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一、教材的理解与处理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问题是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研究这类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立体几何中的核心思想“立体问题平面化”的思想在本节也得到体现,把空间几何体展开成平面图形。棱柱、棱锥可以看成棱台的两种特殊情况,我们还可以体会圆柱、圆锥、圆台与棱柱、棱锥、棱台侧面积公式之间的一致性,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二、教学目标确定说明学生在初中虽然已经接触过平面几何体的概念,但学生尚缺乏空间想象能力,还缺乏知识的迁移与类比能力,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造性地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从中领悟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数学学习变成一种愉快的探究活动,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探究知识的欲望和热情,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我所教学生的实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的探索,学会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进行解决的数学思想方法.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表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充分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类比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和谐对称规范的图形,给予学生以数学美的享受;同时发展学生求知、求实、勇于探索的情感与态度.三、教学重点、难点确定说明本节课如果只把几组公式告诉学生,并让他们进行一些训练就能达到要求。这样做就失去渗透相关重要数学思想的机会,就失去让学生体会数学美的机会。数学教学中应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特征,重点确定为:理解和掌握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的构成形式,以便从度量的角度认识空间几何体.难点为:用联系、类比、运动变化的思想推导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四、教学策略的选择说明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数学教学追求的。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限于概念,结论和方法的记忆,模仿和接受。本节课主要是多面体和旋转体的表面积,学习过程中,要使学生理解知识点,并会灵活应用,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的参与和行为的参与,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因此,本设计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发现法,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整体思路是: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结论→理解应用→提高能力。在教具使用上做到以下三点:1、学生课前自己制作几何体模型,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2、运用ppt制作课件,做到图文并茂。3、运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创设探求空间,展现思维过程。
六、教学环节设计说明(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在初中,我们就学习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以及它们的展开图,你知道它们的展开图与其表面积的关系吗?设计意图:1、复习表面积的概念;2、介绍利用平面展开图求面积的方法,求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二).探究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的求法[提出问题]:棱柱、棱锥、棱台也是由多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它们的展开图是什么?如何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分析处理]:1、以五棱柱,四棱锥,三棱台的模型,同学们分组合作,把模型展开,它们的展开图,表面积如何?2、当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反问:对于其他的棱柱、棱锥、棱台,结论又会如何?我们能否找到他们的共性?3、让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并阐述自己的想法,最后总结出:S棱柱的表面积=S侧+2S底,S棱锥的表面积=S侧+S底,S棱台的表面积=S侧+S上底+S下底
[概括总结]:让学生明确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若干个平行四边形,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是若干个三角形,棱台的侧面展开图是若干个梯形,这样就可以把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的面积问题。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教学程序,能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激发他们探究新知的欲望和必要性,通过解决特殊问题,让学生经历知识和方法产生和发现过程,进而得出解决同类问题的一般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特征,同时也给学生渗透了探究问题的基本思路——由特殊到一般。通过学生对以上问题的解答,真正把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转变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为学生形成积极探究的学习方式,创造有利条件,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三、探究圆柱、圆锥、圆台的表面积公式[问题1]:圆柱、圆锥、圆台是如何形成的?它们的展开图如何?[问题2]:若知道了圆柱、圆锥的底面圆半径,母线长,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是,,母线长为,你能计算出它们的表面积吗?[问题3]:圆柱、圆锥、圆台的表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分析处理]1、通过几何画板演示旋转体的形成过程,大家猜想一下他们的侧面展开图如何?
2、圆柱、圆锥、圆台的底面半径、母线长与对应的侧面展开图中的边长有什么关系?3、如何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扇环”的面积?[概括总结]:1、充分认识圆锥、圆柱、圆台的侧面展开图为矩形、扇环。2、推到出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锥的表面积,圆台的表面积。3、圆柱和圆锥都可以看作是圆台退化而成的几何体.圆柱可以看作是上下底面全等的圆台,圆锥可看作是上底面退化成一点的圆台,观察他们的侧面积,不难发现:设计意图:首先经过几何画板演示旋转体的形成过程,学生会非常直观的得到圆锥圆柱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把复杂的空间曲面问题转化为了平图形面积问题;其次在推导圆锥圆柱圆台的表面积公式中,我主要抓住了相关数量间的关系即:圆柱、圆锥、圆台的底面半径、母线长与对应的侧面展开图中的边长的关系!引导学生从度量的角度认识空间几何体,顺利推导圆柱、圆锥、圆台的表面积,从而突破本节的难点;最后在得到相关表面积公式后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三者之间的关系,更加方便于学生对空间几何体的了解和掌握,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问题4]:回顾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公式,你能将它们统一成一种形式吗?四、公式应用:1、已知棱长为a,各面均为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S-ABC
,求它的表面积.2、如图,一个圆台形花盆盆口直径20cm,盆底直径为15cm,底部渗水圆孔直径为1.5cm,盆壁长15cm.那么花盆的表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取3.14,结果精确到1)?设计意图: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五、尝试小结:(1)棱柱、棱锥、棱台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将空间图形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问题,利用平面图形求面积的方法求立体图形的表面积。(2)圆柱、圆锥、圆台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公式不要求记忆),及其联系。(2)柱、锥、台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应用。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理清本节知识的脉络和使用方法,对所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培养了学生概括总结所学知识的能力。六、课后作业:1.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有多少种?2.右图所示的平面展开图是什么样子的?七、教学反思
我在课堂上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在教学上采用了“引导--放手--引导”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获得了成功。这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公式及应用。在教学中,遵循教学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紧紧抓住几何体的结构特征,通过适当的问题情景,从学生熟悉的正方体、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入手探究展开图和表面积的关系,引出要学习的内容,然后通过“思考”、“探究”等活动,通过让学生看图、画图、分析这一亲自实践过程去体会、感受,逐步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由“特殊到一般”认识规律和“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转化”思想的应用,突破难点。并采用观察、类比、归纳等合情推理,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勇于探索。以多媒体演示为载体,以“引导思考”为核心,设计课件展示,并引导学生沿着积极的思维方向,通过讲练结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达到教学目的。学生的难点是不能建立较强的立体实物图。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并力求通过本课时的教学使得学生认识再上一个层次;注重设计与生成的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并且是思维层面的参与,并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串实现。把问题交给学生,真正发现问题,利用生成教学,培养了学生独立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