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县柳林中学高一数学组教师:方彦明§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说课稿卓尼县柳林中学方彦明尊敬的各位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2第二章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在高中立体几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与前面所学习的平面几何中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立体几何中的线线关系等知识都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其本身就是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同时又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基础,因此学好本节内容知识,不仅可对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加深理解和巩固,而且也为判断直线与平面平行增添了一种新的方法,同时又为后面将要学习的知识作了很好的铺垫作用。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②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借助已有知识,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增强学习的积极性;②让学生了解空间与平面互相转换的数学思想。3、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学习,初步理解了空间中点、线、面及位置关系,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有待提高。4、教学重点、难点、关键:通过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关键点,重点: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应用。难点:定理的应用及证明过程的书写格式。关键:证明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3-
卓尼县柳林中学高一数学组教师:方彦明二、教法与学法:1、教法指导:根据本节内容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的特点,本节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辅以观察法、发现法、练习法、讲解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原因是高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只能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及一定的练习才能掌握本节知识。2、学法指导:通过对直观教具的观察,教会学生观察——猜想——证明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在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论证问题的能力。三、教学过程: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的设计如下:环节教学内容设计设计意图复习回顾,引出新课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包含2、相交3、平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直观感知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中,平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位置关系,它不仅应用较多,而且是学习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基础。---引入课题: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创设情境1、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实物教室门,以及教材第54页观察题:封面所在直线与桌面所在平面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如何去确定这种关系呢?2、请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直线与平面平行的例子。以具体的例子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3-
卓尼县柳林中学高一数学组教师:方彦明探索新知1、如何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呢?(1)根据定义,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实质是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是否可以运用定义判定两直线是否平行呢?(2)①如图2.2.1-2,直线与平面平行②如图2.2.1-3,如果在平面内有直线与直线。提出问题,留下悬念,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1、通过探究,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得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环节教学内容设计设计意图探索新知图2.2.1-2图2.2.1-3平行,那么直线共面吗?那么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如何?是否可以保证直线与平面平行?2、通过直线间的平行,推证直线与平面平行。这是处理空间位置关系的一种常用方法,即将直线与平面平行关系(空间问题)转化为直线间平行关系(平面问题)。尝试应用P55例1求证:空间四边形相邻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经过另外两边所在的平面。变式训练:变式一:条件改为时,EF∥平面BCD吗?变式二:再增加条件分别是点,能确定一个平面吗?平行平面吗?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空间四边形的概念和画法,操作判定定理在例题中的的应用,三个条件是什么,必须一一理解清楚。另外将题中的条件改成成比例线段,进一步引申,让学生在思考,起到提高举一反三能力的作用。课堂练习课本第56页练习题1,2,并让学生上黑板来做。对刚学习知识加以应用,进一步理解判定定理。归纳小结对抓住重点,提升能力,深入浅出。只有总结方可提升。布置作业作业:P62习题2.2A组第2,3题;对应导与练并预习下节内容。通过作业进一步巩固本节内容。2012年1月8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