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
加入VIP免费下载

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

ID:1223352

大小:670.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8-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要点】一.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两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没有交点;两平面相交:平面和平面有一条公共直线。二.两平面平行1.两平面平行的判定:(1)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2)垂直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3)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平面平行。2.两平面平行的性质(1)两平行平面被第三个平面所截,则交线互相平行。(2)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必垂直于另一个。(3)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之平行。(4)两平面平行,则在其中一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5)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个也垂直于这个平面。三.两平面垂直1.两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一平面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必垂直于另一个。3.平面和平面垂直的性质:(1)两平面互相垂直,则在其中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2)过一平面内一点而垂直于另一平面的直线必在这一平面(3)两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3)过不垂直于平面的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10 【复习要求】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只有平行(没有公共点)和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两种情况。(1)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定理。(2)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3)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这就是说,顶点在棱上,也分别在两个半面内,边与棱垂直是构成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三个条件。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步骤:首先,根据定义或其它办法做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要注意理论依据,不能凭印象或直观。然后作出含有该角的三角形,利用有关知识计算出来。【例题】一.两平面平行例1.已知P,Q,M分别是45°的二面角α-l-β的面α,β和棱l上的点,直线MQ是直线PQ在β上的射影,若PQ和β成角,l和MQ成θ角,PM=a,求PQ的长。解:作PH⊥β于O,∵MQ是PQ在β上的射影,∴H在MQ上。作HN⊥l于N,并连接PN,则由三垂线定理可知PN⊥l,∴∠PNH是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即∠PNH=45°.设PQ=x,则NH=PH=xsin,,MN=NHctgθ=xsin·ctgθ.在RtΔPMN中,∵PM2=PN2+MN2,∴。故.例2.已知P是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AD上的动点。(1)画出过点B,P,D1的截面,判断截面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10 (2)求截面面积的最小值,并证明你的结论。解:(1)平行四边形;(2)∵(Q为截面与B1C1的交点,QH⊥BD1于H),∴只需求QH的最小值,即BC到面B1C1DA的距离为,∴.此时Q为B1C1中点,而P为AD中点。例3.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1)求证:截面BDC1∥截面AB1D1;(2)求截面BDC1与截面AB1D1间的距离。解:⑴证明略(2)。用体积法证。例4.已知平面α∥平面β,O为α,β外一点,三条射线OA,OB,OC分别交α于点A1,B1,C1,交β于点A,B,C.(1)求证:ΔABC∽ΔA1B1C1;(2)若OA=a,AA1=b,B1C1=c,求BC的长。解:(1)由α∥β得A1B1∥AB,B1C1∥BC,A1C1∥AC,于是∴ΔA1B1C1∽ΔABC;(2).例5.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根据给出的条件,分别画出有关的图形:(1)过B,A1,C1三点的截面;(2)过B1,A,C三点的截面;(3)上述两截面的交线。解:(3)设BA1交AB1于M,BC1交CB1于N,则直线MN即所求作的交线。10 例6.正方体ABCD—中,E、F分别是的中点。,(1)求证:平面∥平面FBD,(2)若正方体棱长为a,求平面与平面FBD间的距离。解:⑴取中点G,连EG、,∵ABCD—是正方体,∴是平行形,∴∥,又也是平地四边形,∴∥BF,∴∥,又∥BD,∴平面∥平面FBD。⑵取BD中点O,中点,作于M,由平面得平面即OM是平行平面与FBD间的距离。∵tg∠,∴ctg∠。例7.平面∥平面,AB、CD为夹在、间的异面线段,E、F分别为AB、CD的中点,求证:(1)EF∥;EF∥。证明1:连AF并延长交β于M,因为AC∥DM可得AF=MF,所以EF∥BM,BMβ,所以EF∥,同理EF∥;证明2:连AD取AD中点G,连EG、FG则EG∥BD、FG∥AC∴EF∥、FG∥α而α∥,∴EF∥,∴面EFG∥,10 ∴EF∥同理EF∥例8.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b分别与三个平行平面α、β、r相交于点A、B、C和P、Q、R,又AR、CP与平面β相交于点M、N,求证:MBNQ为平行四边形。证:因为面APC和α、β的交线AP∥BN。同理MQ∥AP,∴BN∥MQ同理可证:BM∥NQ故MBNQ为平行四边形例9.在长方体中,已知AB=BC=a,=b(b>a)连结,过作交于E,交于Q。求证:(1)平面;(2)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解:(1)连,∵平面,而为正方形,∴。同理∴平面(2),∴同理∵∥∴△∽,∴,设到平面的距离为h,则S△∵S△∴10 例10.如图:AB、BC、CD为首尾相接的不共面的三条线段,分别为AB、BC、CD的三等分点,求证:(1)平面∥平面,(2)=证:(1)由中位线定理可得:∥,且∥,且∴面∥面(2)由等角定理得:∠与∠相等或互补,由(1)得:·=·∴例11.如图:平面α∥平面β线段AB分别交α、β于M、N,AM=m,BN=n,MN=p,△FMC的面积为S,求△END的面积。解:∵α∥β平面AND分别交α、β于MC、MD,∴MC∥MD。同理,MF∥NF,于是Sin∠FMC=Sin∠END,,,由得:=例12.ABCD是矩形,四个顶点在平面上的射形分别为、、、,直线与不重合。⑴求证:是平行四边形;⑵在怎样的条件下,也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10 解:⑴∥平面∥又ABCD是矩形∴AB∥CD平面∴AB∥平面从而为∥平面∥同理∥,因此为平行四边形⑵设AB=mBC=n=a=b=c不失一般性设a≥b≥c在直角梯形中,=同样地=、=当为矩形时∠=,=于是∴a=b或b=c当a=b时,是矩形,AB∥∴AB∥同理当b=c时,BC∥下面再证当AB∥或BC∥时,为矩形,当AB∥时,是矩形,∥ABAB⊥BC∴于是⊥平面,因此∴是矩形。因此当矩形ABCD的一边平行或在内时,射影是矩形。例13、(2002年·全国·文19)四棱锥的底面是边长为的正方形,面。(Ⅰ)若面与面所成的二面角为,求这个四棱锥的体积;(Ⅱ)证明无论四棱锥的高怎样变化,面与面所成的二面角恒大于。解:(Ⅰ)∵面∴是在面上的射影又,∴∴∠是面与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10 而是四棱锥的高,∴(Ⅱ)证明:不论棱锥的高怎样变化,棱锥侧面与恒为全等三角形,作⊥,垂足为,连结,则⊿≌⊿,∴,∠,故∠是面与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设与相交于点,连结,则⊥,∴在⊿中,所以,面与面所成的二面角恒大于。例14、(2002年·全国·理18)如图,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而且平面、互相垂直。点在上移动,点在上移动,若。(Ⅰ)求的长;(Ⅱ)当为何值时,的长最小;(Ⅲ)当长最小时,求面与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10 解:(Ⅰ)作∥交于点,∥交于点,连结,依题意可得 ∥,且,即是平行四边形∴由已知,∴又,,即∴(Ⅱ)由(Ⅰ),所以,当时,即、分别移动到、的中点时,的长最小,最小值为。(Ⅲ)取的中点,连结、,∵,,为的中点∴⊥,⊥,∠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又,所以,由余弦定理有10 故所求二面角10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