下几句话进行重点分析:课件出示相关重点语句分析4/4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她不敢擦火柴,是因为要靠卖火柴来维持生活,而且爸爸知道了会打她,“终于”说明她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她实在是冷得支持不住了。(2)“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是小女孩儿第五次擦燃火柴时的幻想。从“赶紧”、“一大把”这些词语可以体会到,小女孩儿见到奶奶时的心情是多么激动,留住奶奶的心情是多么急切。从“搂”字可以看出奶奶是多么疼爱她。“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就是死亡,就是离开这个世界。这句话说明,小女孩儿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死了才能摆脱寒冷,摆脱饥饿,摆脱痛苦。小女孩儿是在产生幻觉的时候死去的,仿佛是奶奶搂着她一同飞走的,所以课文中说“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这是怎样的“光明”、怎样的“快乐”呀?(3)“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是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中有两个“幸福”。第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儿临死时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这从“嘴角上带着微笑”可以看出;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儿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了。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深的同情。(三)聚焦“幸福”1.“小女孩儿死了”、“嘴角带着微笑”、“谁也不知道,她曾经多么幸福……”,作者说小女孩儿曾经是“幸福”的,你认为她“幸福”吗?请大家再读课文,找答案,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出示问题课件。2.学生可以进行辩论。正方:小女孩儿是“幸福的”;反方:小女孩儿是“痛苦”的。3.教师总结: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儿,她的“幸福”就是“死亡”。多么让人心酸啊!她让我们体会到了她对美好、对欢乐、对亲情的渴望与追求,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出示课件三、拓展练习,情感深化。出示课件4/4 欣赏获得国际儿童诗金奖的刘倩倩创作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回顾全文,以“小女孩儿,我想对你说”为题,完成一篇简单的读后感。课堂作业新设计如果让你改写结尾,你会怎样写?写在“积累本”上。【板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儿现实渴望幻景寒冷温暖火炉饥饿食物烤鹅痛苦欢乐圣诞树孤苦幸福奶奶【教学反思】安徒生的这篇童话,离我们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宗教信仰渗透在西方人的生活和思想之中,在“以人为本”的今天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尊重异域文化,显然,《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一篇很好的入门课。可我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只是注重了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和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却忽略了这点。后来与同事交流才恍然大悟,这是我课后的第一点遗憾。另外,《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出现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小学生教科书上,我们重读它,一定会有超越时空的新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写作背景和当时的人情冷漠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感悟点什么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还记得我在引导学生探讨“小女孩的死是痛苦的还是幸福的”时,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态度,多数同学说她的死是痛苦的,但也有少数同学说是幸福的,他们的理由是小女孩的死是对痛苦的解脱,因此是幸福的。我当时面对学生的两种不同的观点,没有给予取舍,过于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现在细想,我觉得我在此环节的教学中应该对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导向,应该超越文本,教育学生要向卖火柴的小女孩学习,不要悲观和失望,要勇于幻想和追求,即使遭遇不幸,也要像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去微笑着面对。这样,就更体现了教材的人文价值。因为它教会了学生对待困窘和艰难的一种人生态度。这是我课后的第二点遗憾。4/4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