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上课解决方案
导学案设计
课题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课型
实践活动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发现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很强的操作性,所以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从身边的同学开始,发现成长过程中的不同,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切都在成长,从而引出教学内容——比较不同年龄的脚印的面积大小,引入本节课的重点——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不同的估算方法。 掌握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是《数学课程标准》对高年段学生在测量方面的要求。为此,本节课设计结合脚印的特点,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进行自主探索。学生在教师给出的提示问题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进行探索,既丰富了解决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策略和方法,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方格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看照片,创设情境。(10分钟)
1.课件出示婴儿照片,让学生猜猜他(她)是班里的哪位同学。 2.课件出示长大后的照片。 (1)引导学生说说两张照片的不同之处。 (2)引导学生和自己小时候比一比,看看有哪些不同之处。
1.观察照片,找出特点,猜测是班里的哪位同学。 2.(1)观察照片,找到不同之处。 (2)说出自己现在和小时候的不同之处。
1.估一估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 cm)
二、探究交流。(15分钟)
1.比脚印。 引导学生观察:这位同学刚出生时的脚印和2岁时的脚印有什么不同? 2.探索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 (1)出示问题:淘气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①这个图形与我们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②每个小方格代表多大的面积? ③如何估计脚印的面积? ④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师介绍格子的用法:大于半格的记1格,不够半格的记为0。 (2)引导学生总结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方法。 3.用刚才总结出来的方法估计“2岁时脚印的面积”。 要求:先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说说各自的估计方法,了解淘气两年来脚印面积增加了多少。 4.组织学生活动:利用方格纸估计自己脚印的面积是多少。
1.观察脚印,比较发现:两个脚印的大小不同,即面积不同。 2.(1)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并汇报。 预设 ①它既不是已经学过的基本图形,也不是组合图形,而是不规则的图形。 ②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 cm2。 ③估计脚印面积的方法:一是数格子,二是把脚印看成近似的梯形,按照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出面积。 ④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脚印的面积。 数方格:15 cm2 看成梯形:(5+6)×3÷2=16.5(cm2) (2)总结方法。 一种是利用数格子的方法,把图中所有方格代表的面积相加;一种是把它看成一个近似的规则图形,测量后进行计算。 3.独立完成后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交流。 4.拿出准备好的方格纸,独立完成或与同伴合作,估计自己脚印的面积。
2.估一估下面图形的面积。(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 cm) 3.估一估。 (1)由一片树叶想到10000片树叶,估算一棵有10000片树叶的树所有树叶的总面积。 (2)在有阳光时,大约每25 m2的树叶能在一天里释放足够一个人呼吸所需的氧气。这棵树在有阳光时,一天里释放的氧气能满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
三、应用方法,解决问题。(10分钟)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估计自己手印的面积。 2.估一估下面两片树叶的面积。(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 cm)
1.小组合作估计手印的面积,并汇报估计的方法和结果。 2.小组合作,用多种方法估计树叶的面积。
4.估一估下面图形的面积。(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 cm)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