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点间的距离及点到直线间的距离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0和61页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两点间线段最短”,知道两点之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2.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4.提高学习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教学重点:画出点到直线的垂线段,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难点:画出点到直线的垂线段,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三角尺学生准备:练习本直尺三角尺教学过程: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1.创情板题导语:同学们,修路时遇河要架桥,如果遇到大山怎么办?绕路?爬上山?你有什么好的意见吗?看下面的情景图:看了上面的情景图对你有什么启发吗?生:挖隧道。师:设计人员为什么会这样做?
学生讨论、猜想、分析,得出:(1)绕路需要多费时间、费能源。(2)火车爬山也不太现实。(3)直接通过隧道方法好像更好一些。师:对!可以修隧道,今天这节课就一起跟随老师,在以下学习中共同研究关于这方面的数学知识。师板书:两点间的距离及点到直线间的距离。2.出示学习目标。过渡语: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理解“两点间线段最短”,知道两点之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2)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4)提高学习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3.出示自学指导过渡语:为了达到学习目标,离不开大家的努力,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60页和61页“自主练习”前面的部分,重点看方框内部分,按课本的要求做一做,思考:(1)为什么要修隧道哪?你能猜想并验证吗?(2)请过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画线段,你能画多少条?(3)有没有最短的?你如何知道的?(4)如果有,你是怎么画出这条线段的?4.看一看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比一比谁看书最认真,谁自学效果最好!(师目光巡视每一个学生)生看书,师巡视,确保每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5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遇到问题可以小声问同位。)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一)讨论交流自学指导第一个问题。
1.小组合作操作大山两侧(即两个点)之间的连线,通过直尺、线等工具测量一下所画的所有线段的长度,标记出来。班内交流操作的感受和发现。2.谈话:通过交流,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连接两个点的线段是所有画的连线中最短的一条。)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板书:两点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最短。4.教师再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要修隧道?(距离近,修隧道是为了缩短路程。)(二)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学指导第二、三、四题。1.谈话:同学们在刚才连接两点中,都得到了两点之间的线段是最短的,从而知道了我们为什么要架桥、修隧道。2.师出示图:那过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画线段,你能画多少条?都是线段,到底哪条线段最短呢?学生小组内画出“过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画线段”,采用测量的方法去比较所有线段的长短。学生小组内画图测量,教师巡视。3.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操作,班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发现了“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4.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我们都发现了那条垂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学生通过情景图认识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概念。师:我们都发现了“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5.小结:正因为这条垂直的线段最短,所以“点到直线的距离”其实就是指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直线段的长度。板书: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抽象概括,总结提升。1.师:你能自己画一条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画法。2.师:比一比,和前面学过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学生归纳总结:所画的线段都是最短的。3.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应用。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一)第1题:1.出示题目,谈话:题目要求我们量出点到直线的距离,那么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2.学生动手作图,测量。3.汇报测量结果。(二)第2题:看一看测量身高和跳远成绩的照片,你知道为什么这样测量吗?1.谈话:你能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这样测量吗?2.学生交流(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这样测量所得的数据更准确。)(三)第3题:右图是人行横道线。如果从A点穿过马路,怎样走路线最短?为什么?把最短的路线画出来。
1.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2.画图表示你的想法。3.展出画图情况,交流:为什么这样画?(四)拓展练习: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先指名交流:你可以画几条?怎么画?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试一试,有没有用别的方法,可以得到这两条平行线之间更短的线段?(没有)指出:连接这两条平行线,只有这些垂直的线段的长度是最短的。这垂直的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五)同桌互改,教师评价。师:a、同学们请把作业本交换一下,看看同桌做得对不对,对的打对号,如错打错号。b、全对的请举手。c、做错的同学请举手,错在哪里?请说一下。同位互改更正,调查统计。教师或学生评价。(六)小结:同学们,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七)练一练。作业:配套练习中的题目板书设计:两点间的距离及点到直线间的距离两点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使用说明:1.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是在对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导入新课时,就充分放手,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从学生自己当设计师入手,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在汇报交流时,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作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巩固练习时,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学习更贴近学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所学的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验证数学定理,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不足之处:学生对概念的概括有点困难,在进行归纳总结时语言表达不够准确严谨。另外,学生们用画垂线的方法求距离时,没能按照正确的画法去做,马虎了事,有漏标垂足的,有随便用三角板一画,不求精确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2.使用建议: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利用小组间和班内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验证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3.需破解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空间意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