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设计者:威远县新场镇永高小学张友前一、概述本文是人教版小语教材十二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讲读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课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燃烧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想;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街头,安徒生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人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结合本单元和课文的训练重点,借助课件,紧扣本单元训练重点感受作品中蕴涵的那种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进行读课文,品词句,悟情感的学法指导。以“享受读书”为主题,以情感为线索,以读为载体,培养孩子们爱读书,读好书的兴趣。二、教学目标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设计,因而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重点,再联系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授第二课时中,可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知识目标理解重点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理解词句,领悟课文中心的能力。2.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2.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的学习习惯六年级同学已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具备较好的文本解读能力,能较快了解文章梗概,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具备一定的质疑、探究与合作的能力。有比较强烈的表达欲望,能根据他人的评价补充修改自己的观点。
2.学生的心理特征高年段学生由于长期形成的阅读习惯使得学生对文本有阅读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都比较强烈,有与人沟通的热情。但思维仍具有形象性,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和生活体验,深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互动。3.学生的知识结构六年级的学生对于字词已经具备独立学习能力,能在学习过程和阅读过程中主动积累一定数量的字词和优美文段,具备一定的课外阅读量,有比较丰富的阅读经验。已经能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450字左右的习作,并基本能做到表达清楚明白,语言顺畅。能独立发现文章的表达特点并能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初步具备评价自己作品和他人作品的能力。4.局限性本文选自学生熟悉的题材,故学生容易陷入已有的阅读定势中,不易建构崭新的阅读收获,从而不易把握单元重点——“对比阅读”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在教材重构上动脑筋,力求达到“旧文新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的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ppt资源,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致力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中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利用电影独特的艺术形式,拓展了课程资源,将教材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熏陶了学生的情感,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1.应用资源(1)五次幻景动画。(来源于修改网络课件)(2)文本中的重点句段。(来源于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以上资源构建了本课立体的教学资源网络。资源的选择均紧密结合教学的需求,力图拓展教学内容,依据情境教学所需,创设恰当的情境,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2.资源应用思路以上资源的应用均配合不同的教学环节,为各自的目标服务。具体如下:(1)创设教学情境
利用画面独特的艺术形式,拓展了课程资源,将教材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熏陶了学生的情感,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2)进行学法指导摘录文本中的重点句段,可以将重点教学内容突出显示,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注意,同时便于指导学生巩固读懂句子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六、教学过程与分析章节名称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计划学时1教学目标1.视频、图片与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2.培养学生理解词句,领悟课文中心的能力。指导学生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讨论“为什卖火柴的小女孩最终会死去?”这一问题,从而挖掘出作品中蕴涵的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3.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现实生活和幻想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体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幸福。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学习目标具体描述语句字知道正确理解课题中“卖”字的解释。词理解掌握理解掌握应用“火焰、暖烘烘、闪烁、灵魂、乖巧围裙硬币裂缝橱窗、饥饿”等词。句理解体会生动的句子,特别是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以及作者采用对比烘托人物;段掌握有感情地朗读各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读出来。篇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背自己喜欢的段落。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展开丰富的想象,发表自己对文章独特的见解。项目内容教学重点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意思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2.倡导个性化阅读,构建多元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媒体的选择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6.14-11课件“安徒生的作品HD安徒生著名的的儿童文学家1′自制6.14-55动画视频《卖火柴小女孩》BB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情节2′30自制6.14-22课件课文分段JF文章可以分为三个自然段2′自制6.14-44课件小女孩共擦亮几次火柴,分别看到什么JF小女孩共擦亮5次火柴,分别看到了火炉、烤鸭、圣诞树、奶奶。2′自制6.14-33课件课文的5句重难点句子的理解FB理解它们在句中的含义,便于理解课文的含义3′自制6.14-2或32或3课件总结全文,课外延伸JF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拓展练习3′自制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板书设计痛苦的生活——卖火柴卖火柴的小女孩美妙的幻想——擦火柴悲惨的结局——冻死了
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开始教 学 过 程 结 构 流 程 图展示一幅图片引出课文课件1展示安徒生的资料以及相关作品课件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播放幻灯片课件3提问学生观后感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件6幻灯片展示课文大意课件5幻灯片展示其分段课文大意学习给这篇课文分段小组合作仔细阅读归纳学法合作选学展示一张卖火柴的小女孩赤着脚在寒风中行走得图片。课件7拓展思维,对图片展开联想小组合作自由发表意见概括大意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课件8展示表格幻灯片放映学习第5—11自然段,小女孩共擦亮几次火柴?教师进行逻辑判断学生的活动媒体的应用结束总结课文和课外延伸展示相应的重难点解释课件9展示5个重难点句子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教学过程一、品味课题,创设情境【师生谈话】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新课《卖火柴的小女孩》。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这是一篇非常著名的童话故事,你们知道这篇童话是谁写的?(世界著名的丹麦儿童文学作家安徒生) 1.课件演示,介绍安徒生的资料。2、情境导入【导语】这篇童话非常感人,你们有没有先去读读,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下面我要给大家看一个动画视频《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家要注意看,然后看完之后要说说你们的观后感。(1).动画视频展示(2).提问学生的观后感。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提问】如何给这篇课文分段。分为几个自然段,其段落大意是什么?小组合作。【课件演示】课文可以分为三个自然段:第一段:大年三十夜小女孩因为没有卖掉火柴,不敢回家。第二段:小女孩坐在墙角里,擦燃火柴取暖,展开了美好的幻想。第三段:小女孩在大年三十夜冻死路旁。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利用多媒体课件,由教师操作多媒体,学生观看动画视频画面,创设“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学习环境,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以及故事情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小组探究讨论、交流、辩解、练习、汇报的过程中,养成了勤于动手动脑,善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好习惯。
2、分段理解(1)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出示图画(或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赤着脚在寒风中行走。描述:这幅图把我们带到遥远而古老的丹麦,安徒生的故乡,你们看,远处的高楼灯光通明,人们都在自己温暖的,欢度圣诞节,然而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她却怎样呢?让学生们自由想象,拓展他们的思维。(2)让学生朗读5-11段,想想小女孩共擦亮几次火柴,分别看到什么。(幻灯片展示图片和表格)第几次擦燃火柴现实幻境说明现实第一次寒冷火炉渴望温暖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第二次饥饿烤鹅渴望食物烤鹅不见了第三次孤独圣诞树渴望快乐圣诞树不见了第四、五次痛苦奶奶渴望幸福跟奶奶飞走了1.课文难点句子的理解。(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从“敢”和“终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小女孩当时怎样的心情?答:说明了小女孩擦燃第一根火柴之前经过长时间、激烈的思想斗争(2)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的含义是:•这是小女孩的幻想,说明了小女孩活在世上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卖火柴的小女孩要想摆脱寒冷、饥饿和痛苦,只有死亡。只有推翻当时黑暗的社会制度。用图片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励性地营造了有利于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使学生有了学习的乐趣。表格总结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课文。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更加精细地理解课文,通过边想象边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领悟、体验,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增强情感的熏陶,起到陶冶性情的作用。
(3)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块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的含义相同吗?为什么?答: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的含义不同:第一个“幸福”的含义是小女孩临死时是在种种美妙的幻觉中度过的,是幸福的;第二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摆脱了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4)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体会:这句话中,两个“曾经”表明小女孩是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死去的。而这样美好的愿望又是谁也不知道的。说明谁也不关心她。这些愿望与谁也不知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小女孩悲惨的命运。(5)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中的两个“曾经”表明了什么?两个“曾经”表明小女孩是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死去的。而这样美好的愿望又是谁也不知道的。说明谁也不关心她。三.总结全文,课外延伸【总结全文】结合板书,总结课文。 1、小结:多么感人的故事!多么令人同情的小女孩!面对冷冰冰的天气、冷冰冰的亲人、冷冰冰的社会,小女孩悲惨地死去了。通过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现实生活和幻想的对比,我们可以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体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幸福。2、延伸: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此悲惨,你们可以为她改写命运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拓展思维想象。)。此教学环节中,改变了以往教师把“学法”当作机械的教条灌输给学生的做法,激励学生自主探究,自悟其法。教师相机点拨,适时归纳,学生学得轻松,练得扎实。
七、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设计1.形成性练习题中的基础题完成得很好,准确率很高。2.难理解的词语句子段落通过课件动画视频以及小组讨论基本上,学生大多数都掌握了。通过课堂教学发现学生都很热衷于小组学习,学习中投入性与主动性非常高,也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3.多媒体课件能很好的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又非常感兴趣。在欣赏动画视频,同学们初步很体会到文章主人公的悲惨遭遇,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意思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4.大部分同学们能大胆地进行想象,对主人公的结局有不同意见的看法,但也有个别同学缺乏想象,表现不够大胆,有一定程度地临摹性。八、帮助和总结在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我们将学习创建与管理博客、教育技术、网络教堂资源的检索与管理、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的制作、创建教师个人网站、学生信息管理技术、教学中的信息交流技术、多媒体教室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各专题的学习,这一教学活动将实现教师教学资源在网上的共享,加强老师们的教学交流,提高的教学效率,更有利于老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学员们提供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我们教师要理解教育技术的本质,即为运用技术手段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技术必须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但却并不同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包括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而信息技术是指一切能够扩展人类有关器官功能的技术。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合理的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为我们的课堂增添情趣,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一个良好的结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