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起始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在识别身边生物的基础上,描述生物的生命现象,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说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学生对于生物的生命现象已有不少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任一种自己熟悉的生物,形成一个基本观点:只有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二)能力目标1、通过事物的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三)情感目标关注生物,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三、教学重点:生物的生命现象及生物的基本特征四、教学难点:生物某些基本特征的归纳和理解五、教学方法1、启发诱导法。适时指导、点拨,严密掌控学生思路,推动学生对知识的认知。3
2、实物教学法。借助画图、器官模型,提高学生感性认识。3、自主学习法。教会学生如何根据现象提出问题,查阅资料、综合思考解决问题。六、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多媒体屏幕呈现: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空中有白云、飞机、太阳,还有蝴蝶、小鸟。远处有山林、草地,草地上有大大小小的蘑菇。近处有一只母鸡领着一群小鸡在觅食,小狗趴在旁边吐着舌头。还有一座小桥,水中有游鱼、水草。从学生熟悉的画面引入,目的是使学生从学习一开始就感到亲切、有趣,并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问题导学一:我们身边的生物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本24-25页第1、2自然段,展开小组讨论,找出以下问题答案: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为什么?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飞机、白云、太阳、山石、桥、水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都没有生命;蝴蝶、小鸟、草、鸡、狗、鱼、蘑菇等是生物,因为它们都有生命。问题导学二:1、为了加深学生对生物的理解,让学生列举自己熟悉的生物。2、大屏幕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生物标本、图片。学生说出名称。在学生视野充分拓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众多的生物简单分类,明确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真菌、细菌和病毒等五类。3
过渡句:现在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但在千差万别中却存在着共性:他们都是有生命的。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呢?问题导学二:生物的生命现象出示一盆生长旺盛的含羞草A和一盆塑料质的含羞草B,让学生判断哪一盆是生物,并列举它是生物的理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并进行评比,看哪一小组列举的理由多而合理。学习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总结出生物具有生长、呼吸、排出废物、摄取营养物质、繁殖、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等生命现象。生物的各种生命特征的总结,依托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提取和运用,从中品尝到了主动获取知识的乐趣,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空间和气氛,为以后的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七、要点梳理学生自己动手,盘点本节课所学知识要点,画出知识树,之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换所列知识内容,相互补充并展开讨论,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全面回顾。八、盘点收获重新播放ppt文件,展示本节课知识内容,梳理全部知识要点,同时强调重难点,加深学生理解,巩固课堂所学。九、达标测试:课后练习题十、教学反思本节内容略有难度,学生对生物的理解还是仅限于生活中,对于一些较深的理解还是有待不断的学习和体会。比如植物的呼吸学生理解较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