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宁波二中孙鎏—、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用二分法解方程的近似解是新课程中新增内容。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函数与方程的关系,教科书分三个层血來展现:笫一层面,从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入手,建立起方程的根和函数的零点的联系。第二层面,通过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体现函数与方程的关系。第三层面,通过建立函数模型以及运用模型解决问题,进一步体现函数与方程的关系。木课正处于第二个层面,要求学住根据具体函数的图像,能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沟通了函数,方程,不等式等高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为必修3的算法学习做准备。本节内容体现了数学的工具性、应用性,同时也渗透了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算法思想和逼近思想等数学思想。2・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教学匝点:二分法基木思想的理解;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所给方程近似解的步骤和过程的掌握:教学难点:精确度概念的理解,二分法一般步骤的归纳和概插。教学疑点:方程近似解的选取。二、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本节的学习达到以下冃标:1、知识冃标:理解二分法的概念,掌握运用二分法求简单方程近似解的方法,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02、能力目标:利用总观想象分析问题来培养学生总观想象能力,通过让学纶概括二分法思想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3、情感目标:在问题的发现、探究过程中,感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三个维度分析学生的基础、优势和不足,是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这里避免使用“使学生掌握…”、“使学生学会…”等通常字眼,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新课程理念。三、学况分析和学法指导1、高一学牛通过两数和本章笫一节学习,对函数的基本性质及函数与方程的联系有了初步认识,初步具备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考察问题的能力。2、积极启发诱导,使学生学会观察问题、探究问题,自主归纳总结进而得出规律。备课不只是对知识和教学过程的准备,也包括对学情的分析掌握和学法指导。二者的和谐统一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本要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原冇知识的基础上,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转换和发展。元认知理论指出,学习过程既是认识过程又是情感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牛•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体现知识为载体,思维为主线,能力为冃标的教学思想,二分法是一种方法,具有极强的对操作性,
因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比较适合木节课知识特点,由此确定以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创设问题组,设置认知冲突,采用探索讨论法进行教学,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活动。2、教学手段:为了解决数值计算复杂和图形难画等困难,借助信息技术如几何画板、ppt、excel等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同时,让学生借助于计算器加强课堂练习的效果与反馈。五、教学过程1、温故知新、设置冲突问题判断方程lnx+2x-6=0根的个数?问题2:试求方程In—6=0的根?问题3:试求方程lnx+2兀一6=0的根?设计意图: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知识、能力发展的生长点和思维的动力,把问题作为教学出发点,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组,构造认知冲突和悬念。问题1是书96页例1的改编,意在复习方程的根和函数零点的联系,问题2复习简单的对数方程根的求法,问题3则是求解问题1中方程的根。由问题1与问题3构成的问题组是对同一方程从根的个数判断深入到根的求法,思路自然;由问题2和问题3组成的问题组是对不同对象同一主题(求方程根)的探求;学生解决问题3时,以往解方程的方法如变形,换元等无法求解方程,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2、问题调整,直面主题在学生对问题3讨论中,教师适吋提出对于绝大数类型的方程而言,我们是难以求出他们的粕确解的;而现实中,许多实际问题也不需要梢确解,而只需要符合一定粕确度的近似解就可以了,进而引本课主题求方程的近似解。通过联系上节课内容,易将方程的近似解问题转化为相应函数零点的近似解问题。问题4:函数零点的精确度与函数零点所在范围大小的关系?(直观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