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3.3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3.3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案

ID:1232603

大小:12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8-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3.3.3 点到直线的距离学习目标1.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2.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3.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应用;4.会求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合作学习一、设计问题,创设情境问题1:已知直线l:x+y-2=0,O为坐标原点.问:直线l上是否存在点P,到原点O的距离为,若存在,这样的点有几个?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二、信息交流,揭示规律问题2:通过问题1,我们知道点在直线外时,可以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定量地刻画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你能将这个问题推广到一般情形,得到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吗?大家自己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思路或方案.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例1】求点P0(-1,2)到下列直线的距离:(1)y=10-2x;(2)3x=2.问题3: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A,B可以为零吗?我们得到的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中A,B是否可以为零?【例2】已知点A(1,3),B(3,1),C(-1,0),求△ABC的面积.四、变式演练,深化提高【例3】已知直线l1:2x-7y-8=0,l2:6x-21y-1=0,l1与l2是否平行?若平行,求l1与l2间的距离.问题4:如何求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为什么?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求两条平行直线l1:Ax+By+C1=0和l2:Ax+By+C2=0之间的距离.五、信息交流,教学相长问题5: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以及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体现出了怎样的数学思想方法?六、反思小结,观点提炼问题6: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布置作业课本P109习题3.3 A组第9,10题,B组第2,4题.参考答案一、问题1:思路一:(函数思想)设点P(x,y)是直线l上任意一点,则y=2-x,所以|OP|2=x2+y2=x2+(2-x)2=2x2-4x+4=2(x-1)2+2≥2,所以|OP|≥.因此,直线l上到原点O的距离为的点P,仅有一个,即P(1,1).思路二:(转化为两点间的距离)直线l的斜率为-1,所以过原点且与直线l垂直的直线方程为y=x,与x+y-2=0联立,解得垂足Q的坐标为(1,1),所以原点到直线l的距离为.思路三:(解三角形)如图,易知∠OAQ=45°,在Rt△OAQ中,|OA|=2,所以|OQ|=|OA|sin∠OAQ=2×.思路四:(等面积法)如图,易知|OA|=|OB|=2,所以|AB|=2,|OQ|=.二、问题2:将问题推广到一般情形:求点P0(x0,y0)到直线l:Ax+By+C=0距离.根据问题1的求解,制定以下思路:思路一(函数思想)步骤:①设出直线l上任意一点Q的坐标;②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表示|P0Q|,并借助直线方程消元;③将|P0Q|关于横坐标x的二次函数后求最值.思路二(转化为两点间距离)的步骤:①确定直线l的斜率k(k≠0);②求与l垂直的直线l'的斜率k'=-;③求过点P0垂直于l的直线l'的方程;④求l与l'的交点Q;⑤求点P0与点Q的距离,得到点P0到l的距离d=|PQ|.思路三(解三角形)的步骤(如图)①过点P0作x轴,y轴的垂线交l于点S,R;②用x0,y0表示点R,S的坐标;③求出|P0R|,|P0S|;④利用勾股定理求出|RS|,并计算sin∠P0SR=;⑤解△P0SQ得|P0Q|=|P0S|sin∠ P0SR.思路四(等面积法)的步骤(如图):①过点P0作x轴、y轴的垂线交l于点R,S;②用x0,y0表示点R,S的坐标;③求出|P0R|,|P0S|;④利用勾股定理求出|RS|;⑤根据面积相等,求出|P0Q|=.推导公式:过点P0作x轴,y轴的垂线交l于点R,S;则直线P0R的方程为y=y0,R的坐标为(-,y0);同理S的坐标为(x0,-).于是有|P0R|=,|P0S|=,所以|RS|=.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P0Q|=.三、【例1】解:(1)先将方程y=10-2x化为一般式为2x+y-10=0,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d==2.(2)d=.问题3:不能;可以,一方面A2+B2≠0,另一方面,可以验证,当A=0或B=0时,公式仍然成立.【例2】解:设AB边上的高为h,则S△ABC=|AB|h.|AB|==2.AB边上的高h就是点C到AB的距离.AB边所在的直线方程为,即x+y-4=0.点C(-1,0)到x+y-4=0的距离h=.因此,S△ABC=×2=5.四、【例3】解:l1的斜率k1=,l2的斜率k2=.l1的纵截距b1=-,l2的纵截距b2=-.因为k1=k2,b1≠b2,所以l1∥l2.求得l1与x的交点A的坐标为(4,0).点A到直线l2的距离d=.所以l1与l2间的距离.问题4:可以求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指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公垂线段的长,而所有公垂线段长度都相等.当A≠0时,求得l1与x轴的交点A的坐标为(-,0).点A到直线l2的距离d=.当A=0时,经验证上述公式也成立.五、问题5:体现了化归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六、问题6: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和简单应用;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