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1倾斜角与斜率 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1倾斜角与斜率 教案

ID:1227860

大小:115.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8-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教学,重要的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heda2007@163.com3、1、1倾斜角与斜率学案编写者:黄冈实验学校数学教师孟凡洲一、【学习目标】1、掌握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概念以及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2、了解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斜率公式解决简单的题目,通过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解题能力,让学生有运用图形的意识.【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给出,有利于学生整体上把握课堂.二、【自学内容和要求及自学过程】1、阅读教材第82页内容,然后回答问题(倾斜角)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过点的一条直线绕点旋转,不管旋转多少周,它对轴的相对位置有几种情形?过一点可以做无数条直线,它们能组成一个直线束,这些直线区别在哪里呢?也就是说怎样描述直线的倾斜程度呢?直线的倾斜角是怎么规定的呢?它的范围是多少?结论:引入倾斜角和斜率;用倾斜角;当直线与轴相交时,我们取轴作为基准,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形成的角,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倾斜角的范围是:,规定当直线与轴重合或平行时,倾斜角为.练习一:我们引入倾斜角的意义是什么?引入倾斜角以后,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条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是什么?(除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教学效果】:倾斜角的范围以及意义,要理解清楚.2、阅读教材第83页内容,然后回答问题(斜率的概念)日常生活中还有没有表示倾斜程度的量?联系问题,你能给出斜率的概念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学习过的知识,存在吗?也就是说若一条直线的倾斜角是直角,那么它的斜率存在吗?结论: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升高量与前进量的比”表示倾斜面的“坡度”(倾斜程度),即“坡度比=升高量/前进量”,如图所示;如果我们使用“倾斜角”这个概念,那么这里的“坡度比”实际就是“倾斜角3新课标人教A版数学教案编写者:孟凡洲QQ:191745313 教学,重要的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heda2007@163.com的正切”.我们把一条直线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通常用小写字母来表示,即:;因为直角的正切不存在,所以倾斜角是直角的直线斜率不存在,或者说没有斜率.练习二:联想一下坡度比的概念,说一说为什么倾斜角是直角的直线的斜率不存在,你能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吗?倾斜角为下列角度时,直线的斜率是多少?.若倾斜角非特殊角,譬如时,直线的斜率怎么表示?【教学效果】:每一条直线都有一个固定的倾斜角,但并不是每一条直线都有斜率.3、阅读教材第84—85页内容,回答问题;(斜率公式及推导)如果给定两点,你能求出直线的斜率吗?请你分类讨论一下,并请你写出求解过程过程;结论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到斜率公式为=/,求解过程见教材84页.练习三:当直线与轴平行或重合时,斜率公式还成立吗?为什么?当直线与轴平行或重合时,上述公式还成立吗?为什么?已知直线上两点,运用上述公式计算直线的斜率时,与两点的坐标的顺序有关吗?为什么?④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第85页例1、例2,体会例1、例2中间所蕴含的知识点;⑤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2、3、4.【教学效果】:要理解斜率公式以及其推导公式,要会运用斜率公式.三、【作业】1、必做题:习题3.1A组1、2、3、4、5;2、选做题:习题3.1B组1、5.四、【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三个内容,倾斜角、斜率、斜率公式及推导过程.要求学生能熟练的背诵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了解正切函数的简单性质,能理解正切公式的推导过程,解决简单的关于斜率的问题,以及三点共线的证明题.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知识点比较碎,要求学生能做好总结.总体上说,这节课内容比较简单,是学生初中已经接触过的内容,所以要提醒学生不要以为知识简单就掉以轻心,要养成严谨、严肃的学习习惯.【数学教陈景润】3新课标人教A版数学教案编写者:孟凡洲QQ:191745313 教学,重要的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heda2007@163.com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汉族,福建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1953年~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被拒绝上讲台授课,只可批改作业,后被“停职回乡养病”,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  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80年当选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安德烈·韦伊(André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  3新课标人教A版数学教案编写者:孟凡洲QQ:191745313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