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倍数与因数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课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方式获得新知,这样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课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1.新课伊始,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情境引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为学生探究新知奠定基础。
2.结合运动会上两个班排出的队形图列出乘法算式来认识倍数与因数。使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本环节设计小组自学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对倍数与因数的认识。学生通过阅读、质疑、交流,逐步形成自学能力,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3.在小组内交流判断谁是7的倍数,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不同的方法,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百数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关系,谁能说一说自己与爸爸的关系是什么?
生1:父子关系。
生2:父女关系。
师:那么你们与老师又是什么关系呢?
生:师生关系。
师:能说老师是师生关系吗?
生:不能。
师小结:是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独立的,是相互依存的。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些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的数,它们就是倍数与因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生活,通过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引入,初步感知关系是相互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认识倍数与因数。
(1)课件出示教材31页第一个问题。
师:仔细观察两个班的队形,请你算一算两班各有多少人。
(2)交流计算结果。
9×4=36(人) 5×7=35(人)
(3)回顾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请你们说一说这两个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学生任选一题,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师:这两个乘法算式里就有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自学教材31页“认一认”,并思考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教材31页第二个问题)
思考:①读了智慧老人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②关于倍数与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1:在算式9×4=36中,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
生2:在算式5×7=35中,35是5和7的倍数,5和7是35的因数。
生3:倍数与因数指的是乘法算式中积和乘数之间的关系。
生4:在学习倍数与因数时,只在非0自然数范围内研究。
(4)质疑:在算式5×7=35中,能说5和7是因数,35是倍数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师指出:倍数与因数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叙述时一定要说清楚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2.完成课堂活动卡。
设计意图:安排学生自学课本,通过阅读知道什么是倍数与因数,并通过完成课堂活动卡,让学生真正理解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3.深入探究,拓展延伸。
出示问题:找一找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说说你是怎样找的。(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再全班交流)
7,14,17,25,77
预设 生1:7的倍数有7,14,77,我是用除法找的。
生2:我是用乘法找的,7的倍数有7,14,77。
师:通过用除法找7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在整除的情况下,因数和倍数的关系才成立)
师:7的倍数是不是只有这些呢?要想找到100以内7的所有倍数,用哪种方法比较好?7的其他倍数有多少个?(学生操作之后汇报)
⊙课堂练习,提升反馈
1.根据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14×6=84 20×4=80
2.填空。
(1)24=1×24=2×( )=( )×( )=( )×( )
(2)在算式40×8=320中,( )和( )是320的因数,320是( )和( )的倍数。
(3)找出100以内5的倍数。
3.判断。
(1)因为5.6÷7=0.8,所以5.6是0.8和7的倍数,0.8和7是5.6的因数。( )
(2)8既是倍数,又是因数。( )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 )
(4)因为32÷4=8,所以32是倍数,4和8是因数。( )
4.帮数找家。
2 12 18 9 6 4 20 30 48
5.把一盘桃子平均分给3个或4个小朋友都没有剩余,这盘桃子可能有多少个?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32页“练一练”2、3题。
板书设计
倍数与因数
9×4=36 5×7=35
36是9和4的倍数。 35是5和7的倍数。
9和4是36的因数。 5和7是35的因数。
倍数与因数的关系是相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