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授课教师:永宁回民高级中学苏广鑫一、背景分析1、学习任务分析函数与方程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既是初等数学的基础,又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连接纽带。在新课程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为什么要引进函数的零点?原因是要用函数的观点统帅中学数学,把解方程问题纳入到函数问题中.引入函数的零点,解方程的问题就变成了求函数的零点问题.就本章而言,本节通过对二次函数的图象的研究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以及根的个数的判断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相应的二次函数的零点的联系,然后由特殊到一般,将其推广到一般方程与相应的函数的情形.它既揭示了初中一元二次方程与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内在联系,也引出对函数知识的总结拓展。之后将函数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关系在利用二分法解方程中(3.1.2)加以应用,通过建立函数模型以及模型的求解(3.2)更全面地体现函数与方程的关系,逐步建立起函数与方程的联系.即体现了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又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总之,本节课渗透着重要的数学思想“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方程与函数”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好本节课可以为学好中学数学打下一个良好基础,因此教好本节是至关重要的。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理解了函数图象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尤其熟悉二次函数,并且已经具有一定的数形结合思想,这为理解函数的零点提供了直观认识,并为判定零点是否存在和求出零点提供了支持;学生有一定的方程知识的基础,熟悉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这为深入理解函数的零点及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联系提供了依据.但学生对于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联系缺乏一定的认识,对于综合应用函数图象与性质尚不够熟练,这些都给学生在联系函数与方程,发现函数零点的存在性事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又加上函数零点存在性的判定方法表述较为抽象难以概括。因此教学中尽可能提供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中掌握知识与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二次函数图象和一元二次方程通过直观感受发现并归纳出函数零点的概念;在函数零点存在性的判定方法的教学时应该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作图、思考理解问题的本质。二、教学目标设计1、结合《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为突破口,探究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2)、掌握在某区间上图象连续的函数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学会在某区间上图象连续的函数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3)、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发现的乐趣,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学重点难点设计重点:函数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关系;连续函数在某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难点:发现与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关系;探究发现函数存在零点的方法。三、教学程序设计6
四、教学媒体设计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以及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学媒体设计如下:1、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对某区间上图象连续的函数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利用小马过河的形象实例把抽象的判定定理还原到具体的可观察可操作的层面上来,弱化纯粹的逻辑推理,把“数”转化到了“形”.多媒体使用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提高了探究活动的质量。同时,为有效的指导学生活动,在教学中也使用了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所做的练习,并在此过程中队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评价。2、设计合理的板书为对本课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教学时将重要内容进行板书,如:五、教学过程设计(一)设问激疑--创设情境问题1:求下列方程的根.(1); (2); (3).6
设计意图:从学生较为熟悉的方程(一元一次、一元二次方程)出发,再提出稍微难一点的方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而使学生认识到有些复杂的方程用以前的解题方法求解很不方便,需要寻求新的解决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启发引导,初步探究问题2:作出下列二次函数的图象(1)y=x2+2x-3 (2)y=x2+2x+1 (3)y=x2+2x+3以上各函数图象与相应方程的根有何关系?设计意图:与问题1联系起来结合一次、二次函数图象,判断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为理解函数的零点,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作准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问题3: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交点和相应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有何关系?设计意图:把具体的结论推广到一般情况,向学生渗透“从最简单、最熟悉的问题入手解决较复杂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由此的出结论: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相应方程的实数根。(三)形成概念归纳:方程f(x)=0的实数根就是函数y=f(x)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定义:对于函数y=f(x),我们把使f(x)=0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的零点。由此引出课题:等价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熟悉的环境中发现新知识,并与原有的知识形成联系,利用方程与函数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并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辨析练习: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函数的零点是:⑴(-1,0),(3,0); ( )⑵ x=-1; ( )⑶ x=3; ( ) ⑷ -1和3. ( )设计意图:利用辨析练习,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目的要学生明确零点是一个实数,不是一个点.例1、求函数的零点?设计意图:巩固函数零点的求法,渗透二次函数以外的函数零点情况.进一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练习2:利用函数图象,判断下列函数又没有零点?并确定函数零点的所在的大致区间。(1); (2).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知识转化应用能力,并给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为下面函数零点存在性判定作铺垫。6
(四)讨论探究,揭示定理探究:在什么情况下,函数f(x)在区间(a,b)一定存在零点呢?问题4:如果把函数比作一部电影,那么函数的零点就像是电影的一个瞬间,一个镜头。有时我们会忽略一些镜头,但是我们仍然能推测出被忽略的片断。现在我有两组镜头(下图),哪一组能一定曾渡过河? ⅠⅡ设计意图:在学生尚缺乏一定数学知识的提前下,为学生充分理解这个抽象的判定方法提供了有利得条件,这个问题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并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开放性,留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试图催生学生的深层思维,通过学生自身思维碰撞揭示结论,对突破教材的难点又重要的意义。问题5:将河流抽象成x轴,将前后的两个位置视为A、B两点。请问当A、B与x轴怎样的位置关系时,AB间的一段连续不断的函数图象与x轴一定会有交点? A B 问题6:A、B与x轴的位置关系,如何用数学符号(式子)来表示?最佳答案:用f(a)·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