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比的应用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和化简比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分橘子的实际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合作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然后让学生交流、探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解题策略,理解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意义。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配,从实践中发现规律,理解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使学生选择合理的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幼儿园有两个班,老师要把一些糖果分给这两个班的小朋友,你觉得可以怎样分呢? (2)假如1班有30人,2班有20人,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这两个班,你们觉得合理吗?为什么? (3)上面的问题怎样分合理呢? 2.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要想使分配合理,就要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比的应用。
1.(1)明确题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全班交流。 总结:可以按班级平均分,也可以按人数平均分。 (2)不合理,因为每个人分到的糖果数量不相同。 (3)小组合作探究合理的分配方案。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空。 光明小学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5∶4,表示男生人数占( )份,女生人数占( )份,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8分钟)
课件出示教材74页情境图。 1.引导学生探究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用小棒代替橘子进行实际操作,并记录分配过程。 (3)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此题。 2.组织学生探究平均分和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联系和区别。
1.(1)读题,找出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实际操作,探究分配方案,得出不同的分配方法,小组内交流,选代表汇报探究结果。 (3)分组讨论,总结出四种方法。 方法一:实际操作法。 方法二:把140个橘子按3∶2分,一共平均分成5份,先求出1份是多少个,再根据1、2班分别所占的份数,求出各班应分得多少个。 方法三:把140个橘子按3∶2分给1、2两个班,也就是把140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其中1班占140的,2班占140的,根据分数的意义求出1班和2班各分得多少个。 方法四: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3份(1班)+2份(2班)=140个。设每份橘子是x个,列方程求出1班和2班各分到的橘子个数。 2.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平均分是按一定的比分配的特例;按一定的比分每份不一定相等,平均分每份的数量是相等的。
2.有120本笔记本,按1∶2分给2个班,每个班应分得多少本?(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小清要调制2200 g巧克力奶,巧克力与奶的质量比是2∶9,需要巧克力和奶各多少克? 4.要铸一块锌铜合金,质量是840g,现在按锌铜2∶1铸造,需要锌和铜各多少克? 5.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84 cm,长和宽的比是4∶3,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三、拓展练习,巩固延伸。(12分钟)
组织学生完成练习。 1.小红帮妈妈包韭菜鸡蛋馅的饺子,韭菜与鸡蛋的质量比是4∶1,450g的馅中,韭菜和鸡蛋各有多少克? 2.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1∶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3.教材76页4题。
1.选择合适的方法试着独立完成,说出解题过程。 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选择合适的方法解题。 3.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6.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4∶7∶9,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0,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方法一 实际操作法。 方法二 根据比的意义计算。 140÷(3+2)=28(个) 1班:28×3=84(个) 2班:28×2=56(个) 方法三 根据分数的意义计算。 3+2=5 1班:140×=84(个) 2班:140×=56(个) 方法四 列方程解答。 解:设每份橘子是x个,那么1班应分得橘子3 x个,2班应分得橘子2 x个。 3x+2x=140 5x=140 x=28 3 x=28×3=84 2 x=28×2=56 答:1班应分得橘子84个,2班应分得橘子5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