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函数及其性质2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加深对指数函数性质的理解与掌握.2.掌握对指数函数性质的灵活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2.通过探索函数性质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3.通过探究、思考,把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指数函数性质的应用,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确立具体函数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数学交流能力,使学生明确指数函数是一种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进一步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性质的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性质的具体应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打印好的作业.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有关知识.a>10<a<1图象性质(1)定义域为(-∞,+∞);值域为(0,+∞)性质(2)过点(0,1),即x=0时,y=a0=1(3)若x>0,则ax>1;若x<0,则0<ax<1(3)若x>0,则0<ax<1;若x<0,则ax>1(4)在R上是增函数(4)在R上是减函数二、讲解新课例题讲解【例1】已知指数函数f(x)=ax(a>0,且a≠1)的图象经过点(3,π),求f(0),f(1),f(3)的值.师:要求f(0),f(1),f(3)的值,我们先要知道指数函数f(x)=ax的解析式,也就是先要求出a的值,如何求?生:通过指数函数f(x)=ax的图象经过点(3,π),求出a的值.
解:因为f(x)=ax的图象经过点(3,π),所以f(3)=π,即a3=π.解得a=π,于是f(x)=π,所以f(0)=π0=1,f(1)=π=,f(3)=π-1=.方法引导:这是渗透了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例2】将下列各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3,(),(),()0,(-2)3,().师:在很多数比较大小的时候,应该先将他们分类,按什么进行分类呢?生:按一些特殊的中间值.师:指数式中特殊的中间值有哪些?生:0,1等.师:分完之后呢,要通过什么来比较?生:函数的单调性.解:()0=1,将其余的数分成三类:(1)负数:(-2)3;(2)大于0小于1的数:(),(),()=();(3)大于1的数:()=(),3,().然后将各类中的数比较大小:在(2)中()>(),()<();在(3)中()=()<(),()<3.由此可得(-2)3<()<()<()<()0<()<()<3.方法引导:比较两数值的大小,常可以归结为比较两函数值的大小,所以需要我们能够恰当地构造函数,使两数值为同一函数的两个函数值,然后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来比较大小.【例3】解不等式:(1)9x>3x-2;(2)3×4x-2×6x>0.师:你觉得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哪些知识?该题的本质是考查哪些知识?(生讨论,师总结)解:(1)∵9x>3x-2,∴32x>3x-2.又∵y=3x在定义域R上是增函数,∴原不等式等价于2x>x-2,解之得x>-2.∴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2}.(2)3×4x-2×6x>0可以整理为3×4x>2×6x,∵4x>0,6x>0,∴>,即()x>()1.又∵y=()x在定义域R上是减函数,∴x<1.故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1}.
方法引导:本题的本质是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参数的范围.首先要根据题中的具体要求,确定相应的目标函数,进而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得出自变量之间的关系.(2)式形式比较复杂,可先根据幂的运算法则进行化简,为能找到一个目标函数作好准备.【例4】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1)y=;(2)y=().(生讨论,师总结)解:(1)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1-ax≥0,即ax≤1.当a>1时,x≤0;当0<a<1时,x≥0.∴当a>1时,函数的定义域为{x|x≤0};当0<a<1时,函数的定义域为{x|x≥0}.∵ax>0,∴0≤ax-1<1.∴值域为{y|0≤y<1}.(2)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x+3≠0,即x≠-3.∴函数的定义域为{x|x≠-3}.∵≠0,∴y=()≠()0=1.又∵y>0,∴值域为{y|y>0,且y≠1}.方法引导:结合第一章中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来求解指数函数的复合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1)中还涉及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在解决值域的过程中可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例5】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人口约13亿.如果今后能将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控制在1%,那么经过20年后,我国人口数最多为多少?(精确到亿)(师生共同讨论,假设、找关系,明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解:先求出函数关系式:设今后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经过x年后,我国人口数为y亿.经过1年,人口数y=13×(1+1%)(亿);经过2年,人口数y=13×(1+1%)2(亿);……经过x年,人口数y=13×(1+1%)x=13×1.01x(亿).当x=20时,y=13×1.0120≈16(亿).所以,经过20年后,我国的人口数最多为16亿.方法引导:在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首先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恰当假设,通过恰当假设,进而求得结论.为了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关系式,在推导关系式时可以从自变量许可的范围内多取几个数值,运用归纳法得出所求关系式.在实际问题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指数增长模型:设原有量为N,平均增长率为p,则对于经过时间x后的总量可以用y=N(1+p)x表示.我们把形如y=kax(k∈R,a>0,且a≠1)的函数称为指数型函数,这是非常有用的函数模型.合作探究:你是如何看待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为什么?说明:本例中函数的定义域是时间,故只能取非负实数;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用到从函数图象上找出某一自变量对应的函数值.知识拓展:在解决应用问题时,其关键是能正确理解题意,从而建立目标函数,进而将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同时要结合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确定函数的定义域.三、巩固练习1.函数y=ax+2-1(a>0,a≠1)的图象过定点________.
2.函数f(x)的定义域为(0,1),则函数f(2)的定义域为________.3.求y=4x-2x-1+1的最小值以及取得最小值时的x的值.4.一片树林中现有木材30000m3,如果每年增长5%,经过x年树林中有木材ym3,写出x、y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利用图象求约经过多少年,木材可以增加到40000m3.(结果保留一个有效数字)解答:1.(-2,0)2.(-∞,0)∪(2,+∞)3.当x=-2时,y的最小值为.4.函数关系式为y=30000(1+5%)x(x≥0).当y=40000时,得=(1+5%)x=1.05x,∴画出y=1.05x(x≥0)的图象,从图象上找到与y=≈1.33对应的x值即可.列出下表:x0123455.55.75.85.967…y11.051.11.161.221.281.311.321.3271.331.341.41…描点作出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与y=≈1.33对应的x值约为6.答:约经过6年,木材可以增加到40000m3.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中主要渗透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主轴线.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2)一、函数性质的复习二、例题解析与学生训练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